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瞰见•湾区低空经济大咖说 | 高巨创新总经理高健:无人机编队演出远未触及天花板 未来存在降低成本的途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9-04 10:51:19

◎高巨创新总经理高健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年,大量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应用需求,并逐步落实应用场景,这些变化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对企业来说,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在今年巴黎奥运圣火传递的最终一站,1100架无人机挂载冷烟花,在埃菲尔铁塔上空变幻出奥运五环、巴黎奥运会会徽、火炬手等各种奥运主题的图案。这场精彩的无人机表演,所使用的设备全部来自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巨创新)。同时,高巨创新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活动提供了全程的设备供应和技术保障。

2018年2月,央视春晚的珠海分会场上,出现了一只由无人机组成的长100米,宽60米,高60米的巨型3D立体“海豚”在天空中飞跃港珠澳大桥。这次表演播出后,市场反响热烈,观众对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赞不绝口。

这是高巨创新首次参与无人机编队演出。回忆起这次表演经历,高巨创新总经理高健记忆犹新。在排练期间,因为寒潮影响,珠海的天气对无人机飞行十分不利,现场晚间温度接近零度,风力达到9级大风。这些恶劣情况对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能和动力系统都是严峻的考验。

“实际上,在无人机编队初期,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产品问题,我们最初用的是一款C端航拍机进行改装,改装后如何保持通讯稳定、时间同步,以及防止空中碰撞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比如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表演,我们面对复杂的地磁环境、通讯保障调整和极大风力等挑战。其次,当时的测试条件也不理想,没有专业的飞行测试场地,我们只能在一片荒地上进行自测和分析。”

在接到表演任务的一个半月里,高巨创新立即作出了700台“升级版”无人机产品,并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以剔除不良品,但凡有一丝偏差都排除在编队之外。经过数千小时的测试、上万架次的起落,最终挑选出最优的400架无人机进行表演,从根本上保证无人机的品质适应编队飞行的现场要求。

为了对抗不良气象、磁场干扰等负面因素,工程师们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飞控参数,使之能在强干扰的情况下稳定飞行并分毫不差地完成表演动作。同时,为了让无人机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精准飞行,完成复杂的舞步动作,并且准确的降落到预设的位置上,工程师们采用了高精度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当时C端航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此后,高巨创新就决定在低空经济这一广阔的赛道中,选择无人机集群作为其的细分领域,力求在该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

“确定了细分领域方向后,我们立即将产品重心全面转向无人机集群。无论是室内外表演、还是高空低空的应用,或是表演教学,我们都迅速扩展了产品线,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高健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目前,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设备在全球有近8万台的设备保有量,占据海外编队市场约七成设备份额,这两项数据都是行业领先。

高巨创新总经理高健

无人机编队正朝着规模化发展方向迈进

NBD:无人机编队这个市场未来有天花板吗?

高健:每个行业都会有其天花板,但目前的无人机编队远未触及这一限制。当前的无人机编队正朝着规模化发展的方向迈进,例如应用于宏大的叙事场景和重大活动的演出。然而,我们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包括小型化和快速响应。

未来,我们设想在每个公园或广场部署100至200台无人机编队,以便实现临时的、即兴的表演。例如,如果你想为朋友庆祝生日,只需几分钟便可设置好演出内容和舞台效果。这样的一次性服务成本相对较低,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当然,这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无人机编队演出的准备周期和成本仍然较高,但未来存在降低成本的途径。比如,如果我们能够在某些地方设立固定的无人机编队驻场,就可以节省物流运输、差旅成本,相应的人员费用和管理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此外,随着使用场景的明确,设备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NBD:在使用周期上,无人机换新频率并不高,这会不会影响无人机的销售产量?

高健:归根结底,我们需要持续拓展无人机的应用领域,为产品找到更多实际应用场景。产品在不同场景下所实现的具体功能,以及它能够为用户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实际服务,才是真正决定市场需求的关键。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仍需修炼“内功”,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深入研究如何帮助用户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市场需求,让用户选择、购买我们的产品。

NBD:在低空领域的商业模式上,高巨创新做了哪些探索?

高健:目前,公司在低空领域的商业模式探索上已经取得了较为成熟的成果。重点方向主要集中在无人机编队演出和无人机科教两个领域。前者与低空文旅紧密结合,后者则与低空科普息息相关。这两个业态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其投入产出回报周期是可以精确计算的。

如果放眼整个低空经济领域,目前依然处于相对新兴的状态。大众熟知的其他应用场景或未来可能出现的低空应用领域,虽然前景广阔,但大多数仍处于研发和投入的早期阶段。

低空经济领域需要长期积累和投入

NBD:在刚进入无人机的行业时,高巨创新有设定目标或者定位吗?

高健:最初,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无人机领域的富士康”,因为我们的优势就在于精密制造。当时的市场上大约有上千家无人机初创企业,其中大多数都专注于研发,而在后端的量产制造方面却相对空白。一个产品研发出来后,必须经过精密的制造工艺,才能转化为可以上市销售的产品。

几年后,我们发现行业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我们最初预想的那样迅猛,所以我们决定打造自己的品牌。当然,我们现在仍然坚持“无人机领域的富士康”定位,为行业内知名的无人机公司提供全产业链的代工制造服务。

NBD:行业多数都认为今年是低空经济的爆发年,为什么爆发年今年才到来?

高健:2024年,大量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应用需求,并逐步落实应用场景,这些变化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然而,对企业来说,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低空经济领域并不允许临时抱佛脚,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

低空经济的核心在于通用航空和无人机的应用。过去几年,通航产业经历了诸多起伏与变化。我们希望此次无人机行业能够借助低空经济的东风,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