世界经济的发展史“危机”重重。从1638年的郁金香之热,到1720年的南海泡沫危机;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到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肇始于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次危机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创伤。

如今,经历了经济灾变的五年大考,世界经济不可避免地再次面临转型。这一次,没有亨利•福特和他的“四轮车”,没有罗斯福新政,也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百废待举。世界经济的转型之路在何方?

世纪金融风暴乱象

全球经济还在缓神 我们期待新一轮产业革命

雷曼兄弟轰然坍塌,至今已过去快5个年头了。

举目望去,全球经济至今满目疮痍,美国经济靠央行输血勉强喘过一口气,欧洲经济坠入衰退深渊,新兴市场渐失“金”光。

那么,世界经济的前进之路到底在何方?世界经济又该如何转型?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1929年的10月24日,当天美国迎来了“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彻底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短短2周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蒸发,相当于一战的总开支。【详情】

恍若1929大萧条时代的恐慌到来

1929年10月,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盘,开启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隔79年后的2008年,同样源于美国,新一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次爆发。

历史,恍若在重演,经济灾难为各大世界经济体所带来的浩劫,一幕幕都在如历史回放般地呈现。【详情】

二战,1929大萧条的残酷解决方式

始自1929年的经济危机,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4年的大萧条,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各国为维护本国利益,加强了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手段,进一步恶化了世界经济形势。

经济危机中,各国以关税形式强化了经济的民族主义,1929年至1933年期间的 “大萧条”随后引发世界政局大变动和世界思潮的转向,激起了浪漫极权主义政治运动(如德国纳粹)的兴起,包括独裁者的崛起(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极权统治的盛行。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贸易摩擦逐步转化成军事对抗,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详情】

保尔森和伯南克的初始沉默和滞后反应

在上轮金融海啸发生的前夕,亨利·保尔森和本·伯南克,这两个执掌美国经济的大鳄,四处演讲和宣扬次贷危机已结束,美国经济已步入正轨。

殊不知当危机猛然来临时,他们却茫然不知所措。

以保尔森为例,2008年5月,他表示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过,但市场问题完全解决还需数月。他坚称,美国经济那年晚些时候将加速复苏,退税支票能助其走出困境。

但事实是,危机当时正处于燎原之势。2个月后,通用公司隐现破产危机,4个月后,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宣告金融海啸正式来临。不久后,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相比之下,掌控美联储这一货币机器的伯南克,则犯下了致命的错误。2007年最后一次常规会议,伯南克称,预计任何主要金融机构都不会破产或接近破产。【详情】

两个华尔街投资人的强震五年

次贷危机已过去5年,华尔街有输家亦有赢家。

对于绿光资本的老总大卫·埃因霍恩和传奇投资者约翰·鲍尔森来说,强震5年后,他们的投资轨迹也大相径庭。【详情】

美国金融废墟:金融危机后的结果和巨大影响

在危机来临之前,没有人相信情况会如此糟糕,每个人都认为,和以往遭遇危机时一样,自己最终都安然渡过。

直到雷曼破产,才让人们意识到,这场起源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其威力是空前的。事实也证明,这场危机给华尔街、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前所未有。【详情】

欧洲陷落:华尔街危机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

当富庶的面纱终于揭开,世人惊讶地发现,债务的皱纹早已稠密地爬满了妇人的脸。

时间回溯至2008年,彼时金融危机肆虐,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刺激计划以期挽救经济,但刺激政策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不断增加的抗衰退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低迷背景下锐减的税收却迫使政府寅吃卯粮。

终于,草蛇伏线,灰延千里,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一场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最终如催化剂般加速了大西洋彼岸另一场风暴的形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详情】

日本沉沦:金融危机叠加“3·11”大地震

“美国金融风暴,对日本经济来说,只不过是被蜜蜂蛰了一下,并不会带来重大影响。”2008年9月17日,时任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的与谢野馨,这样评价两天前(9月15日)的华尔街雷曼兄弟破产一事。

出乎他意料的是,就在他发表这番“蜜蜂论”后的三个月里,日本经济创下了自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13.1%)以来的单季度最大跌幅(-12.7%)。

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在全球蔓延,日本外部环境不断恶化。日本,这个刚刚从泡沫经济破灭中缓过劲来的亚洲最大经济体,再度被拖入衰退的泥沼。【详情】

