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洞见

每经网首页 > 洞见 > 正文

“影视剧治理” 须防资本任性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10 22:23:53

9月9日,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天价片酬”现象开出药方。目前,投资方、制作方、播出方和公众方多方原因造成资本的任性和明星依赖,而明星依赖和资本任性的影视剧创作,或可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认可,也能让投资者、拍摄者和电视台利益均沾,但是对中国影视剧创作的长远发展,没有多少好处。

每经编辑 张敬伟     

张敬伟 

现在的影视剧进化到看颜值和求流量的时代,资本也就任性地患上了明星依赖症。这种病症一旦迁延不治,将致影视市场陷入畸形病态中。

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天价片酬”现象开出药方。文件不仅止于遏制明星的“天价片酬”,还包括了让主旋律影视剧成为影视剧的“主旋律”,同时加大力度遏制虚假收视率造假。

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遵循市场规律无可厚非。有些明星身价高一些也很正常,但是影视剧过于依赖明星,给其天价片酬,在投资有限的总盘子里,其他演员和后期制作的费用就会少得可怜。这对其他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不公平,也不可能出影视精品。

不当天价是如何形成的?既有资本的主导,也有影视剧发行机制的原因,当然也是观众非理性的追捧所致。

这里的因果关系并不清晰。不妨先看看影视剧的发行机制。现在的电视剧大部分实行的是预售机制,购买电视剧的电视台追求的是收视率,有了收视率才有赞助广告。所以,在预购电视剧的环节,电视台为了确保收视率,自然会选取更为妥善的方式,即“大牌+名导+名编”电视剧。当然,这样的电视剧价码也高。

由于需求方的诉求,也带来了拍摄方和投资方不遗余力地搭起“大牌+名导+名编”的班子。而为了搭这个班子,投资方必然会不惜血本。当然,不要认为投资方的明星依赖是不理智的资本任性,这种付出是可以得到回报的。除了电视剧能成功发行,获得收益,电影也可以赢得票房,获得可观收入。

资本的任性和明星依赖,从投资方、制作方、播出方和公众方,似乎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但实际效果却是,明星依赖和资本任性的影视剧创作,或可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认可,也能让投资者、拍摄者和电视台利益均沾,但是对中国影视剧创作的长远发展,没有多少好处。

对此,早在去年9月份,《人民日报》就发文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演员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作、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拿天价片酬的明星也未必“人有所值”。一些天价明星被资本追捧得头脑发烧,不思提高演技,增加生活沉淀,提升艺术感悟力,而是流连于各类真人秀节目,赚取公众眼球和大把捞钱,甚至在自媒体炒作话题。而在此资本炒作和市场语境下的一些创作,也失去应有的文艺作品品质和意义。

因而,降低影视剧的明星依赖,祛除资本追捧的任性,堪称当务之急。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天价现象看似市场行为,却是投资方、制作方、播出方操作推动的结果。降低明星依赖,也应各方努力,让明星的身价降下来。

除了明星天价,大数据时代的收视率造假也造成了视节目质量的下降,成为制约影视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元被这股势力所非法窃取。

天价明星也好,收视率造假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资本的任性,还是因为资本的贪婪所致。五部委的文件直逼影视剧市场的“病灶”,也许虚假的收视率再也不能在市场兴风作浪,资本刷数据的游戏走到头了。至于明星天价,降是必然的,但是降到何种地步,还是要靠真正的市场说话。

影视剧突出“主旋律”,并非政治意识形态的任性,而是影视剧的本质所决定的。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娱乐功能、市场效应和宣教性一个都不能少。当影视剧市场娱乐过度、资本任性而宣教功能缺失时,政策性引导是必然之举。所以,不要对影视剧治理误读,突出“主旋律”是无可厚非的纠偏。

