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奥泰医疗:要做核磁共振界的“奔驰”

2011-09-01 01:28:46

每经记者  许凤婷

    “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干掉,早晚的事。”8月19日,在北京参加行业展会时,成都奥泰医疗总裁邹学明指着竞争对手们的硕大招牌,斩钉截铁地说道。

    奥泰医疗在会场中的展台紧挨着通用电气,而在奥泰的后面,是一家国内同行。这样的布局颇具巧合,正像奥泰医疗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国际巨头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奥泰医疗奋起直追,而在它的身后,国内同行也在崛起追赶。

    2009年1月,成都奥泰医疗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大孔径超导磁体系统;2010年开始投入生产后,这家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把它们的产品装进了国内外近30家知名医院,如301医院、304医院、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成都制造”的高端医疗设备,甚至远销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该公司在2010年实现产值1亿元。

    “如果把磁共振系统比作汽车行业,我们现在的水平相当于已经能生产‘丰田’这个级别的整车,下一步就是朝着‘奔驰’迈进。”邹学明对记者表示。

    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磁共振设备每年在国内市场上的装机总量为500台~600台,这意味着每年数百亿元的市场。

“成都制造”挑战跨国巨头

    8月19日,医疗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China-HOSPEC(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暨技术交流会)如期在北京开幕,国内外的行业巨头悉数到场,纷纷拿出各自最新产品招揽客户。

    邹学明带着奥泰的拳头产品Centauri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MRI)系统出现在展会上。

    两名来自山东某县级医院的医师路过奥泰的展位,挂在墙上的几张成像底片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他们走近仔细端详,底片右下角的一行小字显示,这是来自湖南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影像资料;而影像中清晰地显示出病人脑部的病变。

    两名医师环顾展位,寻找厂商的名字。他们没有看到诸如GE、西门子或飞利浦等熟悉的巨头品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的标志“AllTECH”(奥泰)。

    “以前没听说过有国产的磁共振仪器啊?你们是个新的厂商吧?你们来自成都?!”年纪稍大的一名医师向工作人员询问。

    “如果和欧美的几大巨头相比,我们的确是后来者,不过,我们的产品是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孔径超导磁体系统。”奥泰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其实是奥泰医疗第三次参加这个展览,2009年,奥泰就推出了Centauri1.5T的样机;2010年开始投产;而到今年,该产品已经装机近30台。

    当两名观众听说奥泰的产品价格比国际巨头便宜30%后,他们开始对这个产品赞不绝口。两人离开奥泰的展位后,开始商量回去就向上级打报告,争取购买一台。

    来自中国台湾医学影像界的泰斗郑医师坦言,在产品性能,包括成像的精确度和速度方面,奥泰的产品和国外成熟的品牌之间还有差距,“大概相差10%,但用于临床诊断完全够用;而两者的价格却相差30%~40%,所以奥泰的产品很有竞争力。”

    据了解,目前国内县级医院的年销售额大约在2000万元~1亿元,而一台国际品牌的1.5T磁共振系统,售价就高达千万元,30%的价差,意味着为医院节约数百万元的成本。

“我是一名中国研究生”

    在邹学明看来,磁共振成像国产化带来的不止经济效益。

    “这是百年不遇的技术,科技就应为人类带来实际的好处,提高生命的质量。”邹学明笑称,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从1986年进入这一行开始,就没有一天不在为它忙活。来成都6年了,至今我还没空去九寨沟玩一下。”邹学明介绍。

    时至今日,邹学明依然清楚地记得,他出国留学的日子——1983年9月5日。坐上波音747,邹学明心中既兴奋又茫然。他回忆,当时满脑子想的只有一个问题:能不能把博士学位扛回来。

    1986年,邹学明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敏锐地看到这个行业的前景,申请进入麻省理工的美国国家磁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他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核磁共振医学物理学的中国博士。

