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国,准备好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6-09-01 02:14:53

9月4日~5日,第十一次G20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治理首要平台G20走上舞台,历时8年磨砺、成长,G20峰会将在中国开启新的篇章。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彪

G20(二十国集团)峰会今年首次走进中国,也将就此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9月4日~5日,第十一次G20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办,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治理首要平台G20走上舞台,历时8年磨砺、成长,G20峰会将在中国开启新的篇章。

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题锁定“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在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出现疲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面前,摒弃自保、同舟共济,成为G20杭州峰会值得期待的亮点之一。

在去年12月1日,中国接任G20主席国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郑重承诺:“在2016年峰会筹办过程中,中方将同各方一道,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集众智、聚合力,落实安塔利亚峰会及历届峰会成果,共同开创国际经济合作新局面。”

刻上中国烙印、提出中国主张,大量代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受邀参会,给G20杭州峰会注入了更多新兴国家元素,连通了西方与非西方、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沟壑,搭建起中外政经合作交流的大舞台。

峰会紧扣四大议题

2015年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办的第十次G20峰会上,中国已经为接过G20“接力棒”定调。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基于当前形势和各方期待,中方把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中方将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4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

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下,G20峰会在此落地,自然会给国际社会更多期待和遐想。

今年5月,在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介绍,正在同各方一道,力争打造杭州峰会十大成果。

杭州峰会预期十大成果分别为:制定创新增长蓝图;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制定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制定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制定全球投资政策指导原则;深化国际金融架构改革;创立三位一体的反腐败合作;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制定创业行动计划;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尽早生效。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华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十大成果有些是延续了G20峰会的固有议题,体现传承,有些是本次会议的新设议题,体现创新。比如制定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表明中国已经从一个被动的减排国家,变成了可持续发展领袖国家。

实际上,随着G20杭州峰会前期筹备工作的有序推进,成果可能远超预期。

2016年8月24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G20杭州峰会有望达成近30项主要成果,将是成果最丰硕的G20峰会之一。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室副主任陈建奇认为,目前来看,尽管预期成果极为丰富,但可以判断总体上不会脱离四大议题版块。中国方案将重点在“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四大议题上加入中国理念或者中国元素。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闽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G20杭州峰会筹备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很多成果,大家对这次峰会充满期待,相信也会给大家一定的惊喜。

世界经济寻“中国方案”

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现代活力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缩影。

G20杭州峰会正在彰显着东方魅力,诠释出中国主张。

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仅为3%,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而推行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速达到6.9%,仍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在今年7月19日,IMF发布了今年第二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经济年内增速预期调低了0.1个百分点,却唯独对中国经济2016年增速预期上调了0.1个百分点。

对此,IMF总裁拉加德给出的解释是,IMF肯定中国推动改革的决心,中国并没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经济复苏疲软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陈建奇认为,G20杭州峰会是中国首次作为G20轮值主席国,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尝试,中国政府将此次峰会视为今年最大的主场外交,世界各国期待中国在G20杭州峰会提出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中国方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杭州峰会将实现G20峰会的3个“首次”: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首次倡导中国创新发展理念,形成全球创新发展共识,凝聚全球创新力量,推动世界创新发展。

陈建奇提出,在“创新增长方式”议题上,将重点倡导通过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在“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议题上,将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改革,重点改革份额计算公式,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在“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议题上,将重点倡导各国在WTO等框架下的谈判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产能过剩难题。

中国能否推动G20机制革故鼎新?

◎每经记者 李彪

根据中国外交部8月24日公布的信息,中国邀请了东盟主席国老挝、非盟主席国乍得、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主席国塞内加尔及哈萨克斯坦、埃及两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大国以及77国集团主席国泰国一同出席G20杭州峰会。G20杭州峰会将成为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的一次。

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牛华勇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本来也是发展中国家远多于发达国家,多吸收发展中国家参与,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而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很多发展中国家被剥夺了发声的权力。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最近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释放出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全球的经济结构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对于发达国家高企的消费是一个巨大的支撑。这中间其实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关系。此外,也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有找到最优的发展路径,需要国际社会从资金、技术、制度的各个层面予以协助,他们的参与,也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潜力。”牛华勇说。

实际上,参与G20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世界经济治理,凝聚更多的力量让世界经济摆脱低迷的困境,除了寻求治理“药方”外,更为重要的是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得到更高效的落实。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室副主任陈建奇认为,G20是“没有牙齿”的机构,相关的政策落实也就缺乏惩罚等约束机制。金融危机以来已经召开了10次峰会,但峰会的相关共识却难以得到落实和推进。

以贸易保护为例,贸易保护措施居高不下是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G20领导人的历来承诺,但在现实中,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保护措施并未停止。

今年6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G20政策定期监测报告显示,从2015年10月至今年5月的7个月内,G20经济体出台了145项保护主义措施,为2009年以来最高。

如何推动G20机制创新以保证应对全球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的落实,成为未来G20杭州峰会能否释放积极影响的重要因素,陈建奇建议,G20的效率提升有赖于构建一个类似常委会的机制,该常委会成员要涵盖世界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同时也应适当考虑其他系统重要性经济体,重大事项先在常委会中讨论通过,然后向其他经济体征求意见或者进行沟通协调,由此将有效解决效率提升并且兼顾代表性的问题。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李闽榕强调,世界经济要想走出困局,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需要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世界经济的形势、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很难通过一次会议一步到位。

2008 中国支持

说起中国对于G20的价值,不得不追溯到2008年。此前,G20只是每年举行一次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处于边缘地位,影响力有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政策,G20开始从一个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峰会,并逐渐取代G7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而在当时,美国正是首先与中国沟通,在获得中国对将G20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的支持后,才有了第一次G20峰会:华盛顿峰会。

2016 中国领导

从此后到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航者。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3年的5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总GDP 增长量的 37.6%。在2015年12月1日,中国也凭借实力正式接任G20主席国,G20进入“中国时间”,世界也开始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备加期待。

而当前,中国已经逐渐成为G20的核心领导者。2014年G20布里斯班峰会放弃日本,确定由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便是国际社会对中国高度信任的体现。

而在国际金融论坛2015年年会上,陆克文的话,则更是对中国价值最好的诠释:“希望明年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能在中国的带领下拉回正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