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城市24小时 | 串联三大城市群,这条高铁有多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04 21:15:40

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贴江而行的沿江高铁是“铁脊梁”,更是经济发展的“金腰带”。

每经记者 刘艳美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新华社

合肥晚报消息,近日,《新建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安徽段站前及四电相关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公告》正式发布,同日发布的还有《新建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湖北段)站前工程招标公告》。沪渝蓉沿江高铁合武段初步设计已于近期批复,全线将于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8年6月底竣工。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是沿江高铁承东启西的关键区段,东起合肥南站,途经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及湖北省麻城市、红安县,终至武汉枢纽,向东与合宁、合新高铁衔接,向西与武宜、汉十、京广高铁衔接。

至此,沪渝蓉沿江高铁主通道目前仅剩余宜昌至重庆(涪陵)段暂未开工建设,渝宜(宜涪)高铁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正式开工。

解读: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不久前,在南昌举行的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从整体上谋划和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交通网络的相互联通和“公水铁”等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

其中,全线长约2100公里的沿江高铁——也就是沪渝蓉高速铁路,正是其中重要一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贴江而行的沿江高铁是“铁脊梁”,更是经济发展的“金腰带”。

沿江高铁为什么重要?此前有分析指出,既有沿江通道主要依托长江干线航道和公路(高速公路)等构建,在承载大容量、低成本货运方面功能较为突出,而在应对高速、快捷的客运需求方面,显得相对不足。

更重要的是,已建成的沪汉蓉铁路作为客运专线,全线总体技术标准较低、差异较大,多数路段设计时速只有200-250公里,连接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关键路段存在“卡脖子”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7月,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长江经济带沿江高铁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沿江高铁通道由成都、重庆-万州-宜昌-荆门-武汉-合肥-南京-上海高铁构成,全线为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

此后,“加快沿江高铁建设”“建设成都重庆至上海沿江高铁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等又相继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中。

沿江高铁全线建成后,通勤时间这一“硬伤”将大大得到弥补。粗估算,届时从上海到成都最快仅需7小时左右,从武汉到重庆则仅需3.5小时左右。沿江高铁将串联起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使其真正成为一个人流、货流密集往来的有机整体,进而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动向

交通运输部: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

12月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国港口和航道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国际枢纽海港10万吨级及以上集装箱、散货码头和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加快内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基本实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航道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全面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公共信息服务智慧化水平。

长江流域13省市签署合作协议

央视新闻消息,12月3日,记者从首届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获悉,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中国船级社与13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共同签署《加快长江航运现代化 推进绿色智能新发展合作协议》。各方将协同推进长江上中下游绿色智能航运发展,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的绿色航运、智能船舶、现代监管、畅通航道和智慧港口。

“2023十大流行语”出炉

12月4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3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显眼包”“搭子”“多巴胺××”“情绪价值”“质疑××,理解××,成为××”入选。

重庆打造万亿先进材料产业

华龙网消息,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印发《重庆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先进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0亿元。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基本打造完成,成为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

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

云南网消息,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主题日活动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仪式在昆明举行,昆明、上海、磨憨三地视频连线,同步启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上海云品入云廊及临港昆明展示中心开馆、磨憨临港首发项目开工。

#声音

潘功胜: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

12月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加强与财政、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服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继续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技术进步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支持科技创新、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健康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数读

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50%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介绍,2022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长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这很可能是由于碳循环的自然、短期变化造成。

此前,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温室气体公报》指出,2022年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7.9±0.2ppm,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幅约2.2ppm。

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张兴赢表示,对比全球,2022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观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为419.3±0.2ppm,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浓度较2021年度增幅约2.3ppm,与全球增幅基本持平,过去10年平均绝对增量为2.16ppm,低于全球同期增幅(2.46ppm)。

#放榜

首次“国家工程师奖”表彰,83人、50个团队拟入选

新华社4日消息,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激发引领广大工程技术人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首次开展“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根据评选表彰工作部署,在相关地区和部门组织推荐、集体研究的基础上,经综合评审、统筹考虑,确定丁文红等83名个人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拟表彰对象、5G标准与产业创新团队等50个团队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