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持续开展 “双减”政策、教育资源、教师待遇等话题大热

每日经济新闻 2022-12-29 23:12:52

每经记者 陈星    每经编辑 陈旭    

“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每日经济新闻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言献策助力发展,近日,中国政府网联合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以及各省区市、相关部委政府网站,再次启动“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这条通道将直达国务院,网民的看法和建议或有机会转达至《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

自2015年起,每年在全国两会前,中国政府网都会开展“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目前已经连续开展了8次。

本次建言征集活动共分14个话题大类,包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主体和营商环境,教育和人才,科技与创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分配制度,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文化、旅游和体育,其他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通过每日经济新闻APP、每经网等渠道,大家踊跃参与建言,提出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教育和人才方面,广大网民纷纷围绕“双减政策”“教育资源”“教师待遇”等话题展开讨论,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家长热议“双减”政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从此,“双减”成了老师、家长口中的热词。

一年多来,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广告基本绝迹,资本大幅撤离,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网友“希希”认为,“双减”是真正符合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路线,是符合未来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教育方式。但他也希望“双减”能从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出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让真正热衷并有能力的教育者参与到未来的教育中。

还有很多网友从实际出发,认为“双减”的终极意义并不是表面上的单纯减轻学生负担,而是希望能透过“双减”发现并解决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网友“Amy”提到,“双减”政策下孩子的作业是少了,负担的确有所减轻,但是考试的难度依然存在。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在考试时肯定无法取得好成绩。

网友“养乐多”是一名初三学生的家长,他的孩子正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大多数孩子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能有机会继续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因此不少学生是有补习需求的。”他希望国家可以规范引导校外培训辅导机构,而不是简单地全部关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名叫“柳萌”的网友也提到,“双减”政策实施后,一些学生在校内时间利用效率不高、课后习题训练不充分、学习成绩下滑等现象较为明显,对此家长感到很焦虑。

其实家长的焦虑,教育部门早有考虑。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曾公开表示,要深刻认识“双减”的根本目的是倒逼学校加快实现优质均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改革考试评价,实现基础教育教学整体性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此外,还有家长提到,“双减”后,不少培训机构都“披上马甲”继续补课。网友“宝贝妈妈”说,“双减”后,课外补习堂而皇之改成了线上,一节课300元,69个小孩,两个小时。所有的学生都在补,自家小孩不敢不参与。他建议畅通举报投诉渠道,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对此,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也曾提出,要健全违规培训检查常态化机制,严厉打击“线下转线上”“众筹私教”“一对一”“以非学科名义开展学科培训”等违规行为,严管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防止出现新的培训热。

希望优化区域教育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由来已久,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不公平、不正常的现象。

在此次“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中,网友“hkd123”“Lee”“春春”等都表示,高中教师和生源普遍存在过度集中的现象,好的老师和学生都扎堆在一个城市的几所学校,导致其他高中的教师资源和学生很不平衡。家长们想尽办法进好学校,造成名校入学很困难,资质一般的学校又无人问津。对于基层而言更是如此,优秀的老师都在县市,乡镇的老师多是刚毕业、经验还不足的大学生,教学质量稍微好一点老师都跑到县市去了。

怎么办?网友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好运连连”建议,教育不应该和学区房紧密挂钩,造成教育资源不公平。应该推进教职工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让孩子公平接受教育。

“小狮子”建议提高县域范围内师资待遇,加大县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域能够吸引更多优质师资,让其愿意来,留得住。

“漫漫”建议,推动城乡教师双向流动,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修,学习更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城市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执教;适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

“Lee”建议,让名师网络授课。可以设置“客座教师”,要求名师们在不同的学校间以整学年为单位轮转,网络授课,尽可能兼顾更多学校,平衡师资力量。

“二宝宝妈”和“羊了个羊”都建议,建立更多公立幼儿园满足普通家庭孩子的上学需求。

网友“春风”则以北京为例,“实现多校划片后,朝着教育公平迈进了一大步。但不同区之间教育差距仍然很大。一些家庭花重金买老破小让孩子去东西城上学。希望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打破各区之间的限制。”

