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产AI手机开始“出海” 荣耀CEO赵明:海外旗舰机将搭载谷歌云服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4 17:18:23

◎伴随AI大模型掀起手机行业新一轮技术竞赛,以及全球部分市场的逐步回暖,未来手机公司全球化战役走向何方值得期待。

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在国内手机圈格局趋于稳固、施展空间有限的环境下,荣耀、OV、小米等手机厂商正把海外市场提到更高的战略位置,尤其是被称为“品牌高地”的欧洲市场。

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今年初,OPPO刚刚结束与诺基亚长达两年多的专利诉讼,vivo在随后一个月也达成诉讼和解。但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无疑暂时影响到了这两家厂商在欧洲市场的整体发展。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三星以32%的市场份额重回欧洲市场第一;苹果以25%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出货量同比下滑 1%;小米以18%市场份额紧随其后;realme占据4%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由于与诺基亚的法律纠纷以及荣耀的崛起,OPPO(包括一加)自 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跌出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五名,荣耀排名第五。

三星夺冠主要受益于其AI手机Galaxy S24系列,与生成式AI技术的融合无疑是当下与未来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争夺海外市场时,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厂商开始谋求将更具创新的AI手机带到海外,并与海外头部AI模型提供商合作,在欧洲呈进攻姿态的荣耀也不例外。“荣耀海外未来的旗舰机将搭载谷歌云相关服务,为用户带来革命性的生成式AI体验。”荣耀CEO赵明近日在欧洲Viva Technology大会上表示。

在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看来,海外与谷歌合作的好处主要是,手机系统都是以安卓和谷歌服务为基础,所以在增加AI大模型的时候从底层的适配会更顺利。

“ChatGPT在端侧接入不是真正懂你的AI”

AI手机不是新鲜事物,几年前在深度学习和CNN(卷积神经网络)席卷AI圈时,AI功能就已经开始在手机端落地,但当时更多是对手机硬件端功能的软件层优化,比如夜间拍摄、语音输入等。如今,AI大模型拥有庞大的语言数据库作为训练资源,在算力和算法的支持下,手机可以理解复杂的语意和语境,而基于准确的自然语义理解,外加庞大的知识和数据库,手机可以给出准确和快速的回答,未来的手机甚至会成为用户的超级助理。

IDC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接近15%,较2023年约5100万部出货量大幅增长;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在我国市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我国市场AI手机的占比将由5.5%提升至51.9%。

面对难得的增量领域,手机厂商纷纷入局紧抓AI手机浪潮。今年初,三星发布搭载 AI功能的Galaxy S24系列手机,Galaxy AI以本地和云端AI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通话实时翻译、即圈即搜、创意影像编辑等功能;荣耀则发布70亿参数端侧AI大模型“魔法大模型”以及MagicOS 8.0操作系统,后者的任意门功能可利用AI来理解用户消息和行为,将复杂任务简化为一个步骤的过程。例如,可以快速识别用户短信中的地址,让用户一步拖拽到谷歌地图进行导航;或者一步拖拽图像到购物App等。目前,任意门已支持海外100个Top应用。

上述两家手机厂商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华为、vivo、OPPO 及小米等厂商也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以及操作系统。苹果也正在加快设备AI化,以追赶其他手机的AI进程。近日有消息称,iPhone或将用上ChatGPT。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5月11日,苹果公司被曝正与OpenAI敲定一项协议,今年将后者的部分技术引入iPhone。借此苹果将能提供由ChatGPT支持的“聊天机器人”,作为iOS 18中人工智能功能的一部分。此外,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还称,苹果同时与谷歌就授权聊天机器人进行了谈判。不过苹果方面并未公开回应。

虽然厂商纷纷布局大模型,但将其装进手机并非易事。首先是大模型的成本。大模型现在主要是在云端部署、训练和调用,对算力要求极高,手机厂商或选择自建计算中心,或租用大厂的云服务,这是一项长期投入。目前,华为和OPPO选择自建数据中心和云服务,荣耀则采用轻量化布局——与第三方厂商如谷歌云合作。

谈及两种路径的区别,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对记者分析称,“目前中国手机厂商大多选择端+云结合的模式来提供AI服务,云侧的模型凭借更强的算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但存在延时,收费以及隐私安全等问题。而厂商在云侧AI服务会选择自研大模型自建数据中心+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同样对于资源,算力,能耗,技术的要求更高,成本也增长明显。由于限制问题,中国手机厂商大多会选择两种不同的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海外方面,主要是和谷歌、OpenAI合作;国内主要是中国的服务提供商,如百度和字节等”。

