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央行严查虚假交易 银行间现券日均成交量锐减3成

2009-12-02 04:13:15

每经记者  曾春  发自北京

        “9月底,央行曾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可能存在的虚假交易进行了严格检查。”一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告诉记者,“这或许是导致10月份债券交易量大幅下滑的最大诱因之一。”

        最新的数据恰好印证了这一判断。12月1日,央行发布了《2009年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0月份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下降较多,其中银行间市场现券成交2.6万亿元,日均成交1513.86亿元,环比减少31.8%。

现券交易量大幅缩水

        虚假交易的存在,一直是银行间市场“不能说的秘密”:市场中的部分交易方有时是“挂羊头、卖狗肉”,他们进行交易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债券买卖,可能是为了排名而增加交易量,或者将利润转移释放以修饰财务报表等。

        “银行间市场上一直以来就存在‘水分’,9月底,央行重点打击了虚假交易之后,水分明显被蒸发掉了。”某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日均成交量从以前的近2000亿元一下就跌倒了1500多亿。

        《报告》显示,10月份,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下降较多,其中银行间市场现券成交2.6万亿元,日均成交1513.86亿元,环比减少31.8%。

        对于央行此次打击虚假交易的行为,该分析师表示赞同。他说,目前债券市场比之前规范多了,央行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市场价格的合理、交易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公平、公正。

        不仅现券交易量大幅“缩水”,就连债券发行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据《报告》显示,前10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33367.2亿元,同比大幅增加80.1%,而10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3165.9亿元,较9月份减少36.7%。

        信达证券债券分析师李建朋告诉记者,10月份债券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地方债在9月份就已经发完,因此10月份少发了不少地方债。二是由于通胀预期增加,不少企业推迟了发行企业债。

        “央行严查虚假交易同样对债券发行带来很大的影响。”上述券商固定收益分析师说。

迈进“互联互通”

        “作为监管部门,肯定希望看到交易量能够向上而非向下。”近日,一位市场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从长远来看,做大交易量必然是央行规范市场发展的题中之意。不过他同时表示,监管各方正在积极推进的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一事,可能会进一步降低银行间市场的成交量。

        自1997年商业银行成立银行间市场以后。市场多次预期商业银行要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不过都“无疾而终”。此事在搁置多年以后,今年终于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记者了解到,近日包括人民银行、证监会和银监会在内的相关人员正在积极对商业银行进交易所的具体方案进行磋商。

        6月3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对上市商业银行申请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所需具备的条件等做出具体规定。

        信达证券认为,银行进入交易所市场,不仅能使交易所债券市场从当前充裕的资金面中受益,而且还能使被限制在固定收益平台的债券流动性得到改善。不过,这仍然很难改变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有分析人士认为,允许上市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将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债券和资金价格“双轨制”的窘境,有助于建立金融市场同一的价格基准,为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券市场创造条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