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学院

每经网首页 > 商学院 > 正文

上海财大发布《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7-11 22:49:11

本次推出的2018年中报告,意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变局下,从一个大的格局、长远视角及国际视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把脉,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治理的有机结合。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祝裕

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即《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09年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面向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本次推出的2018年中报告,意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世界变局下,从一个大的格局、长远视角及国际视野,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整体把脉,注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治理的有机结合。

内忧外患 预测2018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8%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急需、服务社会”的打造方针出发,对报告的宗旨和基本结论作了介绍,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晓东教授则重点对《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进行了解读。

年中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就业形势稳定,价格基本平稳,虽然受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下滑影响,内需中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但进出口保持原有较高增速并支持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库销比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也支撑了房地产的开发投资。

然而,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正逐渐显现或加大。国内家庭与企业债务问题悬而难决,家庭债务累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叠加收入分配持续恶化,其对实体经济的拖累日益显现。消费增速持续下滑,致使企业经营活力下降,这一方面使得企业也被迫加杠杆,另一方面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家庭债务增速,从而进一步挤占家庭流动性,加之一拥而上政府号召型经济特征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去杠杆的难度。更严重的是,家庭和企业部门间债务的负反馈效应还溢出到银行系统,导致银行坏账率上升,银行系统脆弱性加剧。

报告称,金融去杠杆和强监管已全面推行一年多,但尚处于阵痛期内,部分银行的风险溢出率持续上升,金融系统稳定性仍未见明显改善。同时,金融系统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保就业及所有制歧视等因素使得商业银行对僵尸企业被动输血,加剧了金融资源的错配。房地产方面,棚改货币化安置一方面改善了民生、降低了库存、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但另一方面也推高房价、加剧结构性资源错配。从外部环境看,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增加了进出口的不确定性,与美元指数攀升等因素叠加,共同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上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8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8%,而经校正后的GDP增速约为6.5%。基准情形下,CPI增长1.8%,PPI增长3.4%,GDP平减指数增长2.6%,消费增长9.3%,投资增长6.5%,出口增长12.2%,进口增长21.2%,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贬至6.7CNY/USD。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制度改革

根据投资情况、全球贸易摩擦、家庭债务等国内外经济条件变化,课题组给出了乐观、保守乐观、悲观1、保守悲观1、悲观2、保守悲观2、悲观3、保守悲观3等潜在不同情景下,实现政府经济增长目标所需的政策组合及其力度。

课题组认为,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当下,为了应对外部风险,在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前提下,应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深化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大企业税费减免力度,特别要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优化税收结构,改善营商环境,释放经济活力;二是进一步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改善正在恶化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释放消费活力;三是有序推进房地产税制度的实施,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以及隐性债务问题,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形成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纵观目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以及外部局势的不可控性,在政治经济环境变得异常错综复杂,挑战空前的大背景下,课题组认为,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智慧、更大的定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并且这样的改革一定是综合性改革,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及其各个层面互动互补的综合改革治理,以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定位作为改革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结合短中长期的视角来看,课题组对中国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制度改革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有以下主要观点:1、中国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力度,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重中之重,同时让政府在维护和服务的基本职能边界之内更好发挥作用; 2、中国仍处于为“两个一百年”目标以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现代化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关键历史时期,需要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来继续强大自己,对外开放还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下去,还需要继续韬光养晦;3、中国需要以更大的开放决心、力度,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国内制度体系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4、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任务是在更高水平的开放条件下提供制度基础的综合性改革,应该统一到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和“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上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上海财大 中国宏观经济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