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这么浪漫的文化盛宴,你都看懂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28 23:49:17

每经编辑|卢祥勇 易启江    

CFF20LXzkOybgpnFhF8I58ibUFNXIEAic4gaGDpBykekJ22na65Ma0QcEQSiaPte9SdJFfa0plmJvZnicJcOibiaib6xA.png

成都大运会开幕

举世瞩目

万众欢腾

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

因成都大运会而相聚相知

在开幕式的盛典上

众多带有天府文明和蜀地特色的文化元素

相继闪亮登场

大熊猫登场(王效 摄)

从芙蓉到石罄

从蜀锦到蜀绣

从太阳神鸟到青铜面具

都是蜀地文化的精华元素

点击图片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QEyzNxyjE2gYyeMOZdtWDfCeksxfCQeIiala6xYiaVzsr6SLLdia5bjZA.jpg

大运

之光

文化

的魅

它们向世界展示着

文明久远的四川

文化辉煌的成都

文脉赓续的传承

同时也谱写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we4wyMzZP35ysX18fm7IlM9ASTvdJjhYTvVrMA2ZE5GxNxOs43NuQA.jpg

从开幕式倒计时的飞临现场

到圣火点火盘的万众瞩目

到火炬塔被点燃时的万众欢呼

再到东安湖主体育场的造型设计

贯穿整场开幕式始终的主角

非“太阳神鸟”莫属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gFiacYKyWd61vF9Qfs2qibibYicCMu4Bh4B8V3omfHO3aicSJhAWmVd2BUw.jpg

开幕式上的太阳神鸟图案 (王效 摄)

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是商周时期的一张金箔

距今约3000多年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gp0WtsjfbSXzIurd2f3eraJiaRYgwCbljWxlabIlJLGzAJmUFIicIDzA.jpg

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

 

器身超薄的太阳神鸟

采用镂空方式表现

分内外两层

外层图案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

寓意一年四季的轮回

内层为一圆圈

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gZB8U69mt4prn3ic43huDsVrTAsp1PNNzLzdJ4ZhA7QGh4lBNaKHmnw.jpg

火炬塔设计创意源自太阳神鸟(王勤 摄)

开幕式倒计时从数字12开始

点火盘引燃的12道金芒的空中焰火

火炬塔塔身造型由12条螺旋形空间曲线构成

……

寓意都源自太阳神鸟的12道光芒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FscibG1cicBMibUnbZdlCiahoPRm48Q3CaZpKaS3yt3QxXWGcsx5IaXoPQ.jpg

俯瞰东安湖主体育场,正是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金饰是古蜀先民的重要精神标识

展现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

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以及精湛的工艺水平

 

如今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

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是古蜀文明和天府文化的象征

也是成都的城市形象标识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07scfiaFRozZTabgXz6poErdIvEIC93HAF8VvYFTd0bQO7N7zQw6GVQ.jpg

成都人民南路跨线桥上的太阳神鸟标识(王效 摄)

神鸟绕日

表达了上古蜀民

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J4PU1JnWBUiaAxPDyVWRQdld26eQYVQvuOfG2fjKibicyz9SYZGRmz2dg.jpg

倒计时进行时

焰火在空中打出倒计时数字

倒计时结束时

空中绽放一朵巨大的芙蓉花

“蓉城”成都

正式欢迎来自全球的大学生运动员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KoIqq6loOFM8diaJFCXljEcq1TibwaIYv764CVMXHNiauUzFVofUt4mMw.jpg

开幕式上的红色芙蓉 (王效 摄)

李时珍《本草纲目》称

“芙蓉”之名有“敷布容艳之意”

因其花开之时花瓣层层展开

越开越是鲜艳亮丽

但在古代,古人所说的“芙蓉”

指的往往却是如今的荷花

后来为了防止混淆

人们在“芙蓉”前加上了“水”或“木”

荷花是草本植物,生于水中,故称“水芙蓉”

