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数说科创板:科创板上市发行价越高越好?估值和定价博弈已上演

中国证券报 2019-04-03 23:56:04

截至4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44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而在推动这些企业上市的背后,创投老兵、国资名门、名牌高校、上市金主等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各自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截至4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44家企业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这些“弄潮儿”背后的创投力量看点颇多:创投老兵、国资名门、名牌高校、上市金主等等,卧虎藏龙。

这些创投力量,在拟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发展中,多发挥了助推发展、助力上市的作用,如今,这些公司或将尝鲜科创板上市,它们在其中的角色又将是怎样的?

创投“献艺”科创板

44家被受理的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中,虽有不少股权结构相对简单,创始人团队及其控股平台、员工持股平台等就是股东的全部,但更多的公司背后,是一个“创投江湖”:闯荡其中的创投机构为数众多,“门派林立”,创投老兵、国资名门、名牌高校、上市金主等等同台竞技。

中科招商、复星投资、金沙江、IDG、深创投等创投老兵,自然不会缺席。4月3日受理的南微医学股东名单中,创投巨头中科招商持股30.18%;复星投资则通过100%持股亚东北辰持有乐鑫信息9.49%股份;知名创投金沙江旗下天津世纪金沙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容百科技3.93%股份;Asset Focus持有天奈科技9.26%股份,IDG是Asset Focus的股东;老牌创投机构深创投持有睿创微纳5.63%股份等等。还有不少创投有“明星光环”,例如聚辰股份股东武汉珞珈、创鑫激光股东湖北小米背后的雷军、安翰科技股东宁波朗盛背后的王思聪等等。

近年来,国资国企已经是科创领域投资的主力军之一。被受理企业的股东名单中,国资体系的资金众多,仅国资独资的创投机构也是比比皆是。例如持有福光股份29.62%的信息集团即由福建省国资委100%持股;北京国资公司则通过全资控股的北工投资持有世纪空间12.71%的股份。

另外,高校系创投力量也是科创板受理企业股东席的“常客”。科前生物的股东中华中农大系机构位列其中;交控科技的两大股东交大资产和交大创新背后是北京交大;国盾量子股东国科控股由中科院100%持股。

上市公司系的创投力量也不少。特宝生物背后有通化东宝,中科曙光持有中科星图股权,新宙邦持有天奈科技股权。

在“无大基金不欢”的芯片行业拟上市公司中,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出现在安集科技、中微半导体等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股东名单中。

创投“筹码”成本几何

科创板受理的拟上市公司背后的创投力量很多元化,比如还有各地产业园区创投资金、各地产业引导基金等。其中,以产业园区型创投资金更为多见。比如江苏北人的股东中有苏州工业园区原点正则壹号、貮号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这些创投企业是当地园区中创投资金的集合体。

上述不同的创投主体,在科创板受理企业中拿到的“筹码”成本如何?

“整体来说,产业逻辑出发的创投机构拿到企业股权的阶段较早、成本较低,而一些纯财务投资类的资金,一般成本较高。我们公司涉及的科创板项目多是这样的情况,介入投资的轮数靠后,拿到筹码有限,成本并不低。”上海张江一家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情况,也得到了公开资料的佐证。观察发现,一般一些科创园区类的机构、产业引导类的资金、高校和科研单位类的投资公司等,介入被受理公司较早,甚至部分是早期的孵化资金,带有资金支持、产业引导、技术支撑作用的角色。而专门的创投机构,一般介入的时间靠后,此时企业已经显示出发展前景,创投机构所能获得让渡的筹码较为有限,且成本相对较高。比如,容百科技在2018年4月和6月进行增资,阳光财险、云晖投资、长江创投、金沙江投资等增资入股的价格已经达25.58元/股,此前几轮股权转让中,还是14.44元/注册资本和13.37元/注册资本等的价格。

这其实并非拟科创板上市企业所特有的现象。据观察,科创板的推出,正在改变一级市场的定价体系,创投资金对有登陆科创板的项目的预期和估值正在发生变化。”上述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

估值的博弈与平衡

各路创投机构出没,不仅仅是科创板受理企业股东榜上的“热闹”而已,而是科创板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

某券商人士指出,估值问题影响着科创板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发展之道。“需要正视和解决三个层面的估值泡沫问题,即发行人的投资泡沫和无效益的烧钱模式;一级市场及IPO之前多轮股权融资的估值泡沫;IPO上市之后二级市场的投机性估值泡沫”。

这其中,前两者的迫切性更明显,并直接关系着第三个问题是否会出现。

估值和定价,对科创板而言是个需要直面甚至是“闯关”的问题。

目前,对于科创板企业估值和定价的博弈已经上演。

记者采访拟上市企业、投行、创投机构等发现,企业和创投机构自然希望高价发行,这样的话市值、收益随之高企,但是因为有企业高管及员工参与战略配售的通道,企业内部也有制衡高估值“诱惑”的力量;投行等则不希望见到被高估,否则承销压力以及跟投的风险都会上升。这将是一场考验各方的博弈和平衡。

中国证券报  徐金忠 封面及文中图均来自摄图网

责编 张杨运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科创板 估值 定价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