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核技术如何更多造福社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詹文龙:重离子放疗临床疗效显著,建议分步纳入医保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06 23:32:45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应该如何理解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如何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如何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詹文龙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作为核物理领域的院士,詹文龙对核能发展有着非常深入的思考。在他看来,个别核事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核被妖魔化了,虽然核是很锋利的一把双刃剑,但如果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

他举例说,我国重离子高效精准放疗通过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开展的数十年相对生物辐照效应和精准调控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在临床治疗中实现了其他放疗不适用的约25%恶性肿瘤的放疗。“武威肿瘤医院超千例患者中,约50%患者是60岁以上,3例90岁左右的患者在近期治疗后基本实现自理,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对整个家庭都是非常大的福音。”

不仅如此,就核电而言,詹文龙认为,在新型能源体系中,核电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煤电,成为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而对于广大网友心心念念的手掌大小的“核能移动充电宝”,他表示,技术上不是问题,但价格可能会奇高。在他看来,小型模块反应堆的应用场景关键是要找对附加值高的应用,否则缺乏市场竞争力。

2月22日,中核集团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3号机组开工建设 新华社图

数字化智能化是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契机

NBD:您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如何才能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詹文龙: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所以要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如何跟经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是关键。

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能变成新质生产力,能真正用上,但这里面还存在难点。

因为做科研的人往往都追求做“新”的或者“极致”的高科技,这样的高科技项目往往在很多方面都是最先进的,有很好的概念,对比以前科技含量也更高,但是否跟真正的经济社会需求完全契合则有待观察。

以我研究的核物理为例,核物理领域有一些很好的概念,国外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最后却停下来,这种情况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没有突破;二是做出来以后经济性不行,所以用不上。

所以,在当前数字经济浪潮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契机,来加速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这可能是我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要的切入口。当然,同时也要保证科技创新的经济性。

NBD: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但一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成为商业化的产品,中间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您对如何跨越创新的“死亡之谷”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詹文龙:确实,从科学知识转到技术,再从技术走到实用,中间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举例来说,像我们目前在做的重离子治癌,最开始是美国先做的,当时美国因为技术问题做得比较粗,出现了不少问题,结果因为治好的病例比例不高,就此被搁置。欧洲的治病理念跟美国比较像,他们治疗一个患者的疗程很长,长到了最后没有经济性。

而像日本,跟中国的治病理念相似,能救活一个人,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保命是第一优先级。这样的理念做下来,效果就不错,中间也有一些渐进式的发展和优化,所以反而是在日本发展起来了。现在中国的后发优势也体现出来了,这就明显跟文化、治疗理念有关系。

因此,除了纯粹的科研技术突破以外,科技成果要想成功转化还要考虑各种因素,与各种需求相契合,这样才能跨过“死亡之谷”。

核电有望替代煤电,成为电力系统主要的基荷能源

NBD:去年4月,德国关闭国内的最后三座核电站,正式告别“核电时代”。对于核电未来的发展前景您怎么看?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核电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詹文龙:核是一把双刃剑,有些言论把核的应用给妖魔化了。但其实如果拿来做临床治疗和诊断,比如肿瘤治疗,实际上有超过50%的患者诊断、治疗是用了核的核素在做。所以核是很锋利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能造福人民,用错地方那就遗祸无穷。

核电是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的,用起来也挺好用,只是后来由于个别核事故引发大家的担忧。核电相当于电网里的UPS(不间断电源),像2008年冬天包括今年的一些冰雪灾害,导致电网结冰故障,正常情况下有核电的地方用电通常都不受影响,因为核电的运转周期是一年半,在这个周期里可以非常稳定地运行。

“双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势在必行。太阳能和风能都具有间歇性,不够稳定;水能虽然是整个电网里很好的调剂能源,但是水能的量有限,同时也受季节影响。电网里至少要有30%的稳定基荷,核电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小、最稳定,也是技术相对成熟而且有经济性的可再生能源,有望替代煤电成为电力系统的基荷能源。

NBD:所以您觉得核电可以取代煤电?

詹文龙:核电未来很大程度上要取代煤电。在我们的设想里,假如在整个电网里有一定的大功率储能、抽水蓄能电站可以作为调节,核电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基荷的电,在其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们下一步科技发展的目标,就是怎样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解决好,把大家心里的担忧和疑虑给消除掉。实际上,国际上近几年对核电的评价也都很正面,国际能源署最近认为未来核电的比例还会再提高,毕竟电网是多元化的,核电在里面的作用非常重要。

小型模块堆的应用场景关键是要找对附加值高的应用

NBD:去年10月底,被称为核能移动充电宝(全球首个陆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玲龙一号”上架淘宝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何时能够上架手掌大小的核能充电宝?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是否有可能?

