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

每经网首页 > 每经热评 > 正文

每经热评|工商信息保真保准 “假央企”将出局出清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1-09 20:16:25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11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防范查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申请企业登记的,要核验电子营业执照核验身份,或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通过实名认证系统、人脸识别等方式进行实名验证;国有企业设立登记或股东变更登记、注册资本变更登记等,应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查验比对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发现假冒企业登记的,应进行调查,查实后应作出行政处罚、撤销企业登记等决定;违法者将被处5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虽然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也标志着在经历央企主动打假、媒体个案曝光之后,“假央企”的治理工作迈入了制度化阶段。今年4月和6月,笔者在《“假央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打假要从源头开始》《系统性治理“假央企”已刻不容缓》两篇文章中呼吁,假央企的治理要从工商登记这一根源着手,从有针对性地对知名企业新设下级公司加强资料真实性审核、大数据交叉验证、及时处置“假央企”、加大行政乃至刑事处罚等方面,将“假央企”清除出市场,而《规定》的出台,也很好地回应了这些关切。

比如,为了方便市场主体登记、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现有工商登记只是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登记主体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便利,用假材料登记并成为知名企业的子公司。为此,《规定》提出了实名验证的新要求,造假者将难以在源头环节继续造假。针对“假央企”这一突出现象,《规定》要求,国有企业新设公司,要查验比对企业登记信息与产权登记信息,那些“悄悄”挂靠央企的新设企业,将难以通过产权登记信息的查验。对于已有“假央企”处置难的问题,《规定》制定了高额罚款的措施,那些在“假央企”之下新设大量企业的造假者,累计的罚款将使其难以承受,强化刑事责任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类似造假行为的“收益-风险”结构,让造假收益难以弥补风险。还值得注意的是,《规定》提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建立企业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本省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依法建立预防性保护机制”,这样的前置措施,也能起到有效保护知名企业的作用,避免“假央企”被堵住后又出现冒出“假500强”的现象。

工商登记信息是市场主体间达成交易所必需的基础信息,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市场是有序还是无序。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只要央企等大型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保真”“保准”,“假央企”也就没有了任何生存空间,出局和出清将成为必然。笔者留意到,《规定》中的限制措施能有效防范增量风险,但已有“假央企”的系统治理也十分迫切。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假央企”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耗费时间较长,也很难做到全覆盖。

笔者认为,在堵的同时,也可以考虑疏,《规定》可以设置已有“假央企”主动注销的宽大措施,对影响轻微的造假者适度减免惩戒,对超过宽大期限的“假央企”加重处罚,并对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如此可以大大加快市场出清的速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