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三位千亿市值公司“掌舵人”开年对话:过于激进会出问题 过于保守会被淘汰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19 17:08:00

◎伊利股份、牧原股份和隆基绿能各自所属的赛道完全不同,分别来自乳制品消费、养猪和光伏产业。但是,它们的“掌舵人”潘刚、秦英林和李振国所讲的话却有一个共识:在不确定性环境里寻找确定性。

每经记者 胥帅    每经编辑 张海妮    

行业龙头企业家在龙年开年后最想对大家说的话是什么?

隆基绿能(601012.SH,股价20.19元,市值1530亿元)总裁李振国对同行说,希望有定力地在光伏行业做下去,这需要有严格的风控,稳健的财务去支撑长跑。

伊利股份(600887.SH,股价28.33元,市值1803.52亿元)董事长潘刚对消费者说,2024年会一如既往地创新研发更多营养健康丰富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牧原股份(002714.SZ,股价37.4元,市值2044.04亿元)董事长秦英林对员工说,不用怕猪周期,谁也回避不了猪周期,一定要奔着降成本而去。

各自所处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三位千亿市值公司“掌舵人”不约而同地用自身行为的确定性去应对⋯⋯龙年伊始,央视王牌《对话》栏目联合每日经济新闻等8家媒体,邀请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等十大产业的十大领军企业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访和交流2024年企业最想干的事,以及企业家对2024年中国经济的思考和憧憬。10位嘉宾的分享内容分为4期播出,分别是在2月17日、2月24日、3月2日和3月9日,首期已在2月17日播出。

图片来源:央视《对话》栏目提供 

周期压得龙头也抬不起头

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说:“在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把握确定性到底怎么做?”

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说:“我们有能力来做研发,我们不忍心让行业就这样持续浪费。”

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说:“过于激进,可能也会出问题,你过于保守也可能会被淘汰。”

3家市值均超过千亿元的上市企业“掌舵人”,在2月17日晚间播出的《对话》栏目中,各自对观众说了这样的第一段话。

新的一年的第一段话,想必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伊利股份、牧原股份和隆基绿能各自所属的赛道完全不同,分别来自乳制品消费、养猪和光伏产业。

但潘刚、秦英林和李振国所讲的第一段话却有一个共识:在不确定性环境里寻找确定性。

秦英林和李振国对不确定性环境更能“共情”:牧原股份、隆基绿能都面临一个相似的行业处境——阶段性过剩。

李振国对阶段性过剩思考得比较多,“碳中和”的集体共识为光伏产业带来超预期发展,超速发展带来产能的阶段性过剩。

相比2023年,2024年光伏产业技术在变化,但是光伏行业的生存状态却面临一个阶段性的困难。不过,李振国相信2024年的光伏产业不会更坏了:“我们相信行业重新洗牌,包括优胜劣汰阶段要开始⋯⋯因为价格已经降到这个水平,很多企业已经在亏现金。(在)这个过程当中,强壮的企业可以度过这个阶段;负债率比较高,然后技术又相对没有特色,很有可能这个阶段(就)过不去。”

过剩市场表现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光伏组件价格从2023年初的1.7元/瓦左右降至不到1元/瓦,几乎腰斩。去年的猪价跌幅没有光伏夸张,但“胜”在一个长。“最漫长的下跌猪周期”于2021年6月拉开序幕,期间累计亏损约21个月(截至2023年11月27日),为有统计以来亏损时间最长的猪周期。

牧原股份作为漫长猪周期的亲历者,秦英林对面前的主持人陈伟鸿说:“这个周期太长了,给我们都压得抬不起头来,大家都喘不过气。”

秦英林 图片来源:央视《对话》栏目视频截图

这是秦英林第二次与陈伟鸿对话,上一次是2019年6月,当时他们也在聊猪周期。同样的两个人,同样的猪周期话题,不同的唯有趋势。2019年4月开始的猪周期顶峰,养育一头猪要挣3000元,做房地产的万科要跨界养猪。正是在那时,牧原股份从百亿市值跨入了千亿市值的大门。上行周期依靠投资驱动规模的年代,尽管利润很高,但秦英林仍然感觉到恐惧——“越是利润高的时候越恐惧”。

他并不怀念那个阶段,甚至感到可怕。当猪价利润很高,秦英林就担心下一个低谷跌倒成什么样。他宁愿摔得鼻青脸肿,也不要“摔伤摔死,摔坏了”。

李振国对产业周期也说了一段类似的话:“就像当年雷军先生说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但咱们这个不能指望风一直在,风落下来的时候,我们还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饿死的企业是少数,膨胀死的企业可能是多数”

“上涨下跌”“供给不足到供给过剩”,循环往复的产业周期看似没有新意,但背后隐藏着难以战胜的人性。暴利阶段,很多人都信心满满,认为最终仍然会挣大钱。

但李振国说:“不能看今天,还要看三五年以后,甚至十年八年以后,这个行业会怎么办?你比如说像前两年,大家都很热,等于说是短缺,你冲进来了,但是短缺它一定是会变成过剩的。”

“短缺一定会变成过剩。”秦英林在第一次参加《对话》栏目时就意识到了。毕竟,他对当时猪周期的记忆太深。他把所有高层召集起来坐下讨论:“究竟我们未来靠什么?再这样资本驱动?”

