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探秘天府永兴实验室:大国“双碳”目标下的四川关键落子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23 19:49:02

在探路“碳中和”的赛场上,四川正加速培养一名“全能选手”。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本组图片由天府永兴实验室提供

“群贤”“集萃”“科智”……成都兴隆湖畔东北角的一连串路名,直白地向过往来客陈述着自己的身份——这里是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永兴实验室,便在12号楼里。

“我们来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框架,5000多平(方)米的清水,一点一点到现在,应该说羽翼渐丰、振翅待飞。”天府永兴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人肖凯感慨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验室已顺利起步,同时运营保障团队也“初窥其门”,对实验室六大研究领域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当前,全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中有50%还不成熟,各项创新活动处于“百家争鸣”“群雄逐鹿”之时。作为天府实验室重要组成部分,天府永兴实验室(下称“永兴实验室”)聚焦碳中和“卡脖子”问题集智攻关,被视为四川推进“双碳”目标布下的关键一子。

2021年12月23日揭牌后,永兴实验室于次年6月20日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正式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前述会议的重要性在于,其审议通过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不仅让各项工作得以“明正言顺”地开展,更明确了实验室研究方向,由最初的3个调整为6个,6个研究部下设若干研究中心,形成对碳中和重点领域的全覆盖。

永兴实验室希望早日实现跨学科、跨部门、跨产业的科技创新,以“全能”之姿进入“国家队”行列。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承载单元,实验室首批9个研究中心已通过专家论证并启动运行,同时,继续推进研究中心论证也将是今年的“重头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探路“碳中和”的赛场上,四川正加速培养一名“全能选手”。

“没理由不冲进这条赛道”

近年来,各地瞄准国家实验室,争相组建重点实验室,希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主动作为、取得突破。

在此背景下组建的“天府实验室”,代表了四川队的最高水平,被坊间称为“四川科技圈‘顶流’”。作为首批4名成员之一,永兴实验室取自“天府新区永兴街道”地名,却总能引发外人对“永兴”的无限想象。

事实上,早在2020年12月,“天府实验室”首次被公开提及时,并没有“碳中和”的身影。彼时,四川希望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发力。

半年后,2021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领域”高水平组建天府实验室;更进一步,当年12月初举行的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要以天府永兴实验室为引领,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

此后不久,2021年12月23日,永兴实验室正式揭牌,成为天府实验室第二位挂牌成员。

四川的考虑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未来能源消费需求还将持续增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如果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也难以为继。为此,必须走“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之路。

“碳中和是国家重大战略,各个地方都在积极探索。我们立足四川的能源资源禀赋,依托在地学科和产业的力量,再加上北大清华等院士专家的指导,应该说基础非常好,没理由不冲进这条赛道。”永兴实验室资源碳中和研究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江霞笃定道。

她指出,除了“水丰气多”,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同样丰富。根据江霞等人主编的《碳中和技术概论》,生物质是唯一可再生、可转化城液体燃料的碳资源,“有潜力替代石油”。生物柴油、生物质燃油、航空煤油等生物质液体燃料,可用作发动机、锅炉等设备燃料。

换句话说,一旦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大规模开发利用随之而来,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参照的是,过去十年,得益于关键技术突破,全球晶硅光伏、风力发电成本分别下降85%、40%以上,推动“水风光多能互补”迈入新阶段。

在江霞看来,永兴实验室的优势在“能源+资源+信息”,关键是“把大家的力量串起来”。按照她的设想,通过绿色能源把各种可再生资源变得可以替代化石资源,服务交通、建筑、工业低碳发展,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让它智能化、数字化,“这样的话,整个永兴实验室就活了。”

这个实验室要“做实的”

“我来的时候,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实验室是做‘实’的还是‘虚’的。”2022年3月14日借调永兴实验室前,肖凯一直在四川大学工作,很清楚不同建设模式背后的潜在效果。最终,他得到明确答复,未来要做一个“实体”实验室。

除了从川大、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天府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等参建单位、政府部门借调人手,“招兵买马”也很快提上日程。

一年多来,永兴实验室连续通过“蓉漂人才日”“四川海科会”等各类引才活动,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截至目前已录用全职人员33名,其中包括1名国家火炬计划人才、20名博士等。

