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源协和总裁吴明远:50亿并购基金继续扩张 行业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2015-06-18 00:58:13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黄宗彦 实习记者 周恒    

◎每经记者 黄宗彦 实习记者 周恒

作为沪深两市中唯一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营业务上市公司,中源协和在细胞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元。但近年来,中源协和连年亏损,公司也受到外界质疑。为什么之前会亏损?公司以后如何布局?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中源协和总裁吴明远进行了专访。

去年600亿美元资本涌入

NBD:细胞治疗产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是哪些因素推动了行业发展?

吴明远: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技术的变化,免疫细胞、基因修饰技术的突破和认可,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了产业的发展;二是政策的导入和认可;三是资本的涌入,去年全球有600亿美元资本涌入。

到2020年,全球干细胞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美元,到2030年免疫细胞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50亿美元,而中国将占有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产业20%的市场份额。

NBD:资本的涌入对细胞治疗产业有哪些影响?

吴明远:未来十年资本将快速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不过从今年到明年也会有一个泡沫期。由于资本的推动,干细胞项目标的价格每周都有变化,估值很高,项目估值存在泡沫。以美国企业IPO为例,原来融资额为700万美元,现在上升到1.2亿美元。虽然标的价格有些浮夸,但并不是一个坏事,一个新行业的发展开始就是这样。

建细胞资源库很烧钱

NBD:公司在全国20个地区建立了细胞资源库,建立细胞库的成本大不大?

吴明远:这一块投资非常大,土话讲就是“烧钱”。细胞资源库建设消耗我们大量利润,这也是我们此前几年亏损的主要原因。每个库的投资都不少于一千万,这一块我们投资了3亿~5亿元,过去五年内形成覆盖全国三分之二地区的网络,达到了细胞的及时采集、及时存储、及时应用。目前网络已基本完善,以后不会再建了。

NBD: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相继进军细胞治疗产业,也在烧钱,您担不担心他们复制中源协和的模式?

吴明远:资本对硬件的投入比较容易,但是对软件的复制很难。中源协和在这个领域做了15年,有上百个国家专利,一千多人的团队,人才这一块的招募和培养是很难的。不过,我们也欢迎竞争对手,竞争对行业来说是好事。

NBD:中源协和2014年大部分收入来自细胞检测制备及存贮等位于产业链上游的收入,接下来公司怎么布局和发展?

吴明远:公司从原来的存储为主,发展到现在的存储、应用、检测等多元化发展,进行“6+1”全产业链条布局。具体来讲,第一块是存储,公司进行全龄化多种项目的存储;第二块是检测项目,主要是基因检测;第三块是美容抗衰老;第四是以抗肿瘤为主的生物治疗中心的搭建;第五块是布局互联网+,促进线上线下发展;第六块是新药开发,药品业务,成立了中源药业。最后一块是产业并购基金。

50亿并购基金外延扩张

NBD:除了上市公司,目前国内其他的中小企业在细胞产业领域发展情况如何?

吴明远:中国现在成立了几百个创新型小公司,这些小而精的公司大都是由海归优秀人才成立,他们拥有精英技术。这类似于美国硅谷的小公司集群,他们孵化的好技术和项目,是大公司想要的,像美国的一些大公司,也是在买小公司的技术和项目。

NBD:中源协和对这些小企业有没有想法?

吴明远:我们去年成立了并购基金,规模是50亿。针对孵化期不超过一年的项目,可以直接用现金收购。如果孵化期多于一年少于三年的,可以对其进行投资和孵化。

NBD:可以理解为公司会继续并购扩张吗?

吴明远:去年我们发了127个公告,完成了多个收购。接下来,我们还会贯彻内生增长,外延扩展的发展模式。

NBD:您对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吴明远:目前行业虽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不能急功近利。国家要制定规范的细胞制剂标准以及临床研究标准,确保行业有序性。从业人士要有责任感,在积极规范研究细胞制剂的基础上,确保细胞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要坚决避免不负责任的、低水平的细胞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继而导致病人有不良反应。如果这种情况引发恶性事件,对行业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打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