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谈微短剧:一个新产业的黎明时代已经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29 11:13:06

◎微短剧已经具有全球性,成为一个全球讨论的热门话题,并采取交叉和平行相互渗透的新方式在国际传播。具体来看,这是指在国际传播中,微短剧具有明显的中国基因,基本题材也来自中国网络文学。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梁枭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形态,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3月28日,在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论坛——新洞察、新趋势、新征程”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微短剧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并在快速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一个新产业的黎明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深度合作媒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两旁过道站满听众,前排还有不少人选择席地而坐。

微短剧开始走向成熟

“在直播和短视频这样一个新的整体网络发展大趋势之中,微短剧已经有了巨大的影响。”张颐武表示,作为一种新形态,微短剧创造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空间:用极短集的方式来讲述一个长故事,并主要以竖屏呈现。而在这背后,中国网络文学20余年来积累的大量素材与题材,为微短剧的“爆款”类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多年来网络大电影等形式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也为微短剧提供了重要动能。这些要素深度结合,创造了新的影视类型和新的网络文化形态,“对于整个中国影视产业和互联网都具有重大意义”。

张颐武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石普宁 摄

在张颐武看来,微短剧已经跨越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开始逐渐走向成熟。而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向,一是微短剧爆发性增长,带来了竖屏文化的新赛道;二是微短剧逐渐主流化,变成了一种新传播和新类型;三是出现了一些代表作品;四是扩张势头仍然明晰,新技术如大数据、AI等应用前景广阔,“这四个方向说明微短剧赛道有了一个很好的前景。”

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已经具有全球性,成为一个全球讨论的热门话题,并采取交叉和平行相互渗透的新方式在国际传播。具体来看,这是指在国际传播中,微短剧具有明显的中国基因,基本题材也来自中国网络文学。而在不同国家,则会动用本地的编剧、演员,把中国的素材进行重新创作后,利用本地的资源来制作。“这种形态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韧性,且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清晰。”张颐武说。

让行业本身先做大

微短剧的活力,首先体现在总体主题正面,社会效果积极,典型代表如《逃出大英博物馆》;其次是微短剧带来的影视制作模式的全面转型和互联网化,对其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发行模式、收入模式等整个产业链都带来了深刻变化;再来是带来了新的增长和文化消费的新形态,比如改变了此前内容付费的模式;此外,微短剧的活力还体现在成本低廉化、制作快捷化、传播短线化、受众小群化等特点上。

与此同时,张颐武也总结了微短剧目前面临的七大问题。从微短剧本身来看,首先是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大量剧目集中在一些网络文学的固定题材中,缺少创新的作品;其次是制作粗糙,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突出的佳作,这也是全球媒体目前关注的焦点;此外,价值观存在局限,有待提升的作品大量存在。

图片来源:腾讯供图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首先是存在相当多的不规范现象,包括盗版、抄袭在内等时有发生;其次是微短剧的发展缺少正面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快速逐利倾向比较严重;同时,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协会和相关管理机制等有待健全,平台的正面的作用还有待发挥;最后,对于微短剧的出海和国际化还缺少支持和激励。

在此背景下,微短剧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多方努力。“支持是最重要的,设底线当然也很重要,但还是要支持这个行业本身做大,让它能够良性地快速发展,”张颐武提道,在支持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并对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微短剧出海和国际化的激励。

“现在AI等技术的使用,实际上都是创新。微短剧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创新,因为这个形式本身就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形态。微短剧正在培育新观众,这同时也在支撑着微短剧的发展。”张颐武总结道,“微短剧是未来,但是是成熟的未来、当下的未来,一个新产业的黎明时代已经到来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微短剧 张颐武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