詹文龙:原理上都不是问题,但实际上要做成有两个问题要考量:一是技术上的难度,二是是否有经济性。

玲龙小堆这个概念很好,它很安全,这是因为把它的一些能量密度降得比较低,规模也缩小,但减下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把经济性也降下来了。

经过行业里的讨论,大家比较公认的方案是,既然小堆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任何事故工况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的情况下,不需任何干预,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就可以把它放到工业区里,除了供电,还可以直接供能,满足工业界的用能需求,相较于通过将约40%核电(高温气冷堆约40%的发电效率)输送到工厂里再变成热而言,可以极大提升整个能量的利用率。

小型模块堆使用方便,因此它的应用场景关键是要找对附加值高的应用,否则就缺乏市场竞争力。要做手掌大小的核能充电宝,技术上可以实现,用同位素衰变就可以,目前用于深空探索研究,但这个价格奇高无比。

因此,大众要用手掌大小的核能充电宝,仍然是一个比较科幻的说法。当然,我们也希望技术发展以后,它可以从科学幻想变成现实。

NBD:您刚才说像这种小型的模块化反应堆,它可以用在工业区里,我们能不能畅想一下未来是否可以进入居民小区?

詹文龙:进小区没有太大的必要性,因为核电是高密度能源,小区用电密度并不高,进高耗能工业区是可以的,因为这种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具有“固有安全性”,也就是说,即便出了事故,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是进小区的话,大家首先从心理上可能还是觉得不太能接受,如果放在远一点的地方,作为一般供电来使用就没有问题,但经济性就没法与现在大规模核电相比。

NBD:我们看到,除了核能移动充电宝,其实很多大国重器都来自央企,您怎么看央企国企和民企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詹文龙:这是由历史原因和核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核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其生产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决定了核材料必须要严格控制。另外,核本身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核扩散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肯定是央企国企优先,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密,又要保证不扩散。

但发展了几十年,整个行业中民营企业介入的程度越来越高。像国内的电缆、材料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民营企业在做,包括一些被“卡脖子”的材料或器件,民营企业现在也做得很好。在国际上,像美国的一些涉核军工,最后也是民营大企业来做,所用的材料、工具、仪器等也有很多来自民营企业。

就国内而言,民营企业得以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一方面是政策上准入许可;另一方面,涉核产品都是高标准、严要求,都需要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需要高质量、高安全、高可靠,经过多年发展,民营企业自身的水平也在提高。

另外,在应用方面,原则上民营企业更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且他们也都很愿意做。比如在肿瘤治疗方面,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很高,非常愿意投入,因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肿瘤发生率在生命后期更高,现在我们国产重离子治疗的上千例病例中,一半是60岁以上人群,这是刚性需求。

建议减少对高效精准放疗的制约性限制

NBD: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今年带来了什么建议?

詹文龙:今年我提的建议是针对高效精准放疗,包括重离子和alpha靶向放疗。这种治疗对临床约25%的恶性肿瘤能克服其他射线放疗无法治疗的问题,治疗中对患者影响较小,对银发经济是一种高水平的支撑。

不过,该领域目前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因此,我建议相关管理政策进行与时俱进的优化,减少制约性的限制,让更多方面的优质资源能投入进来,促进该行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首先,建议加强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的优化管理,减少装置约束性政策限制。由于我国高效重离子精准放疗临床治疗成效显著,并且先进装备制造能力已进入国际前列,除了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出口和治疗国内患者外,鼓励逐步增加治疗外国患者,同时拓宽在国际上的高端服务业发展。

比如,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国产重离子治疗装置的运行稳定可靠,除了治疗国内患者,也收治了东南亚和欧洲等地的患者。

其次,建议鼓励多元资本投入。加强相应监督管理以确保医疗为主的多方合作实施,以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加强重离子装置租赁过程监管,促进高效重离子精准放疗健康发展。

另外,还要鼓励提质增效的目标导向科技创新。政府科技创新可以以种子经费前期引导,加大后期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比如首台套的准入许可,研发经费的补贴等,吸引多方资源积极参与,既可以提高投入产出比,也能加快目标导向的科研。

此外,建议进一步创新保险机制,拓宽保险范围。由于重离子精准治疗费用高,当前基本医疗保险未覆盖,部分商业医疗保险开始纳入保险范围。若能加快与国际保险机构合作互认,将便于外国患者到中国就医。

目前,上海复旦肿瘤医院重离子治疗患者中,就有一部分是保险公司支付治疗费用,而在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治疗患者中,仅5%由保险公司支付。

将重离子治疗分步纳入医保,我认为分档按缴纳比例部分纳入,或许是可行的,由此可以拓宽保险范围,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效重离子精准放疗行业发展,也能对银发经济提供一种有效的支撑。比如,65岁以上人群通过随年龄增加保险费用、与年轻的亲属一起参保等方式,使更多老年患者得到高效重离子精准治疗。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核电 科技 医保 人大代表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