此外,即便把大模型训练出来了,后期用户在使用时,每一次调用都会产生成本。vivo副总裁周围曾透露过一个数据:“倘若vivo的3亿用户每天用10次模型,一年算下来有100亿元左右的支出,成本非常高。”

一些手机厂商重金投入AI后,一些诸如消除物体、智能抠像、生成简洁摘要等端侧AI功能开始出现,它们的工具属性更为突出,但荣耀目前的做法有所不同,它更注重系统侧的AI能力升级,其采用轻量化的原因或许在于,将AI大模型接入各种垂类应用不是荣耀想要的重点,而是为百大模型提供入口,让这些大模型为其提升“平台级AI能力”。

“今天大家谈论的AI基本都是ChatGPT、网络AI、Cloud AI、云侧AI在手机端的延伸,手机只是网络AI的一个衍生物而已。这次荣耀提出从端侧AI角度考虑,端侧AI要成为赋能消费者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它与网络AI在后台断开仍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它与网络AI相对可以(互相)衍生和发展,这才是我们所说的端侧AI应该有的(范式)。它不是Gimini(谷歌的人工智能模型)或者ChatGPT(在端侧接入),从应用角度来说,这不是一个真正懂你的AI。”赵明说道。

赵明再次重申其“AI四层架构”观点,即“第一层,用AI使能跨系统、跨设备的融合;第二层,用AI来重构单终端的操作系统,让终端越用越懂你、越用越好用,例如:基于意图识别的人机交互新方式;第三层,是AI在端侧的应用,比如抠图、拍照渲染、总结文档等应用级AI;第四层,是AI的端云协同,实现AIGC和网络大模型等网络侧AI在手机上的呈现”。

他认为,“其他手机品牌的AI能力采用像谷歌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AI应用服务,都在(手机AI架构的)第三层,客观来讲,他们使用的都是谷歌的能力、互联网公司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这只是应用层面的集成。智能终端厂商更应该做的是从操作系统的底层用AI来重构未来的服务逻辑、流程和资源分配。这就是荣耀的(AI)战略,未来大家都会往我们这个方向走,不会有例外”。

全球化竞赛

荣耀与谷歌云合作的AI布局是其“欧洲第二本土市场”计划的一部分。事实上,在海外推出AI手机与谷歌之类的AI公司合作似乎已经成为“必选项”。随着诉讼结束,OV回归欧洲相关市场正常运营还需要一定时间,但目前OPPO已经有了一定动作。上个月,谷歌宣布和 OPPO、一加公司合作,为其2024款手机产品提供Gemini AI模型支持。

欧洲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更重要的是,欧洲手机销售市场正在回暖——欧洲智能手机市场终于结束了自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连续同比下滑趋势,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10%的同比增长。Counterpoint分析师点评称,“欧洲市场显示出复苏的迹象,消费者信心正在改善,这得益于围绕AI的一些有趣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欧洲市场中,目前前五厂商中有三家来自中国,分别是小米、荣耀以及传音。Counterpoint指出,今年一季度,小米出货量同比增长11%,延续了几年来的艰难复苏。小米在西欧,尤其是意大利和西班牙做得不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红米Note 13系列。然而,小米在中欧和东欧市场举步维艰,三星和传音的增长导致小米的市场份额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Realme的出货量同比增长59%,主要也是受西欧市场的增长;荣耀出货量同比增长了67%,得益于Magic V2、Magic6等产品热销,其在西欧的出货量在过去一年翻了一番以上。

谈及欧洲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情况,赵明称,“苹果和三星在欧洲市场的集中度太高了,苹果在高端机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苹果在欧洲的垄断地位越来越高。荣耀到这边来,我们不想在低端市场竞争,我们的目标很清楚,要构建高端品牌与苹果三星进行竞争,所以我们在欧洲市场几乎没有200美元以下的手机,目前荣耀的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1.5%,如果我们做低端产品,3%~5%的研发投入就足够了。”

伴随AI大模型掀起手机行业新一轮技术竞赛,以及全球部分市场的逐步回暖,未来手机公司全球化战役走向何方值得期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荣耀 云服务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