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战略性变革背后 孙晓东多维度梳理“一个吉利”

2013-10-17 01:00:43

在未来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吉利汽车没有战略新车推出,如何度过“新品冷冻期”,是最现实的挑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刘旭 发自北京

经过两年沉淀,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从幕后走到台前。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以奇瑞、吉利、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业,均进行了深度调整。奇瑞和比亚迪完成调整之后,将重心均放在技术方面。

孙晓东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吉利现在考虑的是战略性的问题,包括产品战略、品牌战略和渠道战略。”

在未来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吉利汽车没有战略新车推出,经过此前多品牌、多产品尝试后,吉利试图彻底转型,如何度过“新品冷冻期”,是最现实的挑战。

重新评估市场定位

10月12日起,吉利推出GX7“海岸之旅”活动。

吉利GX7海岸之旅是孙晓东就任以来首次大规模市场活动,也是吉利汽车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海岸之旅同期进行的是吉利汽车《中国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调查》,据悉这次调研的结果将影响吉利品牌的重新定位,为吉利脱离低端市场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确定路径。

这次探寻对于吉利品牌而言,背后的深意是,通过阐述用户群体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形成品牌精神,为新品牌战略推出作铺垫。

自2011年开始,自主品牌企业纷纷进入销量冰河期和调整酝酿期。此后,高端化成为众多自主品牌车企的共同选择。

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吉利汽车成为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吉利帝豪EC7成为目前吉利旗下最为主销的车型,1~9月EC7销量共计13.06万辆,占吉利汽车总销量的34.75%。

显然,吉利希望在EC7之后,再塑造一款主销车型,全球鹰GX7成为不二选择。今年1~9月,GX7销量共计3.36万辆,虽然同比提升98.3%,占吉利汽车总销量的8.9%,但与孙晓东的期望相距甚远。

孙晓东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吉利GX7的用户群体正是小微企业主。他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为这些新兴企业家提供讨论创业得失、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小微企业大有可为。

新车投放进入“断档期”

2011年9月,孙晓东从PSA(标志雪铁龙)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的职位转战吉利,任主管战略规划副总裁。此后两年,吉利渠道发生了明显变化。

孙晓东到任后的第一把火便烧向销售渠道。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说做市场是从定义产品的概念开始,那么对市场第一线了解最多的人,对产品设计的开发过程能把握得更好。

今年,吉利汽车按照区域成立了五个销售事业部,分管区域市场。孙晓东告诉记者,进行事业部调整的初衷,也是希望管理市场的人,能够站在市场的最前端,能够让整个机构扁平化,并且“让这些能够听到市场炮声的人”来做决定。

今年年中,孙晓东在营销会上向经销商明确表示,吉利未来将聚集4个车型平台,新车将陆续在2015年投放市场。这意味着,从今年下半年到2015年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吉利新车投放将处于“断档”状态。“其实,只是全新平台的产品不会有投放,年度改款新车的计划并没有停止。”

吉利母品牌位置凸显

本次海岸之旅,以“吉利GX7”命名,刻意回避了全球鹰品牌。对此,孙晓东解释为,为了凸显吉利品牌。

实际上,“一个吉利”品牌战略已经逐步推进,全球鹰、帝豪、英伦被弱化。媒体此前披露的消息称,孙晓东已着手制订了吉利未来五年品牌发展规划。根据该计划,回归“一个吉利”,将以吉利品牌作为公司母品牌,而其他三大品牌,则作为产品序列,目标是五年以后吉利母品牌直接与通用、大众、丰田等国际品牌对接。

从目前来看,吉利4年前开始推行的多品牌战略,但只成就了帝豪一个品牌,而后者也只在EC7一款产品上获得了成功。分析认为,如何调整已经陷入僵局的多品牌战略,是孙晓东为首的吉利现任销售高管团队难以回避的棘手难题。

对运营多品牌战略导致的一系列“内耗”问题,孙晓东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年中的营销大会上,孙晓东指出,多品牌战略加剧了吉利自身内耗。他说:“我们现在产品存在的问题第一是内部竞争很不合理,基本上是相互竞争,品牌跟品牌之间竞争,产品跟产品之间竞争,所以我们一大半的精力是在自己打自己中消耗的。”

预期到明年年初,吉利将推出全新品牌战略。此后,在渠道、品牌挑战完成之后,吉利可能进入新一轮产品爆发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