关注职业教育理念的培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中,很多网友都提出,教育不应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关乎青少年人生认知体系的建立。

网友“五轮书的智慧”就表示,当前,中小学教育主要围绕升学考试展开,而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因此,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应该适当增加职业介绍课程,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前做好人生规划,而不是在填志愿时草率了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加职业规划、职业介绍课程,也有利于从微观层面支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天上的大方”也说,现在学校还是普遍关注应试的部分,对于孩子的个性、多样化发展的关注依然不足,希望教育部门能引导学校培育学生的特长、爱好,并且和社会产业需求进行匹配。

在职业教育方面,网友“beat”认为,现在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国内职业教育探索之路很难。如何将工匠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拉近,他认为将是最重要的一步。

“欢乐马”说,我国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和社会产业需要的人才有所脱节,这个现象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大学生有就业难的焦虑,而技术型岗位又面临招工难,技术型人才缺口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当前技术迭代迅速、市场需求巨大的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技术产业工人短缺是各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政策支持,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加强实用技术人才与前沿科技人才的培养。

“sunny”表示,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得可圈可点,随着在世界性的职业技能大赛上拿到金牌等成绩,给行业树立了信心和标杆,也让更多中职毕业生看清了职业前景。希望我们能有更多这样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的职业教育机构。

而“春眠不觉晓”则把兴趣教育和促进消费、发展经济做了连接。他建议可以推广由相关机构、厂商组织的青少年机器人比赛。这对提升青少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科技编程语言普及和操作能力、娱乐都有极大推动作用。还可以有不同的机构交流赛、市赛、省赛、国家赛甚至国际赛。

某些比赛资源不要全给到中心城市,完全可以导向周边县城、区域,当地只需要一个空旷的展览类型的场馆,参赛选手报名后自愿去到该比赛场地,比赛一般持续一整天,这就拉动了当地的服务行业,包括住宿、餐饮、外卖、交通。也避开了中心城市的交通拥堵、住宿昂贵等弊端。

呼吁保障教师待遇

不仅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高等教育领域也是网友热议的重点。

网友“天使”观察到,疫情加剧了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很多国外一流大学纷纷开启了疫情下的在线学位教育,很多中国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海外大学在线“留学”获得学位,既节省了时间金钱精力,又能兼顾工作和生活。但国内由于学位政策的原因,一直没有开启这方面的试点,建议加快这方面的部署和试点。

“芥末味”建议国家持续加大对医学人才的培养。疫情这三年,无数医护人员不辞辛劳,保护着大家的生命安全,但还是可以看到,我国医护界太缺人了,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希望国家能从教学、评优、薪酬等多方面出台更多措施鼓励大家学医爱医,并且到基层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基层医护人员短缺的问题。

在人才引进方面,“春眠不觉晓”提议让二三线城市有条件和措施吸引回国留学生。“他们不能都往一线城市去挤,其他优质的小一级的城市应该放开怀抱,创造机会给这些年轻人。这些地方依然有好的生活环境、压力小一些、中小学教育设施也不差,如果营商环境好一些,那就更容易吸引和留住年轻人回流。人才回流也是资金的回流。所以需要政府多出鼓励性的细化政策。”

除了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教师待遇问题也牵动着广大网友的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中,网友们普遍呼吁提高教师待遇、畅通晋升通道。

“张女士”建议,保障教师待遇到位,要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定,保证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武汉老田”是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在编教师,中级职称评上快20年了,但由于晋升渠道不畅,长期不能兑现工资。他呼吁教师像公务员一样,自然晋升,以保障教师的待遇。

“一堆篝火”也提到了职称评定问题。他希望国家能优化职称评定的规定,放宽工作年限,让更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享受到职称评定带来的益处。

他说,当前我国职称评定步骤较为繁琐,对工作年限、相关业绩等要求过于严苛,随着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年轻人产生成果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但受限于工作年限、专业对口等因素,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相关职称的评定,影响收入、升职等。希望国家能对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鼓励大家积极申报职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9月6日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十年来,我国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走向深化。推进教师岗位和职称改革,中小学设立正高级教师职称,深化中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校,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在教师待遇方面,相关部门将督促各地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规定,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教育行业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