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超短期理财品叫停 银行存款年关难过

2011-11-18 01:40:58

银监会确实已叫停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

Default-thumb_head

每经记者  裴文斐  李静瑕发自上海  北京

 

    最新消息称,银监会召开闭门会议,要求银行原则上暂停发行1个月内期限的理财产品。昨日,某银行理财业务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银监会确实已叫停发行一个月及其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

    不过,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崔利竹昨日在一个会议间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监管并没有明确说,银行不能够发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而是阻止银行在月末或者季末等重点时间点,发行几天期限有较高收益率的产品。

    某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支行只完成了80%的存款指标,在新规下,要在剩余的一个多月内完成20%已是奢望。

规范银行“冲时点”理财市场

 

    按照惯例,12月份银行体系流动性会较为紧张,银行为了使年报数据好看,往往会通过一些“特殊手段”粉饰报表。近年来,银行依赖短期理财产品“突击揽存”,完成存款指标已成了业内公开的秘密。

    “现实来讲,对于银行目前的存款一个原则,因为短期的理财产品对银行都会形成存款沉淀,所以这样的政策对银行确实是有影响的。”崔利竹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银监会上述政策,对银行的吸存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中信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产品与服务开发部总经理秦莉看来,规范这种在月末发行较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的规范,是有必要的。“不同的机构对于高收益率都有不同的目的。规则的制定,让所有的银行都比较公平。”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今年以来,银监会屡次对银行发行超短期理财产品进行警示。尚福林新任银监会主席,在首次召开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他就强调,严格执行存贷款指标日均考核要求,严禁通过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规避监管要求的行为。

    招商银行零售业务总监刘建军表示,前一段时间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太多了,各家银行之间通过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争抢资金,提高自己的存款,从而压低自己的存贷比。

    “这有点像变相的高息,已经有违了理财的本质了。我想(政策的出台)主要是监管部门防止银行之间通过这种理财进行恶性的竞争。”刘建军表示。

    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总监李卫平也表示,要求银行停发超短期理财产品,并不是对银行和投资者更多地伤害,应该是保护投资人,避免短期的投机化行为。

    根据银率网的最新数据统计,10月份短期理财产品  (投资期限为1~6个月)发行1791款,环比下降13.3%,其中1个月以内产品发行601款,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为31.2%,环比下降27.0%。

    “监管层要求理财产品要明确成本,要对原来的资产池有一定的清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崔利竹对记者称,不是完全的暂停,政策上还是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的政策会促进未来的良性的竞争,会促使未来更好地发展。

银行存款压力很大

 

    东方证券昨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虽然3季度人民币贷款投放了1.51万亿元,但存款增量仅有7668亿元。10月份,人民币存款继续环比下降2010亿元,其中不包括财政存款的一般性存款环比减少6200亿元。

    该报告称,3季度上市银行整体存款近乎零增长,16家上市银行单季度存款增量只有区区674.17亿元,若扣除深发展并表了平安银行,甚至为-1362.59亿元,这在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考虑到当季信贷投放了9082.43亿元,情况则更加蹊跷。

    建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支行年初存款指标为150亿元,现在只完成了124亿元,近20%的指标可能无法完成。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认为,银行可能把相关存款表外化。“估计目前理财产品所吸引的资金已经达到4万亿元左右,其中大部分为非保本型产品,因此相关存款表外化。”邱志承说道。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中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不可解释的存款少增规模在近期显著加大。

    “一般来说,存款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财政存款的下降会推动一般性存款增长、贷款投放的直接派生、外汇占款项下的货币投放、同业存款与存款的互相转化以及其他,例如人民币国际化导致一部分人民币存款从境内存款的统计口径中流出,并包括误差与遗漏,或其他不能解释项目。”该报告作者金麟告诉记者。

    金麟继续说道:“由于前三项有官方数据可以度量的,同业存款与存款的互相转化以及其他没有相关统计披露。我们将后两者合并,计算当月存款新增量中,不能用财政存款减少、贷款投放以及外汇占款投放所解释的部分。”

    “我们发现,计算出来的结果显示,今年以来该“无法解释”项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加速负增长迹象。其中,我们觉得,存款转化为第三方存管资金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因为股市的表现有目共睹。”金麟说道。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