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穆迪:中资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定

2013-05-29 01:18:05

中国银行业的展望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负面压力,但整体展望维持稳定。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5月28日,穆迪金融机构部副总裁胡斌在“中诚信国际第六届信用风险年会”上表示,中国银行业的展望在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负面压力,但整体展望维持稳定。

穆迪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在上升,不过,高额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了缓冲保护。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五大行的不良贷款季度环比上升5%,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季度环比上升10%。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5265亿元,同比增长20.15%,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上市银行今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速为15.46%,较去年同期放缓近一半。

利润增速下降,不良贷款攀升,这是中国银行业2013年第一季度报告反映出的总体情况。穆迪认为,虽然目前中资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仍高,但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趋势的持续,利润增长和利润率将双双承压。

“影子银行”影响银行信用

庞大的影子银行也对中资银行的信用产生影响。胡斌表示,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产生的主要风险是,银行面临直接信用敞口和间接的声誉、法律责任及监管风险。从宏观角度来看,可能会造成经济中财务杠杆过高,并加剧信贷泡沫的问题。

关于影子银行,国内一直没有权威的定义,而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此的定义是:“常规银行体系之外发挥信用中介职能的实体活动。”穆迪表示:“我们重点关注透明度不佳、监管有限或者不受监管、具有较高风险的非银行信贷活动。我们认定的‘核心’影子银行产品包括委托贷款、民间借贷、信托贷款、理财产品、金融担保公司贷款,以及金融租赁公司、小贷公司和典当行贷款。”

穆迪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存贷比上限和资本充足率管理等造成的监管套利。“近期,中国监管机构规范理财产品的措施对银行具有正面的信用影响,但是预计影子银行的问题会继续影响银行的信用状况,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庞大,增长迅速。”

地方债法律主体仍不明确

除此之外,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诚信评级国际研究部副总经理张英杰认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是债务增速与经济增长背离,结构转型遇阻,实体经济波动传导到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总体风险可控,应警惕个体的信用风险。

另外,张英杰还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需要关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影子银行相互关联和渗透,融资平台风险加大。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一直是一笔糊涂账。市场估计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在10万亿~24万亿之间,GDP占比为20%~50%。中诚信提供的数据显示,以2012年审计署10.7万亿的口径为基础,从城投债、代发国债和融资平台贷款及其他项目口径,估计2012年~2013年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13万亿~15万亿。

张英杰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融资的枢纽,也是风险的交点,金融力量、政治力量和稳增长的压力三方力量在此汇聚。2013年一季度,企业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等各类城投债累计发行了283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4%。

当前的融资平台模式,缺乏清晰的法律架构,地方政府没有成为真正的法律主体。张英杰认为,应该清晰法律责任,使地方政府成为真正的法律主体,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解决风险。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