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空气质量改善下一步怎么走?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薛涛:需开展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24 14:26:59

每经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董兴生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当天,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添蓝”特别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期间,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团队分享了《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应评估》最新成果。

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的实施,中国PM2.5暴露浓度实现了48%的下降,53%的人口暴露浓度水平已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PM2.5相关预期寿命损失从1.86年下降到1.38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薛涛表示,随着空气污染的深度治理,我们的健康收益愈发明显,受惠人群更加广泛。“如果综合PM2.5和臭氧的健康影响,健康收益从1.9个月增加到3.9个月。如果衡量不公平的程度,我们发现从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这种不公平程度相关的基尼系数从0.32下降到0.18。”

薛涛正在分享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另一方面,薛涛也指出,我国当前的空气质量距WHO(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理想水平还有差距,此外也需要同时考虑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我们在这里面主要想强调的是二氧化氮和臭氧的疾病负担。根据我们的测算,二氧化氮相应的超死亡人数是25万,臭氧大概是12万的水平,这值得我们重视,尤其是城市人口的重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