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ESG一周|两大电力领域最新版《管理办法》发布 “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9-28 19:54:53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梁枭    

ESG政策

▶两大电力领域管理办法印发,强调电力系统需求响应能力建设

据9月2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分别对2011年发布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和2017年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较此前实施的文件,两个《管理办法》着重强调了电力系统需求响应能力建设,并加强了电力负荷管理。

点评:这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这也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激励,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利于推动负荷聚合商和虚拟电厂等资源进入电力市场,并有助发电及电网数字化投资。

▶今年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今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台账不断建立健全,涉及项目近1万个,已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约3.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共占全国总产能的76%。

点评:这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增加等。

ESG发布

▶《央企ESG蓝皮书(2023)》暨“央企ESG·先锋100指数”发布

9月23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中央企业ESG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并解读《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2023)》及“央企ESG·先锋100指数”。《蓝皮书》以441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评价对象,基于企业公开信息及第三方信息进行内容和定量分析,对其ESG治理水平、社会环境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排名位列前100的企业形成“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为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动央企上市公司ESG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点评:这是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的一项成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供了ESG治理的标准和参考,为投资者提供了ESG评价的依据和指引。同时,这也展示了我国央企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管理社会风险等方面的表现和经验。

▶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依然可期

9月26日,国际能源署发布题为《净零路线图:实现1.5摄氏度目标的全球途径》的报告称,全球能源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日趋紧迫,但借助新能源技术进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实现上述目标并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据悉,该报告是对该机构2021年版相关报告的更新,涵盖了过去两年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疫情后的经济反弹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的显著进步,同时警示化石燃料领域投资增加和居高不下的排放量。

点评:这是国际能源署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的最新评估和建议,为各国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和共同意愿,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增强了信心。

▶“双碳”经济或催生160万亿投资需求

9月25日,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双碳”背景下可持续金融报告》,并预测2020-2060年整个“双碳”行动期间,双碳经济或催生约16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其中,电力系统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45.3万亿元;交通出行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10.6万亿元;钢铁水泥相关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6.7万亿元;化工领域相关新增投资规模或达21.2万亿元,造纸行业新增投资规模或达700亿元,建筑行业相关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13.5万亿元。而绿色信贷是银行业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

点评:我国“双碳”行动的实施,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空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发展前景。这些投资需求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也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将在“双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绿色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来源,为投资者提供价值回报。

ESG研究

▶学术研究认为:沙漠等旱区具有碳汇潜力

近日,细胞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植物科学趋势》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沙漠等干旱地区具有碳汇潜力。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机构参与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类型的组合进行设计,促进一种被称为“草酸盐-碳酸盐路径”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该方法可以将干旱生态系统转变为有效的碳捕获系统,并改善土壤健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根系生物量,以创造地下碳汇。

点评:当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需要捕获和储存已经排放的过量碳。因此,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为干旱地区的碳汇潜力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这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案,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希望。

毕马威调查:全球四分之三公司尚未为新ESG规则做好准备

毕马威9月26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目前仍有四分之三的公司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外部对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的审计。据悉,欧盟、美国等正在出台更严格的规则(主要是在2024年报告季出台),以取代私营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气候相关披露的自愿做法。然而,在毕马威调查的750家公司中,只有25%的公司认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点评:这是一项警示性的调查,反映了全球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同时,这也表明了全球ESG监管趋势在加强和统一,需要为投资者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ESG行动

▶杭州亚组委: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办会全过程

9月26日,杭州亚组委在“绿色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下的办会亮点。“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全过程和各环节。”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介绍,杭州市统筹赛事筹办和城市发展,制定了《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为城市和场馆办赛提供指导,实施绿色场馆建设、绿色能源供应、绿色环境提升等八方面专项行动,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点评:这是杭州亚运会的绿色承诺和绿色行动,为国际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绿色的平台和样板,为亚洲和世界的体育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也为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绿色红利,为杭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城市建设增添了亮色。

▶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成功拍卖,刷新碳汇市场单价纪录

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成交,较起拍价183元/吨溢价1.65倍,刷新全国碳汇市场最高成交单价。按碳汇拍卖量3875吨计算,此次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成交金额为188万元,将全部用于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据了解,此次拍卖的成交价,较起拍价183元/吨的溢价率高达1.65倍,刷新了全国碳汇市场的碳价。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当天,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收盘价为76.06元/吨,也就是说,该单红树林保护碳汇的拍卖成交价,是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的5.38倍。

点评:这是我国碳汇市场一次值得注意的事件,不仅碳汇单价创纪录,还有拍卖本身的交易形式,都属于碳汇市场创新。考虑到国内外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碳汇价格评估机制,此次交易拍卖起始价也是委托深圳非盈利性评估机构综合给出的价格。不过,485元/吨的价格实际上并不具有普适性,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总成交价为188万元,其实并不算高,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企业宣传的成分。总的来说,碳汇市场想要实现市场化,提高活跃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量价齐升。

ESG投资

▶国内最大主动管理绿色债券主题公募正式成立

9月27日,由外商独资公募路博迈基金作为管理人,兴业银行作为托管银行和主代销渠道的债券型基金——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最终募集规模达到21.94亿元。据了解,这不仅是外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首只ESG主题的债券基金,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动管理型绿色债券主题公募基金。

