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

每经网首页 > 商讯 > 正文

记者手记:旅游与地产,谁该先行?

2014-11-11 00:53:1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喆 发自海南陵水    

每经记者 金喆 发自海南陵水

入夜,英州镇一片灯火通明,陈阿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与丈夫回到家里。

陈阿姨和丈夫承包了一辆中巴车,每天往返英州镇和陵水县城之间,单程7块钱。这种在城市已经很难见到的中巴车,是英州镇人到县城的主要出行工具。尽管沿海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商改变了样貌,这座人口不到10万的小镇依然比较落后。镇上的建筑大多是矮矮的房子,两轮、三轮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

就算是陵水县城,也很难谈上现代化。与海口、三亚相比,清水湾的开发还没有给英州镇带来交通拥堵和房价上涨的烦恼,但随着外来客到来,本地人与现代生活的差距越加明显。

2013年,陵水河畔,总投资60亿元的海韵广场正式开业,这是陵水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涵盖百货、餐饮、娱乐、超市的大型综合商场。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海韵广场看到,只有一楼肯德基和几个餐饮店有些人气。一位陵水本地人表示,这里的消费水平偏高,还不能被大众接受。本地人还是习惯买菜去农贸市场,买生活用品去门口杂货铺。而海韵广场左侧的美食街更是人迹罕至,只有零星几家店开门迎客,不少店铺门口已经挂出了转让的招牌。

陵水县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陵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9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这是没办法解决的矛盾和失衡。”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明德这样评价,目前还看不出海岛居民能够从国际旅游岛的政策中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生活水平、就业环境没有发生本质变化。陵水县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赵月 (化名)说,陵水不比三亚,农民卖地后搬到县城后生活的,条件也没有太大改善,所以陵水本地的娱乐、商业几乎发展不起来。

以前在陵水当兵的郭亮 (化名)告诉记者,政府引进房地产开发海湾不一定是坏事。以前清水湾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野海”,现在开发商把那里修得像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交通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封闭。但是,本地人并不经常去清水湾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长夏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10多年前,海南就有人提出要建立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大交通、无障碍式旅游。但受限于各种因素,海南的旅游资源还处在低效、重复开发状态。在三亚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交通是一大制约。游客在酒店享受优质服务,却与本地文化、居民基本隔绝。

将海南岛东部海岸打造成“高雅时尚的中国椰树海岸”,“以此挑战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蓝色海岸、西班牙太阳海岸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提出的蓝图之一。

但是,模仿、奢华、拼凑、猎奇,海南在国际旅游岛的政策推动下渐渐迷失了方向。而外界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不少行业人士担忧,高尔夫球场、游艇会成为房地产商的开发利器,海南的岛屿、海景资源越来越像有钱人的私家度假胜地。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指出,这种通行模式,即是由地方政府出面征地,规划旅游项目,而后再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开发商进驻,最后完成开发的“项目驱动”模式。在此模式下,海南本土文化不能渗入到具体项目中,也就无法丰富旅游产品的形态。

李明德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首先,政府应着重负责旅游产业规划、协调监督与统筹,并积极参与重点旅游项目推广;第二,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重担主要靠海南自身,海南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借房地产推动旅游产业建设并非坏事,但政府要做好产业布局,清楚应该怎么做、如何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