资本海啸:全球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下的全景图

在华尔街,永远充满了金钱、欲望与贪婪的冲突,2008年的金融海啸,不仅冲击了美国股市,也迅速席卷全球的资本市场。

股市的下跌让人们无所适从,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全球央行采取了紧急措施。【详情】

中国抗争:4万亿的是与非

仅仅半年时间,中央经济工作的定调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2008年7月,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在半年前,这样的“双政策”却有着另外的表达。彼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的调子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由从紧到宽松,由过热到下行,中国经济未能幸免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改革开放后最困难的一年不期而至。【详情】

在危机的漩涡和恐惧中 一个老人在镇定沉着地战斗

在上一轮惊世骇俗的金融海啸期间,投资者纷纷花容失色,但有一位老人却镇定而沉着地在战斗,他就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为什么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那句真理:他人恐惧我贪婪。【详情】

资本的荣耀与罪恶

贪婪攫取最大利润 资本是天使又是魔鬼

2008年发轫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将华尔街一干衣冠楚楚的银行家们推向了历史的审判台,他们似乎在舆论上承担了一切罪过,包括金钱的罪过和制度的罪过。也正因为如此,世人恨不得将他们打入地狱,挫骨扬灰。

但在真实的世界里,资本大鳄们似乎仍然屹立不倒。这是谁造成的?除了我们的健忘之外,还有资本的魔力、资本的两面性。资本的“善与恶”,昼夜不息地推动着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详情】

资本的荣耀:推动历次工业革命和环球航海以及地理大发现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和太空时代

当哥伦布和达伽马在浩瀚的海洋中颠簸时,除了对传说中黄金之国的渴望之外,作为赞助航行的“资本”的代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国王也是驱使这些航海先驱开启全新时代的主要动力。

如果说两位国王所代表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资本,那么当爱迪生的电灯在老摩根的纽约办公室里首次亮起时,资本对历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就更明显了。【详情】

资本的贪婪和破坏杰作:大萧条中“美国往地狱里冲”

圣经上说,自从人类始祖夏娃被撒旦引诱堕落那刻起,就为人类埋下了贪婪的种子。

无论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还是郁金香泡沫或者南海泡沫,一切皆源于贪婪。贪婪至极,意味着繁荣见顶;恐惧即到,意味着萧条已尽。【详情】

资本的破坏性:失控的贪婪引爆次贷危机

“地狱空荡荡,众魔在人间”——若论对次贷危机最精妙的写照,恐怕没有比莎翁戏剧《暴风雨》中的这一句台词更适合的了。

华尔街银行家们用诱惑利率的戏码唆使并纵容毫无还款能力的人们背上巨额债务,随后又将这些危险的债务打包成各类眼花缭乱的证券产品推销给全世界,作为这场危机的直接制造者,投行机构成为众矢之的不难理解。【详情】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脱实化”虚拟经济仿佛漂浮于天空的云,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

金融业之所以迷人,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可以通过杠杆来获得更大利润。

随着近几十年来金融创新业务的崛起,各类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种类也愈加丰富,在金融杠杆的帮助下,华尔街的金融大佬们正在操纵着一个远比实体经济规模庞大的虚拟经济。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让其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粗暴地“践踏”了一番全球经济。

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券市场的泡沫破裂让全球经济一同坠入悬崖,即便是在危机过后的数年内,依然有人不解,被称为虚拟经济的金融市场为何能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如此大的冲击?【详情】

货币洪水 印钞机仿佛永远只有加速运转

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每逢全球经济危机,大印钞票似乎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应对这场灾难的重要手段。

新增的货币固然缓解了危机爆发时,市场对货币的依赖;另一方面,泛滥的货币却也若困兽斗于笼中,让人感到威胁与日俱增。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更是高度警惕,并指出滥发货币是以邻为壑、转嫁灾难、造成货币贬值等,更有甚者指出这是预谋劫掠新兴经济体。

总之,泛滥的美元、亦步亦趋的日元、悬而不决的欧元,仿佛永远都准备或者已经在加速运转印钞机,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通胀之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稳定因素。但开动印钞机,真的就能力挽狂澜吗?【详情】

中国M2:一个提前进入百万亿俱乐部经济体的故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达104.21万亿元,已稳居百万亿元级别上。