点评:这为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机构参与我国的绿色发展;二是体现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产品和渠道。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400233878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政策 ▶两大电力领域管理办法印发,强调电力系统需求响应能力建设 据9月27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电力负荷管理办法(2023年版)》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年版)》,分别对2011年发布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和2017年发布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较此前实施的文件,两个《管理办法》着重强调了电力系统需求响应能力建设,并加强了电力负荷管理。 点评:这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这也为电力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激励,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利于推动负荷聚合商和虚拟电厂等资源进入电力市场,并有助发电及电网数字化投资。 ▶今年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今年以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台账不断建立健全,涉及项目近1万个,已完成投资超过6000亿元。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约3.3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4.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共占全国总产能的76%。 点评:这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增加等。 ESG发布 ▶《央企ESG蓝皮书(2023)》暨“央企ESG·先锋100指数”发布 9月23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社会责任局指导、中国社会责任百人论坛承办的“中央企业ESG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会上,正式发布并解读《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蓝皮书(2023)》及“央企ESG·先锋100指数”。《蓝皮书》以441家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为评价对象,基于企业公开信息及第三方信息进行内容和定量分析,对其ESG治理水平、社会环境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综合性评价,排名位列前100的企业形成“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为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推动央企上市公司ESG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点评:这是我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的一项成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供了ESG治理的标准和参考,为投资者提供了ESG评价的依据和指引。同时,这也展示了我国央企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管理社会风险等方面的表现和经验。 ▶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依然可期 9月26日,国际能源署发布题为《净零路线图:实现1.5摄氏度目标的全球途径》的报告称,全球能源行业实现净零排放的时间表日趋紧迫,但借助新能源技术进步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实现上述目标并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据悉,该报告是对该机构2021年版相关报告的更新,涵盖了过去两年能源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疫情后的经济反弹以及清洁能源技术的显著进步,同时警示化石燃料领域投资增加和居高不下的排放量。 点评:这是国际能源署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行动的最新评估和建议,为各国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依据和指导。同时,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和共同意愿,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增强了信心。 ▶“双碳”经济或催生160万亿投资需求 9月25日,招商银行研究院发布《“双碳”背景下可持续金融报告》,并预测2020-2060年整个“双碳”行动期间,双碳经济或催生约16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其中,电力系统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45.3万亿元;交通出行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10.6万亿元;钢铁水泥相关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6.7万亿元;化工领域相关新增投资规模或达21.2万亿元,造纸行业新增投资规模或达700亿元,建筑行业相关领域新增投资规模或达13.5万亿元。而绿色信贷是银行业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 点评:我国“双碳”行动的实施,为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空间,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发展前景。这些投资需求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持和服务,也将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将在“双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绿色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来源,为投资者提供价值回报。 ESG研究 ▶学术研究认为:沙漠等旱区具有碳汇潜力 近日,细胞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植物科学趋势》发表的一篇论文认为,沙漠等干旱地区具有碳汇潜力。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等机构参与的研究团队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对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类型的组合进行设计,促进一种被称为“草酸盐-碳酸盐路径”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该方法可以将干旱生态系统转变为有效的碳捕获系统,并改善土壤健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根系生物量,以创造地下碳汇。 点评:当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需要捕获和储存已经排放的过量碳。因此,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为干旱地区的碳汇潜力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这也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案,为干旱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希望。 ▶毕马威调查:全球四分之三公司尚未为新ESG规则做好准备 毕马威9月26日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显示,全球目前仍有四分之三的公司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外部对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数据的审计。据悉,欧盟、美国等正在出台更严格的规则(主要是在2024年报告季出台),以取代私营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气候相关披露的自愿做法。然而,在毕马威调查的750家公司中,只有25%的公司认为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点评:这是一项警示性的调查,反映了全球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同时,这也表明了全球ESG监管趋势在加强和统一,需要为投资者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ESG行动 ▶杭州亚组委: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办会全过程 9月26日,杭州亚组委在“绿色亚运”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了杭州亚运会绿色理念下的办会亮点。“绿色亚运,就是要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办全过程和各环节。”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副部长孟祥胜介绍,杭州市统筹赛事筹办和城市发展,制定了《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为城市和场馆办赛提供指导,实施绿色场馆建设、绿色能源供应、绿色环境提升等八方面专项行动,努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和首个大型“无废”赛事。 点评:这是杭州亚运会的绿色承诺和绿色行动,为国际体育赛事提供了一个绿色的平台和样板,为亚洲和世界的体育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也为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绿色红利,为杭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城市建设增添了亮色。 ▶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成功拍卖,刷新碳汇市场单价纪录 9月26日,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以485元/吨成交,较起拍价183元/吨溢价1.65倍,刷新全国碳汇市场最高成交单价。按碳汇拍卖量3875吨计算,此次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成交金额为188万元,将全部用于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据了解,此次拍卖的成交价,较起拍价183元/吨的溢价率高达1.65倍,刷新了全国碳汇市场的碳价。值得注意的是,9月26日当天,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收盘价为76.06元/吨,也就是说,该单红树林保护碳汇的拍卖成交价,是全国碳市场碳配额价格的5.38倍。 点评:这是我国碳汇市场一次值得注意的事件,不仅碳汇单价创纪录,还有拍卖本身的交易形式,都属于碳汇市场创新。考虑到国内外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碳汇价格评估机制,此次交易拍卖起始价也是委托深圳非盈利性评估机构综合给出的价格。不过,485元/吨的价格实际上并不具有普适性,很难形成规模效应。而且总成交价为188万元,其实并不算高,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和企业宣传的成分。总的来说,碳汇市场想要实现市场化,提高活跃度,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实现量价齐升。 ESG投资 ▶国内最大主动管理绿色债券主题公募正式成立 9月27日,由外商独资公募路博迈基金作为管理人,兴业银行作为托管银行和主代销渠道的债券型基金——路博迈中国绿色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最终募集规模达到21.94亿元。据了解,这不仅是外资基金管理人发行的首只ESG主题的债券基金,也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主动管理型绿色债券主题公募基金。 点评:这为绿色债券的发行和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包容性,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机构参与我国的绿色发展;二是体现了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产品和渠道。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400233878
ESG 碳中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