芙蓉花是木本植物,生于地上,所以称为

“木芙蓉”、“木莲”或“地芙蓉”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iavSKoX327YMiaiczwibFORSGfmUCoUowgkQLYOs4TYfMgQVOQODg78ofw.jpg

芙蓉花色极为妍丽(陶轲 摄)

由于花大而色丽

自古芙蓉多在庭园栽植,

可孤植、丛植于墙边、厅前等处

尤其宜于植于水滨

因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

所以《长物志》云:

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因此又有“照水芙蓉”之称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QcO8LOXVwliaBIPia0U55OoPzzLaxjCWVfic8DJjFt7ics0POCZiad9dGwA.jpg

成都清水河公园湖边的芙蓉(王效 摄)

一千余年前的唐代才女薛涛

以木芙蓉皮为原料

以海棠花为染料

制成色彩鲜艳、精巧雅致的“薛涛笺”

名垂千载 至今犹存

五代十国时期

后蜀皇帝孟昶在成都40里城墙上遍种芙蓉

灿若锦绣 满城生光

据五代《成都记》记载:

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

高下相照,因名蓉城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vxygIicxic53jibQ06hpxewsokBJPymImzwOG6dbmbiadG2MQargQsEUrw.jpg

古建与芙蓉相得益彰,仿佛时光倒流(陶轲 摄)

木芙蓉

如今是成都市市花

“蓉城”因芙蓉而得名

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

是故以诚相邀

便以芙蓉相迎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WwcQ8icYKchibx6EkfKC3yNibcUIzvSBkibibEbESoqxqyRAI2egbXeXibmg.jpg

运动员入场时

古老的蜀锦织机编织蜀锦

手中的丝线逐渐变成了

飞机后拖出的彩色线路

再从大屏幕上流淌到体育场地面上

为来到成都的大学生织出一条梦想之路

也是名符其实的

锦绣前程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1pe2jKfSicsPl57Pk6AUtu7RbGbchhS6nVVFkIbGGxBAhbRjLFVjgkQ.jpg

锦绣之路

名列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蜀锦

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人称锦“金也”,其价如金

蜀锦兴于汉,盛于唐

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流通的主要商品之一

被称为人类几大文明区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BaggvSYh6SC7WhpNr435kz4WOoI67Luicol8sYBvI14uHib0MAaMF7FQ.jpg

蜀锦织就的成都大运会奖牌绶带 (王勤 摄)

成都自古以蜀锦闻名

汉代就设立了蜀锦专管机构

置“锦官”管理

因此成都又称“锦城”、“锦官城”

唐代杜甫诗作《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雨后成都繁花似锦之美

早已耳熟能详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FmZCSJKntBhU2AlqcGj10cuNmhrVbQkWNttaGic3WC1bU6KjqVgyeUw.jpg

成都宽巷子的巨幅蜀锦 (陶轲 摄)

蜀锦织机则是生产蜀锦的重要工具

我国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蜀锦织机模型

2012年出土于成都老官山汉墓

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4ZqQiae5m31lnv6HM91wulM0Aphkw8dGkicVqPibz8FCI7wMP31iadUicdQ.jpg

成都博物馆内的蜀锦织机复原模型 (张士博 摄)

蜀锦是机器织出来的,

属于纺织品范畴

用经线和纬线在花楼织机上“织锦”

主要用作服装、服饰的材料

而蜀绣是人工绣出来的

属于工艺品范畴

用专用的绷子和绣花针、蚕丝线“刺绣”

大都用作装饰工艺品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yB6IkR8A7UV8oqpJmr7TK5Fic0hK8ibrPjWpPRLawvzUhhEPp3AkVp0Q.jpg

天府蜀绣艺术馆内,刺绣细微如发(张直 摄)

蜀绣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是发源于川西民间、利用针线绣出图案的传统手工艺

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

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Eh3WQNBjxjckwUN1rRL1YBcNsrW0vIMEQJjae3dMO1lBCGlK2FZBXw.jpg

