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10 16:19:30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马子卿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继续建言献策。

曲永义长期从事技术创新理论、中小企业发展等经济方面研究。日前,就“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曲永义。

他提出,政府要与企业有效衔接,要利用好企业在产业、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让懂产业、懂经营、懂市场、懂资本、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够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民营企业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

NBD:我们知道,您在中小企业创新等领域长期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请问民营企业在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上能否有所作为?

曲永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完善产权制度,从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我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民营企业以其产权支配自主性、经营管理灵活性、与乡村联系广泛性等优势,可为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更为精准、更具持续性的支持。政府要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从舆论上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制定优惠政策,为其设置“路标”,让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中知道哪里是切入点,劲往哪里使。

NBD:请问在您的研究视野下,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当前情形如何?

曲永义:从现实来看,由于市场准入、融资借贷、市场预期、营商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前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存在着准入壁垒、地方保护、融资困难等现实问题,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着对政策了解不透、信心不足、投资热情不高的现实考虑。这需要针对各类民营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克服遇到的困难。

注重改善乡村营商环境

NBD: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请问您有哪些建议?

曲永义:对此,我有四方面建议:第一,深化对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重要意义的认识,以更加开放包容心态,激励企业参与乡村振兴。

要充分认识到民营市场主体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意义,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己人”的重要论断,做好理论阐释宣传,按照“自己人”的定位给与信任尊重、平等待遇。在服务过程中积极推广一些地方“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做法,引导支持民营企业投资乡村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运营模式参与乡村振兴。

第二,注重乡村营商环境的改善,激发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进一步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投资,简化乡村企业注册、变更等相关手续,便利农民创业;设立“巡回”服务模式,为位于乡村的民营企业提供“流动上门”服务,解决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便利企业经营;利用移动互联网探索乡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远程互联模式。同时,创新乡村商业服务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乡村企业服务体系,探索乡村地区的政府采购服务,提供更为精准和有效的公共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创新乡村发展的资源供给方式,为乡村的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条件。一是调整金融供给结构,允许乡村金融机构适度提高其计提坏账准备,更加注重乡村投资的长远效益,防范投资的短期行为。二是引导人才向乡村地区回流,为乡村振兴充实人力资本。

政府要与企业有效衔接,要利用好企业在产业、市场、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让懂产业、懂经营、懂市场、懂资本、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够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创新人员流动机制,吸纳优秀的民营企业相关领域负责人进入政府相关部门工作;创新公务人员激励机制,允许其停薪留职,参与农村创业,并给予相关人员更多、更优的晋升机会;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辅助性的资金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新创企业的最高额优惠;与企业合作推进农村创业和知识培训,逐步改变农民观念,为创业农民了解市场、学习技术、学习企业经营与管理提供条件。

第四,重视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典型塑造,突出其教育功能和产业发展示范效应。

乡村发展的根本在于为农民提供内生原动力以及实现创业的路径,根本抓手在于通过教育培养来“扶志”“扶智”,通过产业来“脱贫”“致富”。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优秀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作用,为相对贫困民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将优秀民营企业作为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平台,帮助农民融入到现代市场经济系统中。并且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多元、实用和灵活的教育模式。同时,将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有效协同,以产业兴旺保障乡村振兴,激活本地企业和民众的创业积极性,挖掘本地民营企业在人才、文化、区位、资本、资源等方面的潜力,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带动乡村振兴。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佳飞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民企 乡村振兴 工业生产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