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

每经网首页 > 推荐 > 正文

五强瓜分七成市场 二线手机品牌上演“绝地求生”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18 11:12:05

在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等头部企业统治的中国手机市场,大量的二线品牌在逆水行舟,上演“绝地求生”。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增长乏力,中国手机市场加速了优胜劣汰,“马太效应”发威。

近日,手机市场各统计数据陆续发布,悬殊的对比数据是近年来市场激烈竞争的一面镜子。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上市的新机型共206款,而在智能手机的巅峰时刻——2013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上市2288款,平均每天6款。

在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等头部企业统治的中国手机市场,大量的二线品牌在逆水行舟,上演“绝地求生”。 

五强拿走七成市场份额

近期,手机市场各大机构统计数据出炉,新的市场竞争格局显现。数据显示,中国手机企业的规模分层逐渐透明,头部公司切走大部分蛋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Canalys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处于第一梯队的前五大厂商合计份额达到71.3%,较2016年的56.2%提高了15.1个百分点。

调研机构GFK将中国目前的手机市场概括为由原来的“倒三角”演变为“T”型格局,即头部品牌继续扩张产品线,高中低价位全线洗牌,腰部品牌空间大幅压缩,规模受限,小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形成断层,渠道难以渗透,市场活力大幅减弱。

而一线梯队的厂商仍处在份额上升趋势中。5月初,IDC公布的中国手机市场一季度数据显示,华为今年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9%,小米同比增长41.8%,OPPO与vivo两家公司,分别下滑12.6%与4%,由于两者在3月均发布了新机型,它们有望在下一季度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但其他品牌整体出货量下滑了近60%,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腰部公司遭挤压

2017年,华为、小米、OPPO、vivo真正与其他国产品牌公司拉开了距离。平行时间里,乐视、金立两家年出货量千万的公司出现危机。金立此前处在腰部位置,如今的手机市场腰部公司遭到挤压。

此前于中国市场出货量在千万级别的中兴、联想目前在国内市场影响力颇弱,筹备上市的魅族也遭遇了大幅下滑,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魅族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较去年同期跌去了一半左右。

魅族今年4月中下旬发布了新产品,策略仍然在强化性价比。魅族科技副总裁杨柘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高端配置的手机产品以中端产品的价格来卖,希望通过这种“田忌赛马”方式成就魅族在行业的存在和健康发展。可见这是一种牺牲利润求得在牌桌上生存的状态。

此外,“没落贵族”诺基亚被富士康参与并购后,市场策略也透露着浓浓的“本地化”。5月16日,回归中国市场16个月的诺基亚专门针对中国地区发布了“X系列”手机。而这款“千元机”,产品定位也体现出诺基亚希望通过价格优势在中国市场寻求位置的意图。

不过,在腰部公司遭到挤压的时候,一些此前主打“小而美”定位的手机厂商反而认为机会来了。

比如,在“小而美”的品牌中,一加尽管每年只推一两款产品,但拥有不错的口碑,同时在海外市场求得一席之地。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加在美国400~600美元价位的公开市场中,占据44.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印度高端手机市场(售价400美元以上),其手机市场的份额甚至达到了50%。

5月17日,一加创始人刘作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对残酷竞争下一加的竞争策略,他总结为:高品质和聚焦海外。在刘作虎看来,中国仍然是最大的手机市场,目前一加在中国的策略就是‘求稳’,随着竞争对手数量的减少,国内的市场机会很快就会来到。

一直以来,一加没有公布过出货量,但是刘作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一加的营业额接近100亿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手机 中国市场 马太效应 华为 oppo VIVO 小米 苹果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