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创新策源转化成果不断 四川天府新区探寻样本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26 22:24:58

GDP跨越“2万亿”之后,超大城市成都已锚定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短短五年迈上新的万亿台阶,增长动能从哪里来?

一个普遍共识是,区域乃至国际竞争的根本是生产力竞争,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成都被赋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成为影响成都乃至全球城市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这其中,作为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承载地的四川天府新区,无疑肩负重任。

今年前三季度,天府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8亿元、同比增长7.1%,不仅增速跑赢四川省、成都市平均增速,更是迎来创新策源转化领域一系列重大突破。

“以科技立城、以创新谋远。”这座被寄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国家级新区,如何助力撑起全国经济和科技创新“第四极”?

成都科学城 天府新区供图

筑 基

放眼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轨迹,其本质竞争力首先来自全球前沿科技力量的集聚。

从成都市中心南下30多公里到达兴隆湖,楼宇林立于绿植中和谐共生。兴隆湖畔,矗立着一座造型源自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轮廓的石雕,名为“世界之巅”,寓意勇攀科创高峰的精神。在当地看来,这背后也彰显着天府新区“科技立城”的初心与坚守。

挂牌西部地区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中科系、中核系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6家,布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66个;布局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科教基础设施7个、科技创新基地22个……多年来,瞄准“创新策源高地”定位,天府新区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今年5月,兴隆湖畔再迎重磅落子: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等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日启动建设。

未来,在环兴隆湖周边约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还将聚焦先进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要领域打造原始创新集群,做强科技创新中心内核。

不过,撑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仅在原始创新上发力显然不够。

如果将原创成果看作是“0到1”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则是推动实现“从1到100”的关键跨越。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均释放出强烈信号:在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

今年初,成都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定为科技创新“一号工程”,“加快成都科创生态岛建设”正是其中一项。

地处成都科学城核心区,科创生态岛的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周边密集布局着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为代表的高能级科研机构资源,以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战略资源,以超算中心为代表的领先科研基础设施资源。

如今,位于兴隆湖东侧的科创生态岛1号馆已启动试运行,布局科技政务、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等6大服务功能,入驻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30余家,提供技术合同登记、知识产权申报等各类服务事项90余项,已为超1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服务。

目前,科创生态岛正开通“科创服务直通车”,上门服务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海康威视等重大功能平台和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团队就地就近孵化转化。可以预见的是,作为成都首个以服务科技产业为功能的载体,科创生态岛将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这里“登陆上岸”。

而从重塑区域科创核心竞争力角度看,在各地争相抢占科技成果转化制高点的当下,定位“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的科创生态岛加速落成,将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撑起全国科创“第四极”的关键一环。

活 水

进一步看,通过集聚重大科技力量完成“筑基”之后,活跃“生态”是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另一个重要考验。

例如,伦敦在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吸引了推特、英特尔、亚马逊等众多全球知名创新型企业,为其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这些创新型引擎企业与国际研发体系紧密衔接,推动实现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及价值转换,进而融入乃至引领全球高端产业科创体系。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天府新区先后赴马来西亚,以及中国苏州、广州、香港等地招商推介,期间更是密集走访当地高能级企业,向外界释放政策机遇与投资信心。

用当地媒体的话说,“每到一处,四川天府新区招商考察团成员都不遗余力向企业家们详细介绍四川天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主动靠前挖掘投资合作信息,抢抓面对面洽谈有利契机落地深化有关项目合作。”

努力的成效正在显现。数据显示,天府新区已吸引新经济企业两万余家,引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落户高能级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34家,新建产业载体1152万平方米。

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小型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日益完善,覆盖全要素的科创“大生态”正加快形成。

一个典型案例是,2016年3月,清华大学依托学校电机系,在天府新区落地成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开展能源互联网前沿研究和产业培育。

作为四川省校合作落地的首个科研平台,研究院成立8年来,实际承接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和省部级重大项目56个。实际获得竞争性项目合同613项,合同额7.35亿元。培训雏鹰企业11家,加速瞪羚企业56家,在川落地企业14家,在新区落地企业11家。

科创生态要素中,领先企业与高端人才向来密不可分。

“只有将真正有原创成果、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吸引进来,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人才创业潜能,才能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婉华深知创新人才的强大驱动力。

如今,研究院汇聚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其中硕博人才占比超70%,海外人才占比20%,平均年龄只有33岁。

这仅是区域创新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已引育“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856人,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天府峨眉计划”专家35人、“天府青城计划”专家12人,天府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聚 势

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天府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本”的思路明晰。

一方面,筑强“策源地”创新引擎,优化创新生态体系,系统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和关键优势。与此同时,以“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速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近5年多来,天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眼下,创新动能的乘数效应仍在不断释放。

兴隆湖南岸,凤栖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将工厂“搬上楼”,打开都市工业发展新空间;新兴产业园内,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全面完工,正实现可控自主化的工业级无人机生产能力,打造“工业无人机生态圈”;天府动力源重点片区,全国策源转化能力最强、产业链条最完备、上下游协同配套效率最高的航空全产业链正加快建圈强链……

目前,天府新区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已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国家战略的语境中,天府新区不仅要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本,还承担着创新推动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的重任。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区早已将这一使命刻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基因”中。

例如,成都科创生态岛作为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全球为数不多的复合型地标,在设计之初便意在探索“未来城市的发展样本”,将整座岛打造为功能高度复合的综合性社区。

随着以湖为核心的“湖城生态圈”全面构建,兴隆湖与环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也成为天府新区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生动案例:以生态投入吸引高水平的产业投资,又以公园城市品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年10月1日,《四川天府新区条例》正式施行。立法给予天府新区更大的改革和创新空间,强化放权赋能聚势发展。

对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级新区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破除发展障碍、凝聚强大合力的重要机遇。

国家、省市层面的重磅利好不断落地,在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天府新区重任在肩,亦大有可为。 李梦/文

封面图片来源:天府新区供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创新 科技 四川省 四川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