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讯推荐

每经网首页 > 商讯推荐 > 正文

云南白药——在创新中发展

2024-03-11 10:23:51

云南白药创制于1902年,集品牌、产品和公司名称于一身,是业内公认的中华老字号最具有创新力的代表之一,致力于让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逐步从一家生产单一品种“白药散剂”的传统制药企业发展成为业务覆盖药品、个人护理健康品、中药材资源以及医药商业物流四大板块的我国医药大健康领跑者企业。

当云南白药百年历史的画卷徐徐拉开时,1902年的曲焕章创制万应百宝丹;1937年捐赠3万瓶百宝丹;1955年曲家人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了祖国;1977年云南白药胶囊获批生产、1993年云南白药企业上市、2001年云南白药喷雾剂上市、2004年白药牙膏上市、2018年云南白药痛舒胶囊获得美国FDAII期临床批件……在人间烟火的生活中,它是老百姓家庭药箱里的必备品。

说起百姓家庭必备品,20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瓶云南白药,小玻璃瓶里面装着浅黄色的药粉,药粉中有一粒红色的小药丸,老百姓亲切地叫它“保命丹”。白药的瓶口用棉花塞着然后再盖上塑料瓶盖。家庭中总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如果不小心把哪里给划破了,家里人总是第一时间把药粉洒在破开的伤口上用于止血,人们相信用了云南白药很快就可以止血,伤口就会愈合,云南白药成了百姓信赖的治疗创伤的中药。

在蓬勃发展的时代,云南白药集团将独特鲜明的品牌与市场理念推进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生活,它都做了哪些动作?

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推出“含药”创可贴,主打快速消炎、修复伤口的功效。白药创可贴“含药”的创新力源于中医药日常生活应用的属性,白药创可贴“含药”消炎止血的理念源于近百年来百姓对白药的信任,凭借中医药与创可贴的融合,创可贴把止血消炎作用和中药治疗联系在一起,白药创可贴具有强大的“创新力”和“国民性”。红白双效的云南白药气雾剂上市,成功完成了云南白药从“止血药”到“化瘀止痛”的白药产品功能的扩展,应用现代制剂技术生产的气雾剂极大地适应和满足了现代生活与现代疾病的临床需求。

在岁月长河中,集团将中药一步步融入现代生活中,从药品到健康品,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创可贴、豹七系列、云南白药牙膏、养元青系列,公司的产品一步步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走进白药生活馆的咖啡厅,一杯三七咖啡,让人在咖啡浓郁的香气里品到了三七特有的那一点苦、一点香、一点甜。白药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生活结合的理念深深地植入到了科技研发与企业发展的基因中。白药的与众不同,是七彩云南动植物多样性的天然优势与白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所造就的不同;白药的与众不同,是百年白药的传承与现代医药技术结合,布局全球化市场所带来的独特优势。

集团现已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及中医药、民族药企业代表,阅读其上市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市场化体制机制变革为它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集团制定了高瞻远瞩的品牌战略与科技战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云南白药自1902年创制以来,它从1瓶百宝丹已发展到涵盖了气雾剂、创可贴等多种产品形态的36个品类390个品种。公司自上市以来,对云南白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云南白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领域,并被制成散剂、胶囊剂、酊剂、贴膏剂、气雾剂等多种剂型。集团已先于行业发展速度进入到智能化与数字化的现代中药时代。

几十年磨一剑,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推动公司的创新发展中都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这家公司又是如何做到前瞻性地发展中药创新研发?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药用资源消耗量增加,野生药材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保障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中药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医药产业在“医、产、学、研、资”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越来越重视中药资源发展回归临床的必要性,高质量的中药材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保障,中药资源作为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药材好,药才好”的观点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的急迫要求。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20世纪选育的新品种不足10个,集团在2001年前即启动了重楼、珠子参等中药材野生驯化与人工种植工作,正是因为白药进行了产业布局的前瞻性探索,因此,2011年启动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云南等省份启动试点,云南白药集团作为云南省承担这项任务的主力军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保证普查成果的取得和承接,为保存国家珍贵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建设名贵、大宗常用、道地药材以及稀缺濒危药材的种子种苗基地奠定基础,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需中药原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重楼被誉为“植物抗生素”,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其中又以滇重楼药用价值最高,因此,滇重楼也成为云南省地道稀缺贵重药材。

