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6家公司联合抵制流量劫持 “治本”还需加强监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15-12-28 14:23:24

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联合发声会使流量劫持方适当收敛。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如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等,负责责任判定并勒令相关企业整改。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娜    

每经记者 赵娜

近日,今日头条、腾讯等联合表达共同诉求: 呼吁有关运营商严格打击流量劫持问题,重视互联网公司被流量劫持,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针对《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昨日(12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部分参与声明的公司。其中,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称,流量劫持的违法行为一直存在,但最近尤其严重,希望借声明引起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

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企业联合发声会使流量劫持方适当收敛。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如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等,负责责任判定并勒令相关企业整改。

发声明意在引起重视

记者了解到,流量劫持一些常见现象包括,将访问请求重新定向到其他地址,使得用户访问失败或被迫访问其他网址;或是在原有页面添加弹窗、植入广告等。

《联合声明》亦指出,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流量劫持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域名劫持和数据劫持。其中,域名劫持表现为在用户正常联网状态下(如3G、4G和WiFi等状态),目标域名会被恶意地错误解析到其他IP地址上,造成用户无法正常使用服务。数据劫持则指,对于返回的内容,会在其中强行插入弹窗或嵌入式广告等其他内容,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六家公司表示,发表联合声明是为引起全社会重视,不排除视事态发展,进一步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

昨日,腾讯方面回应称,目前腾讯没有除声明之外的更多信息可提供。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流量劫持的违法行为一直存在,但最近尤其严重。在最近三周,针对流量劫持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比例从15%上升到超过50%。”

对于放任流量劫持将引发的后果,六家公司在《联合声明》中称,首先,遵守市场规则的公司的商誉和利益被严重伤害,而违法违规者却受到鼓励;其次,用户不能得到约定服务,利益受损害;此外,劫持流量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完全脱离监管,甚至可能传播诈骗、色情等低俗甚至严重违法信息。

“治本”需从监管出发

“上述两类劫持(域名劫持和数据劫持)和偷卖流量等行为,已有多项证据直接指向某些机构。鉴于劫持行为已涉嫌违反中国法律,如《电信条例》等,因此,我们在对恶意劫持做技术识别和拦截之外,也向有关监管部门报案。”六家公司呼吁打击包括流量劫持在内的违法行为,并称这不仅关乎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也是包括运营商在内的所有游戏参与者的义务和责任。

虽未指明“某些机构”到底是哪些机构,界面新闻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矛头其实指向三大运营商或其关联方。

对此,付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六家公司可能认为,运营商劫持流量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但他指出,事情究竟如何需要查清楚,企业发布声明的做法会使流量劫持方适当收敛,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付亮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劫持,牵扯到多方利益,隐蔽性更强、暴露信息少,处理起来有难度。更需要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如监管部门和执法机构等,负责责任判定并勒令相关企业整改。

阿里云网络方面的资深工程师亭林表示,解决域名劫持的一个办法就是绕开Local DNS,通过一个可信的源头来解析域名,解析方式不需要拘泥于DNS协议,也可以通过HTTP的方式;数据劫持基本针对明文传输的内容发生,解决的办法是对内容进行HTTPS加密,实现密文传输,彻底避免劫持问题,也可通过MD5校验起到防止数据劫持的作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流量劫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