精心绣制的引导牌 (王效 摄)

入场式的引导牌为蜀绣制成

由蜀绣大师郝淑萍亲手绣制

引导牌边框选取漆艺纹样

面料选用亚金色回形纹蜀锦

以蜀绣工艺在四角上绣制如意纹样

回形纹和如意纹

都是中国传统工艺纹样

寓意吉祥如意、福寿绵延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AiaMQZRtKQ6k3ib0maiaBchr4evWtIZRVDyjShCLFAhYibmUsRxxhcVGUw.jpg

引导员服装以四川辣椒为创意灵感

热烈活泼的辣椒红

突出成都火热的城市个性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8jmeIO4LTx900ia8baGFKESYKDMEFjyFF07jU2AicwKS0h1OQYDQqFpA.jpg

开幕式上的引导员(刘海韵 摄)

 

服装以蜀锦为核心设计元素

纹样取自于宋代“灯笼锦”

以蜀绣工艺做局部刺绣装饰

款式上的灯笼袖和层叠的短裙

彰显青年大学生的灵动朝气

 

辣椒原产于南美秘鲁的安第斯山区

16世纪末漂洋过海传入中国

从丝绸之路沿甘陕入川的,叫秦椒

从海上登陆沿粤湘入川的,叫海椒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1j2RyrBPibcB6DILlocPlwk2k2xnXrNDHjUQNQkBuFibzAaHsOg8VkAw.jpg

颜色醒目的辣椒 (王勤 摄)

 

两千年前的《华阳国志》即记载

蜀人好滋味,尚辛香。

这个“辛”

不是辣椒之辣

而是花椒之麻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6LSicxNoZuSB1Ut9iaoQNLJL2ibaiaiaozXAz8aFktnjhXRJCBwTXkoOqicA.jpg

麻婆豆腐以“麻”而非“辣”为特色 (陶轲 摄)

花椒与辣椒

一样地香气浓郁

一样参与祭祀和敬神

一样被用来驱虫辟邪防腐败

因此万里相遇,一见如故,相逢恨晚

辣椒入川的短短一两百年间

四川美食就一浪高过一浪地层出不穷

豆瓣鱼、辣子鸡、夫妻肺片

麻婆豆腐、冷吃牛肉、水煮肉片

香辣蟹、泡椒鱿鱼、麻辣兔头

……

从此铸就了川菜的金字招牌

麻、辣、鲜、香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WdiaWh9ibicuNLNOvfTpwaA94N89XURwxojuWhrMKRHUmocZTkKDrMJYA.jpg

成都正宗川菜“夫妻肺片” (陶轲 摄)

 

如今辣椒花椒最常出没之处

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火锅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oaic0QHBibVgV1ylDowaUb41VyzFj74Adn4d0xu5icKSbT1Xib1lJbd41w.jpg

花椒辣椒,一见即生食欲(陶轲 摄)

辣椒一进入口腔

味蕾瞬间苏醒、心跳突然提速

唾液加快分泌、食欲开始冒进

 

这种过瘾的味觉反应

就叫做刺激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8k9AfgTU64xJSdStal2GhHMBCWhG5catkGyOpibibgsiaBm4RvHb4lBRQ.jpg

文体表演《青春追梦》的序幕

金沙石磬被敲响一刻开始

乐声响起

年轻的天地使者极目眺望

目光穿越千年岁月

星汉流转

日月不息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vGbbLxsUvXiaDVltzVicFeqnzvF2YC6z9T7vwS68DvlBxiaFtaI2N1YDA.jpg

开幕式上,石磬被敲响(刘海韵 摄)

2006年6月10日

金沙石磬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是距今3000多年商周时期的石器

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9n9wRwHNaagEia0ZnqCmZybiakTnywa6iaZFrzelLWMxiaoquVHhEPGG2A.jpg

