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城市24小时 | “入圈”梦碎,安徽小城还有机会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4 23:00:52

跨省共建“世界级廊道”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Zlrmqgidmg1716546341953.thumb_head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74777

5月22日,以“杭黄对话•首站临安”为主题的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推进会发布了《杭黄文旅互惠政策》《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要成果》《杭黄世界级廊道沿线重大产业项目》,进行了《杭黄世界级廊道“客源互送”合作》等签约与授牌仪式,杭、黄二市推介官也就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分别进行推介。

据悉,杭黄廊道是浙皖两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手棋,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举措。廊道建设旨在推进沿线地区文旅资源整合、市场共拓、品牌共建,合力提升旅游吸引力,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激发毗邻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动力提供先行经验。

下一步,杭黄廊道将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通过要素市场、地区分工、公共服务、城乡协调等一体化,实现沿线地区生态共保、产业共兴、民生共促、富裕共赢,为两地区域创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样板借鉴。

解读:从地图上看,杭州与黄山毗邻,杭州下辖的淳安县与黄山接壤。早在2018年,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上,批准衢州市、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2019年,黄山出台《关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实施意见》,开启了全面“融杭”之路。此后,双方往来更加频繁。

在长三角41市中,黄山的经济数据常年位于末位圈,不少人期待黄山能够借助跨省融杭,通过产业对接,实现跨越发展。不过随着杭州都市圈规划范围官宣,作为杭州都市圈原先唯一的省外成员,黄山没能像省内的芜湖、滁州、马鞍山一样,在邻省省会都市圈中占得一席。

消息一出,即有网友通过人民网留言板提问,城市发展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在长三角区域协同加速的今天,黄山该如何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对此当地回应,黄山仍作为杭州都市圈协调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开展相关合作。而从目前两地合作的具体方向来看,文旅融合或将是最先实现的环节。

早在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实施“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的建设方案。当中即提出,要立足杭州、黄山两市优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长三角自然保护修复示范带、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市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同年黄山市全年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游客体量相当。上月末池黄高铁开通运营,虽然仅有125公里,但却是武汉至杭州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此黄山进入了“县县通高铁”时代。在此次推荐会上,两地还签署了“客源互送”合作协议,并发布了文旅互惠政策。

眼下的黄山还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当前,安徽正在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在当地的谋划中,“大黄山”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个省辖市全域,旨在通过跨区域联动发展,推动优质资源“串珠成链”,并深入对接广阔的长三角市场,最大程度放大资源组合的乘数效应。

今年以来,文旅消费正在成为拉动居民消费的主力军,省内省外左右逢源的黄山,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动向

258公里中国最长“地铁”来了

据广州日报,从广州地铁集团获悉,经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同意,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定于5月26日(本周日)12时正式开通运营。届时,新开的两条城际线路将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5座城市、呈东西走向的交通大动脉,充分发挥广州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佛山、东莞中心区纳入广州半小时通勤圈,肇庆、惠州中心区纳入广州一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大湾区轨道交通新格局。

广东出台17条举措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近日,广东省人社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制造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实施五项工程,共分解细化为17条举措。其中提到,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开展省级优质专业遴选工作,分批次扶持建设100个以上与广东制造业当家和产业有序转移紧密对接的省级优质专业,对优质重点专业按每个150万元标准、优质培育专业按每个100万元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助。

山东将新添一机场,选址公示

5月22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对聊城民用机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批前公示,该项目位于聊城市中心城区西部,东昌府区、冠县、莘县交界处,东至东昌府区前靳屯村西、西至冠县郭庄村东、南至东昌府区大孙村北、北至东昌府区前靳村北。按照山东的规划,到2035年民用机场要达到16个,“实现市市有机场”。目前山东拥有10座民用机场,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枣庄6市尚无民用机场。

青海打造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

5月24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介绍,青海正在打造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基地。目前冷湖观测基地已入驻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1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集聚了一批科技团队、科学大装置。据介绍,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冷湖镇的赛什腾山,海拔4200多米,根据科学家观测,这里是目前为止东半球天文观测的最佳选址。

#声音

人社部: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19个新职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5月24日发布公示,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云网智能运维员、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19个新职业,同时增加移动操作系统应用设计员等29个新工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的确定能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相关从业者还可以享受国家有关政策待遇,同时促进就业岗位开发等。

2023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共收到新职业建议书430余份,是2021年申报量的2倍多,主要涉及商务服务、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的建议较多,约占新职业建议总数的四分之一。

#数读

上海最新生育数据公布:2023年总和生育率0.6,平均初育年龄31.66岁

5月2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2023年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根据最新的生育分析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的一孩率为66.24%,二孩率为29.10%,三孩率为4.21%;上海市户籍人口的一孩率为74.03%,二孩率为24.02%,三孩率为1.84%。

育龄妇女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常住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达到599.61万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76.64万人。而在2023年上海户籍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达到301.66万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达到185.16万人。

此外,上海户籍人口生育率与生育年龄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户籍人口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为31.66岁,平均生育年龄为32.56岁。

#放榜

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百强,粤苏两省占据1/5

城市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5月18日,由中国城市报社主办的“2024城市品牌论坛”在北京举办,现场发布了2024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据介绍,该城市品牌指数对293个地级市进行标准化分析,最终计算出各城市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不含省会以上城市)。江苏共有8座城市上榜,分别是苏州、无锡、南通、常州、扬州、镇江、泰州、盐城。广东12座城市上榜,分别是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惠州,汕头,江门,肇庆,潮州,梅州,湛江,茂名。

据悉,本次评价减少了城市规模、GDP权重,增加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城市传播权重,突出了城市的美誉度和辨识度,旨在促进城市因地制宜,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创建极具辨识度的中国品牌城市。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