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Duang一声就贷到款”有望成真 全面金融扶持“砸向”规模农业

每经网 2015-03-02 10:12:14

2月27日,农业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11家金融机构,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将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服务。

每经编辑 张雯    

每经记者 张雯 发自北京

作为河北一家致力于种植蔬菜供应京津市场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两天前的一则消息令他激动不已:一个全面金融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型了。

2月27日,农业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11家金融机构,发布了《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将开展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试点,完善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服务。

“对于我们这些合作社而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农业生产规模化上去之后,投入增大,就要到处找钱”,张西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文件出台后,从此次文件来看,担保、保险、降门槛都提到了,他预备随时向本地农业部门了解进度,体会下Duang地一声就能贷到款的感觉。

规模化农业迎金融扶持利好

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加速涌现: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318万户,家庭农场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28.9万家,龙头企业12万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了适度规模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但在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过程中,其对资金的渴求十分猛烈,然而,由于农业产业的收益低且风险性高,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普遍遭遇困境”。据李国祥调研,过去几年中农民在贷款过程中要“靠关系、送礼物”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遭遇贷款“梗阻”的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只好通过民间集资或借贷解决,而更增加了资金的风险性。

即使遭遇难题,但涉农贷款需求仍然快速蔓延。

《计划》提出,今年将推动出台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重大政策,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奖补政策,探索通过担保费用或保证保险费用、利息、贷款风险金等进行补助,加大对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期待Duang地一声就能贷到款

对于张西坡这样手里有地、产品有市场、渴望上规模的合作社负责人而言,一个包含种养殖保险、借款政府担保、低门槛贷款的一揽子金融计划是最让他关注的。

“比如我们生产的蔬菜是供给京津许多超市、连锁餐饮店的,但是一般会存在一个押账期,也就是说,送去的蔬菜不能马上拿到货款,一般要等一个月”,张西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者提高技术投入的节点到来之时,如果有一笔快速到账的贷款,就好办很多”。

张西坡关于“Duang地一声就能贷到款”的希冀,正在五部委连同11金融机构的规划下逐渐成形。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新型经营主体固定资产投资普遍比较大,流动资金需求也比较多,不仅需要中长期的建设投资贷款,也需要灵活快捷的短期流动资金周转;不仅对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障有需求,也希望有效地防范市场波动的风险。

人民银行副行长郭庆平表示,未来除了融资,还将在农产品定价、风险管理、资本化经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