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碳中和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过程,发展和创新并举才能让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8-06 21:52:16

◎李俊峰表示,我国能源领域近年已明显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也展示出我国在减碳过程中间实现减污、扩绿、增长等多重目标的成果。要在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减碳,这体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关系。

◎李俊峰强调,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过程,发展和创新并举才能让我国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实习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旭    

“在绿色转型方面,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8月5日,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擘画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论坛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致辞时如是说。

年会现场 每经实习记者 周逸斐 摄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加至299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在生态保护方面,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大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碳中和、气候变化成为诸多专家讨论的焦点。

论坛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进行了专访,并请他就碳减排现状、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作出了详解。

李俊峰 图片来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官网

风电光伏发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不断提高

NBD: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以煤炭作为压舱石。在能源转型时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俊峰: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起到了压舱石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进步。

今年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约达到73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约17%。在近两年半时间里,这一数字差不多提高了6个百分点,比重不断创出新高。

换句话说,我国能源领域近年已明显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展示出我国在减碳过程中间实现减污、扩绿、增长等多重目标的成果。要在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减碳,这体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关系。

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任务非常重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能源转型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这是非常重要的。

NBD: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大户,有专家认为电力行业碳减排任务会比较艰巨,对此您怎么看?

李俊峰:就像前面所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在两年半的时间增加了超过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今年上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已经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了。

外界注意到,我国电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正在加快,2022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314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6.2%。也就是说超过1/3的电是零碳电力。

与此同时,去年我国新能源新增发电量占全口径新增发电量的70%,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尤其主要来自风电、光伏,这是值得关注的。

要知道,我国不像欧洲、美国等地区发电量已经平衡,用电量甚至还出现下降,我国发电量仍在持续增长,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降碳问题,是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

NBD:怎么才能让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跟新能源的稳定可靠供应相适应?

李俊峰:中央提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要与新能源的稳定安全可靠的供应相适应,“先立后破”和“破立并举”都十分重要。这一过程中,必须“立”字当头,这个“立”就是增加。化石能源的退出要和新能源供应的增加相适应,增加得多,才能退得多;有效的增加,才能安全的退出。

所以,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都做了机制安排,《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风光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每年利用小时数平均约2000小时,差不多就是发3200亿度电,这就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技术创新才能让我国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NBD:对于设计合理的碳税,您觉得应该监管政策先行还是企业先行?

李俊峰:需要制度先行。不论是碳市场、碳税制,必须是制度先行,企业是按照制度来办事,企业不可能先行。

比如全国碳市场上线初期只有电力企业参与交易,其他行业还没纳入,这些领域的企业想和谁交易?如何交易?所以不论是碳税还是碳市场,必须制度先行,要先建立制度。

NBD:发展碳市场对于目前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有什么作用?

李俊峰: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就是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减排的问题,有些企业减排成本比较高,有些企业减排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减排成本比较低的可以多参与减排;减排成本比较高的,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去购买配额,从总体上降低碳排放的成本。

NBD:您认为我国要做好碳中和,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俊峰:我一直认为,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过程,发展和创新并举才能让我国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发展是指要有总量的增加,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电量的持续增长。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本身的创新问题;二是技术要通过市场规则商业化,也就是机制创新来实现。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系统进行改造。这里所说“传统的系统”不仅指能源系统,包括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变革,前者是非化石能源总量和比重的不断提高,后者需要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降低GDP的能源强度水平。

比如,我国GDP和欧盟差不多,但我国单位GDP碳强度大约是欧盟的3倍多,所以我国传统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我国传统行业技术进步遇到的挑战,既有习惯的问题,也有资源禀赋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制度安排。