早期重楼多以野生采挖为主,随着其药用价值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扩大,重楼采挖量超过野生资源恢复能力,导致野生资源锐减,重楼价格持续升高。野生滇重楼的匮乏及价格暴涨严重制约着制药企业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滇重楼的驯化繁育迫在眉睫。云南白药集团从2001年开始重楼品种的驯化繁育,2014年以独创的重楼带皮切块育苗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繁育种植模式,将种苗提供周期缩短至1-2年,种植周期也由原来的8-10年缩短至4-5年,周期缩短超过一半。这一技术大大地缩短了药材供应周期,攻克了规模化快速供应优质种苗的产业化瓶颈。公司选育的两个滇重楼新品种,通过单株选育,分段扩繁获得了人工培育新品种。该品种作为云南白药集团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为重楼良种繁育、规范化栽培和推广种植夯实了基础,推动了重楼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三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原料,有着“金不换”的美誉,然而,三七从种子到可成熟药用需要经历三年以上的漫长生长周期,且对光照、湿度等均有着一定要求,传统种植三七方式,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三七价格曾一度出现“过山车”般暴涨暴跌,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同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也造成了三七产业信任危机。云南白药集团作为我国规模领先的三七产品生产企业,为实现三七高品质、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投入近十亿元、花费近十年时间,建设了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数字三七产业平台聚合良种选育、科研种植,从趁鲜加工到提取再到制剂的生产、第三方检测、现代仓储、精确配送、数字交流洽谈、电子交易服务等三七产业链的要素,构筑了一个开放、共享、赋能的全产业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三七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实现了三七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2.0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通过对三七药材资源的分布、价格、质量、产量、流通量等的动态信息监测以及三七资源变化与中药基本药物的关联分析,率先实现三七基本药物供应预警体系的构建,为支撑我国基本药物的“安全、必需、有效、价廉”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为三七产业的龙头企业集团不仅是三七的标准制定者、行业引导者,为三七产业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定海神针的关键作为;而且还是高品质品牌三七的创新倡导者,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最优质的三七及三七产品。

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中药资源成为国家战略资源及世界“健康货币”的前瞻性与必然性。云南白药集团紧紧围绕这一产业战略,立足于云南特色药材的品种研究开发,不仅构建了云南道地中药材三七等从种植到回收全过程追溯的“一物一码”的闭环供应链生产模式,在实现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基础上,实现中药材无硫磺加工、无黄曲霉毒素、无公害、全过程质量追溯的“三无一全”质量要求,而且还制定了包括滇重楼种子质量标准;滇重楼种苗质量标准;滇重楼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等。整理出版了《滇南本草》,主编出版了《云南中药志》《云南药用植物名录》《云南天然药物图鉴》《云南主要天然药物》等书籍,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8项。朱兆云院士及团队完成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填补了国内该奖项近10年的空缺。

云南白药集团始终坚持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先后开发了青蒿素、灯盏花素、益脉康、三七冠心宁、血塞通、七叶神安片、胆清片、金品系列、痛舒胶囊等30余个新药,近年来中药研发成果凸显,尤其是具有中医药原创思维的中药证候类新药的研究领域临床批件量占全国的50%;从2018年开始的经典名方的研发也始终保持在第一梯队的前列;基于医院制剂及中医大家的临床经验方的中药1.1类创新药的开发也逐渐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痛舒胶囊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复,获准开展Ⅱ期临床研究;基于药食同源的食疗产品开发已逐步进入消费市场。

云南白药集团390多个产品的背后是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坚定的创新发展理念的支撑,是在中医药及民族医药创新发展道路上的砥砺前行的决心,重楼驯化繁育持续不断的科学研究;三七数字化平台的升级换代;白药创可贴里的中药创新应用;白药牙膏引领传统中药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理念,成为中医药企业跨界创新,重塑消费的经典案例。

百年之前曲焕章让国人认识并受益于装在小小药瓶里的万应百宝丹,而今云南白药集团又让世界认识了中医药在现代生活中的巨大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不断为传统品牌及传统中医药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编 蒲祯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