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被问中介费高不高 政协委员笑了

2015-03-09 01:28:21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甫一出炉,关于简政放权的“金句”,就已在网络上流行开来,而代表委员们随后的小组讨论也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

在政协经济界别的一场小组讨论上便是如此。一位委员认为,取消行政审批,很多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有变相保留审批权的问题,这种明放暗不放要引起警惕,不能留下太多尾巴。

这一说法引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说,中央政府下放的权力,不能被地方截留,那样会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不同部门也应该协同推进,比如发改委虽然把投资项目的核准下放到了地方,但土地和环评的审批权依然在中央,这使得省里还得跑中央。”张晓强说道。

围绕行政审批权下放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张晓强打了一个比方,“行政审批权下放后,相关的执法力度就要加大。这些领域的部门就开始要编制、仪器和车辆等,执法强度上来了,但是执法成本怎么办?”

有委员接过话茬说,比如说对企业排污口的监测,总不能天天派人盯在那里吧?

他说,希望公务员靠踢足球式的人盯人管理肯定不行,加大惩处力度的他律是必须的,否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位委员举了他去迪拜与当地奢侈品店老板对话的例子,他问老板为何迪拜没有假货?老板的回答是,卖假货的进不来也不敢进来,一旦被发现,会被罚得倾家荡产。

针对地方如何接得住下放而来的审批权,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副省长张道宏指出,有些行政审批权下放了,但地方却不具备承接能力。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基层审批能力建设,审批项目改革中事权的下放要与财权、要素配置权同步推进并加强监督。

他这次带来的建议还包括,健全取消行政审批后相关事项的管理办法,细化审批机关的自由裁量权,探索开展第三方机构评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其典型代表就是“红顶中介”,这是一种腐败现象,指政府官员通过形形色色的手续、关卡、资质、认证,蚕食着行政审批权红利。

一位来自投资界的委员就告诉记者,在地方这种情况很常见,比如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需要审批的内容很多,必须要交给当地的中介公司来做才可以,不仅顺利,而且效率高。“费用高不高?”记者问。“你说呢?”这位委员笑了笑。

2月9日,中央巡视组向环保部反馈情况,指出环保部领导干部违规插手环评,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

对此,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些问题不仅是环保部自身的问题,也有整个环保系统的问题,原因包括制度漏洞、管理缺陷、工作作风等。

陈明确表态,环保部所属事业单位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率先全部从环保部脱离,其他地方的分批分期也要全部脱离,逾期不脱离的,一律取消环评资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