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中小基金公司副总:看好专户子公司

2013-01-28 01:12:22

每经编辑 每经实习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每经实习记者 王瑞 发自北京

公募基金行业在中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牛熊交替的历史。作为一个透明规范的资产管理行业,公募基金业当前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大洗牌。

对于新成立的小基金公司而言,未来的发展恐怕会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在基金行业面临大洗牌之时,新的基金公司如何生存下来,成为高管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北京一家小基金公司副总,讨论基金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小型基金公司在新形势下如何生存的问题。

应准确寻求自身定位

谈到基金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上述基金副总称,当前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基金产品投资的范围较窄,只能投资于证券市场;销售上严重依托银行渠道,即使开放了第三方销售,也很难解决银行独大的局面,产品的创新也是较大地依托于银行,创新的环境去年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成熟;行业本身的亏损情况比较严重,现在是花钱发产品,不少基金发行一两年的管理费都给银行了,再比如有些基金首募上百亿,后来缩水至几十亿,管理费几年也赚不回来。

不过,资产管理行业不能是一个急功近利的行业,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更应该定位清楚,满足不同的客户、不同阶层,产品能给客户带来收益是最关键的。对于基金公司来讲,渠道主要是靠银行,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关系,短期内在规模上很难扩大。

即使是通道制取消,对于小基金公司也并非是利好,“我们没渠道资源,和渠道合作很少,大型公司据说已经准备几十只产品,而且四大行纷纷表示,只会和少数的基金公司合作,销售渠道更加难以挤进去。产品线我们准备得非常全,最后能发多少只产品第一要看证监会的审批,第二要看和渠道的沟通,以及最终募集能否成功。”该公司副总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述公司副总认为,如果未来产品只注重规模和收益,而不去注重风险的控制,那么冲规模冲得很快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因底子不那么雄厚,可能会频频曝出问题。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信托业从2007年发展到现在的六七万亿,频频曝出问题,被整顿了六次;银行理财产品现在也曝出问题来了。在监管上,出现问题就要自己负责,“基金公司放开了,疯玩就真的出事”。

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只能用更加市场化的机制去竞争,比别的公司更加努力。

谈到机会,该副总称,今年可以好好把握机会,如政策红利、在监管机构允许的范畴内做创新,“机会还是存在的,市场总是变化的。”

谈到高管频繁离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去年市场不好,当时股权激励相关政策还没出台,当然股权激励也不能阻止高管离去,这其中还有股东层面的自我定位,对管理层的安排,企业文化等,这不是一个股权激励便能够解决的。”该公司副总称。

在谈话中,上述公司副总表达了对银行系基金公司的羡慕之情,“银行系基金最有前途,前十大公司会出现新的排名,银行系很快冲到前面去。现在只要发公募就离不开银行系统,用银行的渠道、银行的客户的话就要付高额的成本,逼着我们去另谋出路,2013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准备年,2014年爆发。”

未来看重专户子公司业务

随着各家专户和子公司获得证监会的批准,未来不少基金公司会将其作为基金公司发展的核心。

对于小基金公司而言,这又是其“翻身”的一次良机。有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会将专户子公司业务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来看待。

银行系优势更大,如转表业务、银行理财业务,均可在专户子公司做;信托背景的基金公司,在专户中多以信托业为主;但是券商系比较麻烦,本身自管业务和公司专户有重叠,在此情况下,各个券商的战略定位将会各有侧重。

放开专户、子公司后,还要向信托保险学习,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找到公司立足点和自己的客户,做好产品品牌定位,当然每个公司应该依托于股东的特点,做到区分,最终做得好的公司才会在这次洗牌中把品牌给树立起来。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