周期上行阶段面对不确定性的代价与下行时完全不同。“别人贪婪我恐惧”或许会让人少赚一点,但如果没有及时刹车,连“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机会都不会有。秦英林当时给牧原股份的高层预警:“如果再这样资本驱动,会和任何一个行业的过剩一样,最后都是抬不起头来。”也就是被淘汰掉。

潘刚所在的乳制品行业,似乎没有经历秦英林和李振国所处的产业周期。但行业特性却要求潘刚适应消费者更为敏感、善变的口味偏好。过去,潘刚是走到大街上,拦住几个消费者发个问卷。一套调研问卷做完,得几个月才能研究完。现在要建立数字化大数据雷达,覆盖400个大的数据源,0到3岁的消费者是一种需求,3个月到6个月的婴儿又是另一种需求,学生和老年人又是一种需求。快速适应消费者需求是潘刚每天都要面临的一种常态,他甚至为此而失眠。

消费者需求曲线由约束环境决定,国内外快速变化的环境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潘刚的应对之道是企业要学会七十二变——“只有不断地去进化,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我认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断去进化,企业要成为最快的进化企业”。

相比伊利股份,隆基绿能不是“最快”进化的企业,它反而比别人慢。李振国认为自己是一个拥有危机感的人,在行业前两年高歌猛进时,他却说:“马上要过剩了。我们需要为‘冬天’储备粮食,以保持住自己的这种能力。”

稳健与谨慎几乎被等同起来。李振国视作最重要的一点是:“饿死的企业是少数,膨胀死的企业可能是多数⋯⋯我们要谨慎,我们(的)同行也应该谨慎。”

李振国 图片来源:央视《对话》栏目视频截图 

应对周期以及周期带来的不确定性,李振国、潘刚、秦英林给出的答案既像说了,又像没有说。这个答案就是每一个人都挂在嘴边的“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李振国、潘刚、秦英林不约而同地带着陈伟鸿去看自家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日处理6500吨的液态奶的基地,潘刚说全链条已经从“人挤奶”变成“机器人挤奶”。

在隆基绿能科技展厅,李振国让陈伟鸿站在BC电池板材上去蹦跶一圈。2021年,王石就曾站在这款板材上跳了跳。这一次,陈伟鸿笑着说要超越王石,于是拉着李振国也在电池板上一起跳了跳。

牧原股份的内乡综合体楼房养猪项目,秦英林带着陈伟鸿看一层又一层的猪舍。“这些都是自动化,吃多少料,喝多少水,这里边温度多少,湿度多少。”秦英林一一为陈伟鸿介绍智能环控、巡检机器人等这些科技设备。

尽管养猪、太阳能电池、挤牛奶的行业不同,但它们共同的尽头是从过去纯粹的投资拉动,变成靠技术、靠创新、靠智能化,并与当代科技进步相结合。

李振国说:“在困难的时间,一定要保持住自己有研发的能力,继续投研发的能力。”

要做有价值的事

养猪的秦英林,今年最想干的一件事是合成生物产品。色氨酸、组氨酸⋯⋯牧原股份展厅放着一排装有化学物品的瓶瓶罐罐。

他最想干的合成生物产品是异亮氨酸,这被秦英林视作最有价值的一件事。这件事的由来是浪费豆粕喂猪,“不忍心行业的持续浪费”。

“饲料是成本的大头,而且饲料中用的豆粕,就是用豆粕量大。我们现在大豆主要依靠进口,每年进口上亿吨的大豆,我们养猪就要消耗近四成。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中国养猪相对落后,消耗的豆粕量远比欧洲和美国都要高,是它们的2倍到3倍。”

秦英林向陈伟鸿详细阐述这一看似和养猪无关的合成生物。然而这一表面上的“无关”却是养猪行业降低成本的底层“元点”。秦英林发现,可以用合成氨基酸去替代豆粕。但降着降着又发现原来的赖氨酸、蛋氨酸这些大型氨基酸不够了,要用到更小的小氨基酸——异亮氨酸。他联系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希望把异亮氨酸的产业化落地做下去。他有一个设想:“现在3万吨的异亮氨酸生产,将来能带动上百万吨的其他氨基酸应用,最少能减少2000万吨大豆的消耗。这是对人类的大贡献。”

行业龙头企业,都有对企业价值的理解。秦英林“不忍”行业浪费,希望行业继续降本增效。他对行业价值的理解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把猪养得肉价越来越高,物美价廉才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物美价廉”似乎也是通用的一种价值观念,李振国也说:“即使到今天,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处于)比较低的一个阶段。企业本身的责任和使命仍然是,要促使我们继续地去提高光伏的转换效率,或者继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

“物美价廉”其实很难,要把大量复杂的东西“低成本工程化”。李振国认为迎难而上是科学的价值,“一个行业里面,目前我们也是技术的引领者。别人做不到的事你能做到,或者别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你最后通过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它实现了,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技术创新突破,包括技术团队价值的实现,也是公司价值的一个体现”。

当然,价值是需要有人去引领观念,并与国际化接轨。就如潘刚正在做的:“到了今天我们一看数字仍然不到全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不到全球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所以仍然是任重道远。就说我们到今天仍然要坚定不移地去做,让更多的消费者真正认识到牛奶对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喝上好的优质的牛奶。”

潘刚(右) 图片来源:央视《对话》栏目视频截图 

这恰好是创新力很难的地方——不仅要比同行,比别人走得更强,还要超越这个社会的期望,不断地突破,不断地创新。

 

点击打开《对话》栏目开年说首期节目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对话》栏目提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企业 消费 对话 牧原股份 隆基绿能 伊利股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