对于节能减排来说,企业是落实国家政策的一大主体。只有企业生产的电力是低碳的,生产的汽车是低碳的,生产的住宅是低碳的,消费者才能真正消费起低碳产品,享受低碳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所有企业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让降碳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必须做好机制方面的安排。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实习记者周逸斐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在绿色转型方面,我国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 8月5日,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擘画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3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论坛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致辞时如是说。 年会现场每经实习记者周逸斐摄 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132天增加至299天,PM2.5浓度累计下降58%;在生态保护方面,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大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碳中和、气候变化成为诸多专家讨论的焦点。 论坛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进行了专访,并请他就碳减排现状、碳交易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作出了详解。 李俊峰图片来源: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官网 风电光伏发电占全部发电量比重不断提高 NBD: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以煤炭作为压舱石。在能源转型时期,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李俊峰: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电起到了压舱石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进步。 今年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约达到7300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约17%。在近两年半时间里,这一数字差不多提高了6个百分点,比重不断创出新高。 换句话说,我国能源领域近年已明显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展示出我国在减碳过程中间实现减污、扩绿、增长等多重目标的成果。要在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减碳,这体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平衡关系。 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任务非常重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能源转型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这是非常重要的。 NBD:电力行业是我国碳排放大户,有专家认为电力行业碳减排任务会比较艰巨,对此您怎么看? 李俊峰:就像前面所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例,在两年半的时间增加了超过6个百分点,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今年上半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0.9%,已经超过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了。 外界注意到,我国电源结构优化调整步伐正在加快,2022年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314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6.2%。也就是说超过1/3的电是零碳电力。 与此同时,去年我国新能源新增发电量占全口径新增发电量的70%,成为我国新增发电量的主体,尤其主要来自风电、光伏,这是值得关注的。 要知道,我国不像欧洲、美国等地区发电量已经平衡,用电量甚至还出现下降,我国发电量仍在持续增长,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降碳问题,是中国遇到的一个难题。 NBD:怎么才能让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跟新能源的稳定可靠供应相适应? 李俊峰:中央提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要与新能源的稳定安全可靠的供应相适应,“先立后破”和“破立并举”都十分重要。这一过程中,必须“立”字当头,这个“立”就是增加。化石能源的退出要和新能源供应的增加相适应,增加得多,才能退得多;有效的增加,才能安全的退出。 所以,包括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都做了机制安排,《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23年风光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每年利用小时数平均约2000小时,差不多就是发3200亿度电,这就为化石能源的有序退出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技术创新才能让我国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NBD:对于设计合理的碳税,您觉得应该监管政策先行还是企业先行? 李俊峰:需要制度先行。不论是碳市场、碳税制,必须是制度先行,企业是按照制度来办事,企业不可能先行。 比如全国碳市场上线初期只有电力企业参与交易,其他行业还没纳入,这些领域的企业想和谁交易?如何交易?所以不论是碳税还是碳市场,必须制度先行,要先建立制度。 NBD:发展碳市场对于目前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有什么作用? 李俊峰: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建立,就是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减排的问题,有些企业减排成本比较高,有些企业减排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减排成本比较低的可以多参与减排;减排成本比较高的,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去购买配额,从总体上降低碳排放的成本。 NBD:您认为我国要做好碳中和,下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李俊峰:我一直认为,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过程,发展和创新并举才能让我国能源结构真正改变。 发展是指要有总量的增加,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电量的持续增长。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本身的创新问题;二是技术要通过市场规则商业化,也就是机制创新来实现。同时,还要对传统的系统进行改造。这里所说“传统的系统”不仅指能源系统,包括生产系统和消费系统的变革,前者是非化石能源总量和比重的不断提高,后者需要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降低GDP的能源强度水平。 比如,我国GDP和欧盟差不多,但我国单位GDP碳强度大约是欧盟的3倍多,所以我国传统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我国传统行业技术进步遇到的挑战,既有习惯的问题,也有资源禀赋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制度安排。 对于节能减排来说,企业是落实国家政策的一大主体。只有企业生产的电力是低碳的,生产的汽车是低碳的,生产的住宅是低碳的,消费者才能真正消费起低碳产品,享受低碳服务。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所有企业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整个社会才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让降碳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必须做好机制方面的安排。
减排 能源 碳中和 气候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