    毕业之后,邹学明进入Peak,一家知名的磁共振设备供应商,在美国克里夫兰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这座城市拥有多家美国顶尖的医疗机构,后来,这里也成为奥泰医疗的研发基地。

    在Peak工作3年后,邹学明带领的线圈业务部门被剥离,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公司USAInstrument(美国仪器),邹学明从一名以技术见长的职业经理人,变成了一名既要钻研技术又要照顾市场的创业者。在美国工作期间,共获得33项磁共振技术方面的欧美专利,并连续两年获得美国安永最佳企业家奖。

    华人邹学明和他创办的美国仪器公司一时成为了美国企业界的明星。2002年底,美国仪器被通用电气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邹学明随之进入通用电气,担任该公司负责医疗业务的副总裁。

    2003年,邹学明被派回中国工作,负责通用电气的磁共振业务。和20年前出国时的忐忑不安相比,此时归来的邹学明则是满怀信心。

    20年来的专注和努力,让他在磁共振医学这个领域积累了深厚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邹学明立下一个愿望:把最尖端的磁共振整机设备引进中国,从研发到生产,再到运营,打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退休前实现“国产梦”

    然而,邹学明回国后渐渐发现,当时在跨国公司的平台上,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原本我是打算在GE干到退休的。”邹学明说,“但如果退休前无法实现‘国产梦’,那我的资源和经验就浪费了,多可惜。”2004年,邹学明毅然从通用电气辞职,经过了一年的“竞业解冻”,2005年,邹学明开始组建公司,再次创业。

    邹学明告诉记者,当时在国内选址成立公司,重点考察的是北京、上海等地。成都高新区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组成一支7人的团队专程奔赴北京,力邀他前往成都创业。而奥泰则是组成了含11名国际专家在内的评估团,制定了一整套评估体系,对多个考察地进行评分。

    “成都得分最高,成都在激励政策、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很有竞争力,高新区具备高效的工作机制。”邹学明告诉记者,他还了解到,在成都附近的德阳、绵阳拥有航天工业部件生产的基础,综合各种条件,他们在对成都高新区考察后的第21天就作出了决定:落户蓉城。

    他先后引进了30余名在国际磁共振科技及工业领域享有盛誉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形成了一个国际一流的创业团队。其中,该公司首席技术官,来自荷兰的汉斯博士,仅一人就拥有超导磁体、低温技术、加速器及医学磁共振系统技术领域的13项美国专利。

    2009年1月,奥泰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大孔径超导磁体系统;2009年6月17日,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启明创投共同投资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据悉,该公司目前已获得来自建银国际、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成都高新创投等机构的投资,投资总额近5亿元。

    而奥泰公司在2010年实现产值1亿元,为国家节约外汇资金1770万美元,创造外汇收入195万美元,上缴利税1265万元,预计2011年底产值将超过2亿元。

创业观察

中国企业需要“反向创新”

    非常有意思的是,提出“反向创新”概念的正是本文主人公邹学明的前东家——通用电气全球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2009年5月,通用电气宣布,那些最初为新兴市场开发的心电图仪与超声波仪开始在美国市场销售。伊梅尔特将此举动称为“反向创新”,即在发展中国家开发新设备、然后销往全球市场。这种做法与跨国巨头曾采用的模式背道而驰,但已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得到正面验证,目前不少跨国巨头亦在倡导这种“反向创新”。

    其实,“反向创新”同样适用于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至少,我们从邹学明和奥泰医疗身上,看到了他们的勇敢选择:以一家民营创业公司去追赶国际巨头,竭尽所能地搭建一支国际一流水平的团队,打造出自主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打破巨头的垄断。

    成都高新区的做法同样颇具“反向创新”精神。如果把中国西南比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区域,而成都则敢于打破按部就班的发展思路,引进一流项目、一流人才。

    无论是“跨越式发展”还是“反向创新”,不仅是意识和胆识,更是一种能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