影视剧市场也应“有道”——既要遵守法律底线,也要恪守市场规则,更要符合常识。降明星依赖和去资本任性,维持娱乐性、市场化和宣教性的平衡,是五部委影视剧治理的核心要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张敬伟 现在的影视剧进化到看颜值和求流量的时代,资本也就任性地患上了明星依赖症。这种病症一旦迁延不治,将致影视市场陷入畸形病态中。 9月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社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针对“天价片酬”现象开出药方。文件不仅止于遏制明星的“天价片酬”,还包括了让主旋律影视剧成为影视剧的“主旋律”,同时加大力度遏制虚假收视率造假。 影视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遵循市场规律无可厚非。有些明星身价高一些也很正常,但是影视剧过于依赖明星,给其天价片酬,在投资有限的总盘子里,其他演员和后期制作的费用就会少得可怜。这对其他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不公平,也不可能出影视精品。 不当天价是如何形成的?既有资本的主导,也有影视剧发行机制的原因,当然也是观众非理性的追捧所致。 这里的因果关系并不清晰。不妨先看看影视剧的发行机制。现在的电视剧大部分实行的是预售机制,购买电视剧的电视台追求的是收视率,有了收视率才有赞助广告。所以,在预购电视剧的环节,电视台为了确保收视率,自然会选取更为妥善的方式,即“大牌+名导+名编”电视剧。当然,这样的电视剧价码也高。 由于需求方的诉求,也带来了拍摄方和投资方不遗余力地搭起“大牌+名导+名编”的班子。而为了搭这个班子,投资方必然会不惜血本。当然,不要认为投资方的明星依赖是不理智的资本任性,这种付出是可以得到回报的。除了电视剧能成功发行,获得收益,电影也可以赢得票房,获得可观收入。 资本的任性和明星依赖,从投资方、制作方、播出方和公众方,似乎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但实际效果却是,明星依赖和资本任性的影视剧创作,或可得到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认可,也能让投资者、拍摄者和电视台利益均沾,但是对中国影视剧创作的长远发展,没有多少好处。 对此,早在去年9月份,《人民日报》就发文称,不少影视剧里,用于演员薪酬的花销占到整个项目费用的一半以上,而最该花钱的后期制作、特效等环节,却只能在有限的预算里“戴着镣铐跳舞”。 拿天价片酬的明星也未必“人有所值”。一些天价明星被资本追捧得头脑发烧,不思提高演技,增加生活沉淀,提升艺术感悟力,而是流连于各类真人秀节目,赚取公众眼球和大把捞钱,甚至在自媒体炒作话题。而在此资本炒作和市场语境下的一些创作,也失去应有的文艺作品品质和意义。 因而,降低影视剧的明星依赖,祛除资本追捧的任性,堪称当务之急。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天价现象看似市场行为,却是投资方、制作方、播出方操作推动的结果。降低明星依赖,也应各方努力,让明星的身价降下来。 除了明星天价,大数据时代的收视率造假也造成了视节目质量的下降,成为制约影视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据媒体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元被这股势力所非法窃取。 天价明星也好,收视率造假也罢,归根结底还是资本的任性,还是因为资本的贪婪所致。五部委的文件直逼影视剧市场的“病灶”,也许虚假的收视率再也不能在市场兴风作浪,资本刷数据的游戏走到头了。至于明星天价,降是必然的,但是降到何种地步,还是要靠真正的市场说话。 影视剧突出“主旋律”,并非政治意识形态的任性,而是影视剧的本质所决定的。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娱乐功能、市场效应和宣教性一个都不能少。当影视剧市场娱乐过度、资本任性而宣教功能缺失时,政策性引导是必然之举。所以,不要对影视剧治理误读,突出“主旋律”是无可厚非的纠偏。 影视剧市场也应“有道”——既要遵守法律底线,也要恪守市场规则,更要符合常识。降明星依赖和去资本任性,维持娱乐性、市场化和宣教性的平衡,是五部委影视剧治理的核心要义。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影视剧治理 资本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