近年来,我国M2存量呈现拾级而上的态势。2000年时,M2约为13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但近五年来我国M2的增长出现“狂飙突进”的一幕:自2009年起,每年跨越一个十万亿级台阶,2012年已达97.42万亿元。目前我国M2与GDP之比接近190%。

随着M2的高歌猛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钱不值钱”几乎已在街头巷尾取代“今天吃什么”的日常话题。【详情】

金融危机5年的反思和未来希望

超级金融机构与监管的博弈:分业/合业的一个反复不断的恶性循环链条

回顾近百年历史,人们会发现恐惧与贪婪总是同时存在于金融业中,在追求高收益的路上,金融业不止一次地因忽略风险而导致灾难。

正因如此,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在监管和约束问题上与政府展开过旷日持久的争论,由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引发的分业/混业之争,便是双方反复“博弈”的经典案例。【详情】

是谁制造了“大而不能倒”的超级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绑架了政府绑架了经济体从而绑架了公众?

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美国银行、房地美以及房利美等金融机构先后陷入破产危机。

面对危急局面,美国政府顶着巨大的道德压力,用纳税人的钱让陷入困境的公司从悬崖边拉回,而采取如此大规模救助行动的原因,便在于这些企业对美国经济而言已是“大而不能倒”。【详情】

经济虚拟和金融创新的尽头是什么?过度虚拟和无边界的金融创新是否滑向了金融游戏及欺诈?政府如何监管并规范金融创新?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有些人归结为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在华尔街资本家贪婪的品性之下,使金融产品过度创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经济危机的爆发,就直接经验来看,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过度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详情】

金融危机5年,美国经济稳步复苏,“山姆大叔”重回实业

2008年,“山姆大叔”栽了,美国梦也经历了破碎与重建。

“美国经济大厦下一步将面临深刻的转型,调整方向是要从过度依赖金融和虚拟经济,重新转向实体经济,即回归制造、回归创新、回归出口。”发改委专家张燕生说。

在奥巴马第一任期之内,美国政府就先后推出“买美国货”、“促进就业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战略部署。美国企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疲弱中挣扎四年后,山姆大叔优异的经济数据真正吹响了复苏号角。【详情】

金融危机5年,古老而文明欧洲面临复杂而纠结的债务危机如何解决?欧债危机的最终出路在哪里?

当欧洲经济体这列火车头颤颤巍巍驶过2012年,平缓驶进2013年时,欧债危机至今逾3个年头。

回想2009年末,欧债危机爆发之时,欧元区上空阴云密布,全球股市“跌声”一片,市场惊呼又一个“次贷危机”来了,惊慌且不知所措。

3年多过去了,欧元区经济经历过浩劫后,显现出缓慢复苏的征兆。但欧债危机并未解除,依然如幽灵般蛰伏在欧元区内部。【详情】

金融危机5年,沉沦10年的日本经济最终走向何方?日本政客和民族的集体右转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日本回来了(Japanisback)”——这是4个月前,在美国访问的安倍晋三在CSIS(华盛顿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所做演讲的题目;彼时,距离安倍再度当选日本首相仅3个月,但很显然,这位有着“自民党最右翼”称呼的政客已迫不及待地向世界宣誓:这一次,他要带领已沉沦数十载的日本重回强大。

日本是否真的 “回”来了?日本又将要“回”到何处?面对疲弱低迷的经济,安倍自再度当选以来,便马不停蹄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压低日元汇率、摆脱通缩的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政策。【详情】

2008金融危机之“机”:全球经济进入转折点

说起来有那么一点残酷,危机往往总是与机遇结伴而行。

细数全球历次重大金融危机,要么是导致新的货币制度、汇率体系在阵痛中“分娩”,要么是全球国际贸易、分工格局都发生巨大变化,从而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可以说,大冲击往往带来大变革。历史证明,中国几次经历危机冲击之后,总是带来改革,上世纪80年代初的就业危机带来了非公经济的突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企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加快推进。

那么,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对中国发展,又意味着什么?【详情】

2008金融危机之“危”:货币超发和债务问题陷循环怪圈

危机之后,各国的印钞机仿佛成为应对危机的利器。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政策对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复苏的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未经检验的“药方”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当财政政策使央行缓慢退出货币刺激的愿望变得愈发难以实现的时候。

超发货币的理论鼻祖,是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其代表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就是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详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