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驶向技术之路吉利欲改“经济适用车”形象

2011-04-19 01:45:31

  吉利汽车作为自主品牌,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格外重视,而收购沃尔沃获得了北欧豪华汽车品牌的核心技术后,吉利更加充实了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为提高品牌价值与形象,吉利更加重视汽车的技术与操控,开始逐渐改变自主品牌在人们心中“经济适用车”的形象。

逆势而上  吉利销量逐步攀升

    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吉利作为本土自主品牌,其表现极为抢眼。自去年12月份起,北京限牌令引发其他拥堵严重的城市开始探讨出台治堵政策,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吉利汽车却在限牌的漩涡中稳步前进,据媒体报道,1月份吉利汽车的上牌数达到52909辆,行业排名第七,在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而在2月份汽车企业销量排行榜上,吉利更进一步摆脱了长久以来在第十名左右的徘徊,占据第八名的历史高位。

    吉利汽车公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收入201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的140.7亿元增长43%,实现净利润13.7亿元,同样高于2009年的11.8亿元。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表示,计划将今年的资本支出由去年的16亿元提高至20亿元,以便在国内汽车需求上升之际支持公司的产能扩张。吉利还表示,预计今年汽车销量将达48万辆,较去年增加15%。

    吉利在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之后,在技术研发方面更加注重安全性、操控性。据了解,吉利汽车安全技术实验室规划占地面积达70亩,分三期建设,目前实验室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建成了实车碰撞试验室,可满足整车安全开发的基本要求,拥有进行中国及欧盟体系下所有整车NCAP碰撞测试的能力。

    实验室第二阶段正在建设中,完成后将拥有翻滚试验能力,能够模拟所有实际道路交通事故,并建成操纵稳定性试验场,还将开发完成自动驾驶仪。实验室第三阶段完工后,将拥有各种不同角度的碰撞相容性实验能力,最终形成集主被动安全技术于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一体化安全技术开发及实验平台。

技术革新成为吉利主题

    上海车展即将开启,据吉利集团参展信息透露,吉利集团将携旗下帝豪、全球鹰、英伦汽车三大品牌36款最新研发车型璀璨现身。其中包括敞篷跑车、超级跨界车、新一代家用紧凑型轿车、个性化家用两厢轿车、经典复古理念造型的家用车在内的5款全新亮相车型、1款超级概念车和10款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变速器核心零部件技术展示物等。据透露,这次所展示的3G智能技术、BMBS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怠速启停技术及DSI变速器等技术和产品都将从今年开始陆续推向市场。

    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仅依靠销量是不够的,业内专家分析,车企必须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的社会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体系,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创新来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互联网营销新模式

    在革新技术的同时,吉利在销售网络建设方面也做出了跨越式的发展。4月7日,中国汽车网购第一店,吉利全球鹰旗舰店正式启动运营。网上购车将简化多数步骤,直接在网上购买后从4S店提取车辆。

    同时,网购版车型不会在传统4S店直接销售,产品将直接从厂家发货,但这不会与4S店在利益方面存在冲突。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4S店最终要完成交易,要把车交给用户,实现交车的行为,同时还要完成售后服务行为。一个4S店一个月卖200辆车,可能这200辆车里面有3辆或者更多是通过网上实现成交的,吉利考核经销商销量是总体销量,所以,经销商乐见网上成交,因为这跟4S店的考核和销量都是挂钩的。

    据刘金良介绍,目前网上购车的支付已开放两种方式,一是先付定金,二是全额付款。分期付款方式的具体流程正在进一步完善,相信不久就会有具体的流程。对于未来网购汽车的前景,吉利已经在网上支付以及售后保障方面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吉利要将网络购车平台常态化。

    自主品牌在合资品牌强大竞争力的压力下,纷纷采取各自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业内专家提出,自主品牌在与合资品牌的对抗中,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产品,也要有销售创新和服务创新,要有对不同地区、不同市场需求的营销能力。

(梅东哲)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