贵州人王骥正是看到这份“招贤令”,去年6月从以色列威兹曼科学研究所博后出站后,即成为实验室第一位“到岗”博士。“综合薪酬、平台和发展前景之后,相信每个求职者心中都会有一杆秤了。”王骥说。

他笑言,2020年出国时,还没有永兴实验室,“实验室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各个高校的大力支持,平台肯定不是问题。”这位90后博士强调,近年来我们已愈发深刻地感受到气候异常给正常生活带来的影响,比如特大暴雨、高温干旱,“碳中和一定是未来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作为科研工作者,很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做一点贡献。”

永兴实验室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佳介绍,实验室将重点招引科学研究人才、实验技术人才,二者合计占比将达到75%左右。同时,考虑到成果转化和运行需要,还将招引10%左右的产业技术人才和15%左右的管理服务人才。从构成来看,整个队伍的硕博比要达到80%以上,以及高级职称40%以上、海外人才25%左右。

按照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永兴实验室人才队伍规模要达到700人,2030年底达到1000人左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全都是全职人才。”王佳解释说,实验室聘用方式比较多元,像首席科学院、领军科学家,大多是通过柔性合作方式引进,“未来这1000人中,也会有很多柔性的专家人才。”

目前,实验室已吸引全国碳中和领域60余位院士专家“加盟”。其中,16位院士、5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负责对发展规划、研究方向等宏观事项提供决策咨询;25位院士、29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为各研究中心的科研规划、团队引进、人才引育等提供咨询及建议(注:人员有交叉)。

不过,要打造一支高水平、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并非易事。面对当前碳中和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江霞认为,实验室可与高校加强联动,激发“博士”作为主力军的创新活力,通过“边培养边创新”,更有效地引进人才。

先穿“队服”再当“队长”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运行,永兴实验室日渐成熟。制度“立”起来了、职能分工明确了,随着首批研究中心启用,原本分散在各个参建单位的科研人员即将进驻12号楼。

若从外部观察,则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实验室的两大变化。一是研究方向调整,从最初的“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能及固碳”调整为“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二是不再强调“全国首家碳中和实验室”这一身份,更加严谨和低调。

“我们的特点是要实现全覆盖,6个领域,从能源、资源、地质、碳捕集,最后到集成耦合,实现全链条、全产业覆盖。”肖凯表示,希望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能够进入国家队行列,“先穿上‘队服’,再努力当‘队长’”。

而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运营保障团队目前已有30%的人选择就近租房,“向实验室靠拢”。

为什么节省通勤时间很重要?实验室科技创新部工作人员周艳丽的经历很有代表性——2022年3月14日,这位博士后从位于成都新都区的西南石油大学赶到实验室,地铁单程就花了2个小时,于是第二天果断搬家,现在走路上班只需10分钟。

至于“是不是首家”,王佳说,这并不是核心问题。面试中,她发现人才更在意的是这个平台的分量,以及实验室整体发展与个人职业规划的契合度。“我们承担的是解决碳中和领域‘卡脖子’问题这样一个重要职责,未来有可能进入国家队,是有很好的发展预期的。”

她同时表示,过去一年,团队花了大量精力在“制度建设”上,已形成研究中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等22项重要制度,能够全部覆盖目前要开展的业务。

在王佳看来,制度不只是“文字”,它是支撑实验室高效运转的关键,提前把这些工作做好,起步就会非常快。“我们未来三年的主要重心,首先是招兵买马,把团队搭起来,然后继续健全完善组织架构,未来在制度上再做一些修订、增补,相信一支好的队伍加上好的体制机制,能够支撑这个平台高起点起步。”

根据《天府永兴实验室战略发展规划(2022-2030)》,到2030年,实验室不仅要攻克3~5项碳中和重大基础原创技术,突破20~30项应用关键技术,还要培育3~5家绿色低碳高科技企业。

眼下,王骥还在继续开展文献调研,寻找有潜力或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他表示,就他目前从事的“利用温差实现碳捕集”技术研究来说,目前大家都还在“冲锋”,“没有谁家站到了顶峰”,能不能尽快找到一个商业化或产业化的办法,是他和实验室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观动态 宏观动态 高科技 四川省 碳中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