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及秘书长盛赞成都大运会:将会是未来大运会的模板和示范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8-08 15:34:17

“成都大运会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这样的模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证明在延期两次之后依然能做出非常出色的大运会,也能告诉未来几届大运会主办国到底如何非常高质量地主办一次大运会。”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唐元    

历时四年筹备,承载12个比赛日的精彩,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称“成都大运会”)迎来最后的水球比赛和闭幕式。来自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多名运动员在成都欢笑着告别,热情地拥抱彼此,他们的不舍也验证了国际大体联官员的结论:“选择成都举办世界大赛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决定。”

8月8日上午,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和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与十余家媒体记者相聚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就成都大运会赛事运转、场馆运行、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艾瑞克·森超高度赞扬成都大运会整体运营,直言“成都大运会将是未来大运会的模板和示范”。

“要特别感谢成都”

成都大运会不仅是追逐体育梦想的舞台,更搭建了一个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健儿,通过体育汇聚于成都。对于其中不少人来说,这是他们与中国、与成都的第一次相遇。

成都大运会是一场团结的盛会。五洲四海的人们汇集成都,以青春之名,聚团结之力,扬文明之光,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同时,这也是一场友谊的盛会。65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生运动员心手相牵,以友谊互信增进交流互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写下青春的注脚。

雷诺·艾德(左)与艾瑞克·森超(右)在主媒体中心与媒体记者分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蔡鼎 摄

在成都大运会各个场馆运行的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默默保障着各类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大运会赛事的有序进行,也离不开广大志愿者们在各个岗位上的辛勤付出。

“我认为这次大运会真的非常精彩,对于运动员和观众来讲,也真的非常好,我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抱怨的地方。成都大运会官方所做的准备非常充分,比赛的场馆和设施很先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也都是激情澎湃。因此要特别特别感谢成都,非常感谢。”雷诺·艾德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说道。

雷诺·艾德还指出,大运会结合体育、文化和教育这三个主要支柱,让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他看来,成都大运会组委会在这三个支柱结合方面做得非常好,组委会把成都的文化带到了大运村,而且让全球各地的年轻人看到了成都的文化。雷诺·艾德更是表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再来成都。

成都大运会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大运会是梦想的开始,蕴藏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正如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7月发布的FISU世界学术大会《成都宣言》所倡议的,要推进开放交流,共同完善全球大学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世界大学体育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让大学体育文化交融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加强守正创新,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培养个性化、成果共享化进程,为大学体育发展增势赋能,以此凝聚世界青年共识、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成都大运会大运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成都大运会有49座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其中,新建的13座现代化综合体育场馆造型惊艳、设施先进,36座老旧场馆则按照国际A级标准进行改造“重装上阵”。

这些场馆的修建,既与成都城市规划同频共振,也彰显“硬核”科技,蕴含巴蜀韵味。例如,凤凰山体育馆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给体育馆装上“最强大脑”;东安湖主体育场将巴掌大小的太阳神鸟金饰放大270万倍,拼出史上最大的“太阳神鸟”。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表示,体育场馆是成都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历来,举办全球性赛事是一座城市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路径和标志之一。于成都而言,办好大运会,则是其进入世界城市体系中标定成长坐标后的一场发展机遇。

“成都大运会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这样的模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证明在延期两次之后依然能做出非常出色的大运会,也能告诉未来几届大运会主办国到底如何非常高质量地主办一次大运会。”森超说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