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晏扬:20万条个税修订意见不能代表民意吗?

2011-05-19 01:27:14

晏扬

    来自中国人大网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已经提交的个税修正意见超过22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近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邀请10余位专家发表意见。多名专家表示个税3000元起征标准已很高,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不宜再上调。  (5月18日《新京报》)

    个税起征点该不该在拟定的3000元基础上再提高,站在不同立场、角度的人会有不同意见。但是,表达任何意见都得讲道理、讲逻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有专家提出,个税3000元起征的标准远高于发达国家,不宜再上调。我不知道这个专家是不是没有常识,我们的税制与很多国家都不一样,怎么能比较呢?

    近日已经有论者指出,我国现行税制是一种商品劳务课税  (流转税)为主,所得课税为辅的结构,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在内的商品劳务税总额占整个税收总额的60%以上(一瓶3元的啤酒里就有6毛多钱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市维护与建设税等),而个税所占比例不过区区7%;国外则恰恰相反,以所得税、社保税等直接税为主,直接税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多在60%~80%区间。

    所以,我们才看到,同样的一双鞋,在美国只卖二三十美元,而在我们国内却卖1000多元人民币,这也是我国物价为什么比美国高的一个原因。更不用说美国是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的,已经充分考虑家庭其他成员尤其儿童的数量情况了。

    在座谈会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钢说,虽然网上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很高,但网上提意见的人数相对于纳税人属于少数,不能代表所有工薪所得纳税人的意见。要求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甚至更高,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

    网上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确实很高,因为从情理上推测,当人们对某件事感到不满意时,更有提意见的冲动,所以,个税修正案草案征集到创纪录的20多万条意见,表明很多人对3000元起征点不满意。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提交到中国人大网上的意见能不能代表纳税人的意见?我的看法是:能,而且应该。

    中国人大网向网民征求意见,是个税修订征求社会意见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换言之,网民在中国人大网提交意见,不同于一般的网络灌水、跟帖、评论,而是他们通过正规途径、正当程序向立法机关正式表达意愿。网民也是纳税人,尽管提交意见的只是一部分网民,但是,如果创纪录的20多万条网民意见仍不能代表纳税人的意见,仍不能反映真实的民意,那么谁的意见能代表民意,专家能代表吗?

    显然,如果网民提交的20多万条意见尚不能代表纳税人的意见,那么参加座谈会的10余位专家更不能代表。按照孙钢研究员的逻辑进行推论,若想征求到真正的民意,则须让大多数纳税人都提交意见,全国有近7亿人提交的意见才能代表民意,个税修订就得搞“全民公决”了——这种逻辑不荒唐吗?而且基本上可以肯定,让越多的纳税人提交意见,则要求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声越高。所以,如果创纪录的20多万条意见尚不能代表民意,甚至不被尊重,这必然导致民意概念虚无化,并让征求社会意见失去意义。

    孙钢认为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以上缺乏数据支撑,此说同样似是而非。支持3000元起征点,自有认可的数据;很多人认为这个起征点太低,其实也有数据支撑。但是数据分真假,比如,按照“人均居住月支出111元”、“人均消费月支出1123元”等统计数据计算,3000元个税起征点确实不低,问题是这个“111元”已经遭到多方质疑;数据也有多种,若以上世纪80年代个税起征点与居民收入比来审视现在的情况,则8000元个税起征点也不算高。其实,分析数据要结合大局,比如,财政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27.2%,1月至4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有多少地方的民众收入同比增长能超过10%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现在看来困难不小。而且,今年前4个月全国个税累计收入2540.11亿元,竟然已经完成全年预算的81.4%。这些数据不足以说明应更多地减轻民众税负吗?

    笔者之所以大费笔墨来反驳孙钢研究员的这番话,是因为他的话中透出一种让人不安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还大有市场。眼下,无论是立法还是政府重要决策,征求社会意见的程序基本上有了,但能否正确看待、充分尊重和吸纳民众意见,对于决策者还是一大考验,有些人感到很不适应,还不习惯、不甘心于让民众意见影响决策。在这种思想意识下,民意要么被虚置,要么“被选择”,变成任意拿捏的橡皮泥,凡符合一些人愿望的就被当作民意,凡不符合一些人愿望的就被斥作伪民意,如此,民意势必沦为一道漂亮的粉妆。这显然是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

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