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公司

每经网首页 > 热公司 > 正文

中国重工开启外延并购 将更专注市值管理

每经网 2014-10-21 12:53:54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重工(601989.SH)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上,中国重工董秘杨晓英透露,11月底之前将完成四家科技控股公司的组建。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刘灿邦    

每经实习记者 刘灿邦 发自 北京

继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7月份推出“无禁区”改革之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也下发下《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大军工企业的改革陆续开展。

10月13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筹备将旗下16家科技企业中的15家整合为4家科技控股公司。昨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重工(601989.SH)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上,中国重工董秘杨晓英透露,11月底之前将完成四家科技控股公司的组建。

除了集团资产注入,中国重工业也在寻找行业并购的机会。据了解,中国重工目前正在对一家韩国设在大连的外资修船厂进行收购,而收购完成后将会把这家修船厂改造专业化特种船生产基地。

推介会上的另外一个讯息是中国重工将会更加注重市值管理。相比同类型军工企业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而言,中国重工的市盈率只有42.47倍。而中船重工资产部主任郭同军表示,市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中国重工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中基准的市盈率。

内涵注入+外延并购

在昨日的中国重工军工改革主题推介会上,该公司董秘杨晓英透露,11月底之前四家科技控股公司能够完成组建。“下一步我们将会随着科研院所改制的进程,根据整体战略的安排来推进后续科研院所资产的注入,实现更大发展。”

自从十八大以来,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作为国防工业中流砥柱的十大军工集团也相继开始改革的步伐。10月9日国防科工局已经对《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征求意见。

杨晓英在会上透露,对于中国重工在体制改革方面后续还要推动三大优势资产择机注入上市公司。据悉,这三类资产一是军工科研院所资产,二是对包括军工水声装备,水上对抗装备在内的集团优质存续军工资产推动注入,三是中船重工中船重工早前承诺的10家企业将会根据盈利能力及公司发展的需求陆续注入中国重工,这十家企业里包括了5家军工企业,另外5家是涉及到民船及配套相关业务。

除了大规模的资产注入动作以外,昨日的投资会上透露的另外一个讯息是,中国重工将会积极推进外部并购。

“作为上市公司,我们的外部并购也会充分运用资本来推动行业的横向和纵向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和快速发展。我们的并购重点包括军工、海工设计、高端装备以及战略新兴产业,而且近一年来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和关注、研究外部并购的机会,目前来看项目还是很多的。”杨晓英在会上表示。

有消息显示,中国重工目前正在对一家韩国设在大连的外资修船厂进行收购。杨晓英介绍,收购这家修船企业主要是由于大连在手的军工订单已经非常饱满,现有生产线不能满足要求,他表示收购完成后将会把这家修船厂改造成专业化特种船生产基地。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产业都在调整,这其中就包括了造船业,世界许多船厂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就以国内为例,从去年开始,大连的STX是在监管下进行破产,江苏的熔盛重工(01101.HK)目前也已经停牌,目前正在积极寻找买家。

“我想正是由于这些事件,才会带给船舶行业更多的重组和洗牌的机会,这也是优势企业形成强势局面的一个机会;当然,在这方面,中国重工还会审慎,不会贸然出手,将会在恰当的时机以一个低的成本实现我们的扩张,实现产业整合的动作。”杨晓英说道。

分拆上市 专注市值管理

推介会上,杨晓英还表示在完成注入之后中国重工内部仍会推进改革,仍会推进业务分拆上市及并购重组。“我们会根据证监会关于分拆上市的规定,并结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继续推进军工高端装备战略新兴产业的分拆上市,不仅仅是资产注入。”

“目前具备条件的就是中国重工旗下的青岛双瑞,今后不排除把市场认同更高的产品,比如动力型企业整合之后再分拆。”郭同军在会上透露。

据了解,青岛双瑞目前主要从事国内海水淡化、环境治理、船用压载水处理、船用废气处理及船用生活水处理。青岛双瑞在国内水处理行业,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已经掌握了若干国家标准,而在压载水处置和废气处置上已经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谈到为什么分拆上市时,郭同军表示研究所后续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是以目前募投的资金分配到研究所的量也不多。“只有分拆,才能把它从一个小块做成一个大块,好比‘蛋糕原理’,我只有把蛋糕由小放大,对中国重工的市值而言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公司的细分子行业的分拆上市也有重大贡献。”

除了未来将进行分拆以外,郭同军也透露了他的市值管理理念。相比同类型军工企业动辄上百倍的市盈率而言,中国重工的市盈率只有42.47倍,而这一点也受到投资者的质疑。“市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我们不会要求像中航飞机、航空动力甚至中国船舶这样几百倍的市盈率,我们不会追求这么高的市盈率,这么高的市盈率透支了未来5-10年的发展,但是我们认为一个适度的市盈率,反映一个中基准的市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按照我们后续的并购注资、中国重工后续的产业发展以及后续的海工装备及军贸订单的持续增长,订单逐渐进入了结算期,随着产品的结算盈利率是逐渐上升的,表面看是上升,比如说从30倍到40倍,甚至到45倍,但是后续是逐渐摊薄的,我们不会透支未来3年以上,5年以上的业绩,这是中国重工所追求的稳健增长市值的状态。”郭同军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