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不要让情绪干扰到你的投资

2011-06-30 01:41:27

回想起2004年4月狂热市场中自己的情绪轮回,至今仍让苏苏(化名)欷歔不已。年近四十的苏苏曾是一个保守的定期储蓄者。看上去,她对待金钱的态度实在与她时尚杂志主编的身份相差甚远。她的投资经历是从与旧友王英(化名)的偶遇开始的。

    “2003年11月市场触底反弹之后,大盘从1300点一个劲儿地向上蹿。巧了!我们现在正好代销基金,你真应该买一些,肯定会赚钱的!”在王英的热情煽动下,苏苏最终购买了1万元的某股票型基金。

    虽然还不知道基金是什么,但是当1万元个把月就变成1.15万元后,苏苏尝到了基金的甜头。此后,苏苏又拿出了8万元申购基金,短短20多天,基金净值就从1.1520元摇身一变成了1.2190元。照这个速度,保守估计一年也有60%的收益,还等什么?!赶快把那些睡在红皮存折里的钱叫醒吧!苏苏将全部定期存款都取了出来,并且全部投在了基金上。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苏苏眼看着基金净值从1.2214元一路下跌。2004年5月,苏苏已经把原来赚的钱全赔了回去。在王英的鼓励下,苏苏一直提心吊胆地坚持到了2005年4月——基金净值终于跌破1元。再也承受不住的苏苏一怒之下将基金全部赎回。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在投资什么,拼命挤进一个个火热的项目。但在我看来,这些项目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能赚钱。”

    苏苏与很多投资者有着相似之处。在2004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里,不少投资者都经历了由储蓄到投资基金,再到储蓄的轮回。对苏苏来说,当时投资基金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对财富的贪婪让苏苏将全部资金都投向了市场,但市场却转了风向。伴随市场不断下跌而产生的是苏苏持续的恐惧,直到她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煎熬时,最终选择了解脱。

    但是,假如苏苏能再等两年,这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就会攀升到2.9070元;再过两年,苏苏的资产就能增长3倍!不过,这一切都只能是“假如”。她选择回归定期储蓄的怀抱,稳定的低利率让自己安心。苏苏的故事并非风云变幻,但真实。而在现实中,在“为赚钱而投资”的投资者背后,上演着数不清的相似故事。

    (本文摘自华夏基金出版《做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