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罗兰·贝格中国区总裁:企业不改惰性将倒下

2009-06-17 02:45:13

每经记者  喻春来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最需要什么?订单、资金?或是海外抄底?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老板会有不同的回答。

        但是,全球五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的德国罗兰·贝格公司中国区总裁常博逸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改变惰性、不要盲目的国际化。”

        昨日,再次来到北京调研在华业务的常博逸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不投资不招人会后悔

        “罗兰·贝格在中国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常博逸说道,“过去两年,公司在华收入实现了翻番,中国市场的收入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0%。”

        1984年,罗兰·贝格首次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在华分支机构,目前还在北京、香港和台北开设了办事处,拥有200多名员工。

        经过25年发展,罗兰·贝格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之一,业务涉及汽车、消费品、零售、医药、金融服务、电信、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本土客户业务量超过在华总业务量的70%。

        目前,罗兰·贝格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6家分支机构,2008年,全球销售收入约6.7亿欧元,其中超过28%来自德国之外的市场。

        当然,金融危机也给罗兰·贝格带来一定的冲击。常博逸称,战略咨询提供是一种软性服务,当经济紧缩时,企业可能首先考虑缩减这种需要,今年整个行业的规模有所下滑。

        “今年1月公司在华业务有较大的波折,出现放缓。”常博逸说道,“不过,我们很快采取措施,优化内部运营,但没有裁减人员。4个月后,业务重新抬头,汽车业上了很多新项目,今年在华招聘数也增长了10%。”

        在他看来,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为中国企业撑起了一个巨大的“保护伞”。“我们希望跟中国一起成长,要押宝未来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常博逸说道,“包括能源、政府相关产业规划,金融等行业。”

        “2002年互联泡沫破灭时,我们也遇到相似的困难,不要因市场不好就不投资、不招人,你会为此而后悔。”常博逸说道。

        本土化也是罗兰·贝格在华发展的关键。他认为,本土化团队不是“老外”到中国来,而是团队中的人本身就来自于中国、成长于中国。另外,要有强有力的中国客户,“本地的人来为本地的客户服务”。

        对于是否用收购本地公司来完成本土化?常博逸却很谨慎。他说,适当的时机会考虑收购某一些领域的团队,而不一定是公司。

不要盲目国际化

        此次常博逸中国之行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作为“2009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的高级评委,为入选的50家中国企业打分。

        从事在华业务多年的常博逸深知中国企业的点点滴滴。“在中国,我看到很多企业往往有一种惰性,习惯一定的商业模式后,不再积极改变。如同身体一样,企业要有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需要根据市场竞争,随时体检和调整。那些不能灵活、积极调整的企业,在这种金融危机之中就倒下了。”

        现在的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很多机会。但常博逸提醒道,“不能因为东西便宜,你就把商店所有的东西买回家。”他认为,中国企业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非常扎实的国内业务基础,其次要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收购这家公司;同时,确保不能支付过高的溢价;最后是能成功整合收购对象。

        “我认为中国公司首先还是应聚焦中国市场的机会,积极审慎地寻找国际潜在的并购目标,头脑一定要冷静。”他说道。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障碍来自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本身就有足够空间让很多企业生存。“如何在保住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化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平衡点,这对很多中国企业是个挑战。”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