石磬长109厘米、宽57厘米、厚4厘米(金沙遗址博物馆 供图)

 

磬是上古即有的打击乐器和礼器

最早可能源于某种石制片状的劳动工具

先民们偶然发现石器碰撞时发出悦耳声

便用来为乐舞伴奏

磬或许便由此而生

后来磬主要用于殿堂宴享、宗庙祭祀、朝聘礼仪

成为了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

 

磬在商代出现了材质之分

祭祀天地山川,用石磬

祭祀祖宗先帝,敲玉磬

《诗经•商颂》中有描述殷人祭祀乐舞的诗句:

鞉鼓渊渊,嚖嚖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dls1myhoGLnOImdoaUWhVkoX5cJibicohUHbWr8JcRqwkhlqicVGWibLaA.jpg

二里头文化出土的石磬,现藏国家博物馆 (图据 ICphoto)

在甲骨文中

“磬”字为一人站立作敲击悬石状

磬的演奏也的确为悬挂起来、敲击发音

因此磬的上方均有悬孔

金沙石磬均有双面对钻的喇叭形悬孔

至今仍可敲击发音

其音质纯美悦耳

 

象征着王者之尊的磬

历史上出土的实物并不多

且几乎从未超过1米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9VzRtpfeuhV7JZ9ZiaTYVSRA4Hgzl0oYWeWAM9c6CW5MAic1KoZA2wbQ.jpg

金沙石磬是现存商周石磬中体量最大的一件(金沙遗址博物馆 供图)

它庞大的体积

彰显着古蜀文化的特立独行

中原史籍中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西南

商周时期的“石磬之王”竟出土在这里

 

石磬令人遥想古蜀祭祀活动的隆重庄严

也使西汉扬雄《蜀王本纪》说蜀地

“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的认知成为陈迹

早在三千年前

石磬的乐声已在古蜀王国奏响

余音不绝

直至今天的成都大运会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VZfuF4K2nLsh9Q3k9OyGrAKiaibXn7NOb7bF6uFU2Xibq5jVf9dJ3Yricw.jpg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面具中

造型最奇特、最宏伟壮观的一件

就是青铜纵目面具

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8IUZD1mPOGd8Qxpp6vsoRwLx65KNGcjb6RZdAwsicFAbbvCic6YHxpoQ.jpg

开幕式上的纵目面具造型舞者(王效 摄)

1986年,它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年代为商代晚期

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有“面具之王”的美誉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TaGfmKM7S7dAho6XQUJ5EZHib2JibyHQo2cHQLAAfzQWIHAUnSphmSicg.jpg

青铜纵目面具高66cm、宽138cm (王欢 摄)

 

面具作神秘微笑状

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

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

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

夸张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更令观者印象深刻

 

或说面具造型与蜀人始祖有关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蜀之为国,肇于人皇……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面具形象符合古文献关于“蚕丛”的记载

也许正是祭祀蜀人始祖的图腾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brTufHR198qsFUTLpBEdmvMhwxEW0Kb5g8p7Wd9FnGamND58cRTnNQ.jpg

另一款戴冠纵目面具 (彭亮 摄)

或说其造型源于上古神话中的天神烛龙

烛龙人面蛇身、“直目正乘”

掌控天地明晦

正与面具的直眼球造型相符

 

或说面具既非人面具,亦非兽面具

而是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

超常的体量、突出的耳目

都体现了远古人类对视听万里神力之想像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lAawKic82CgUib9AgWib7PGJibWHWTibowuw5HgJyiaNqeNZah3tWBPficw3g.jpg

纵目面具造型的成因至今众说纷纭(彭亮 摄)

无论观点孰是

青铜纵目面具的巨大和神秘

都引人入胜

一见难忘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xHqXvatQmcb14lBS3sv0vG8cltVW5EkjDhrP1EXUF1WoL4q31iaMibBQ.jpg

在文体表演《青春活力》环节

川剧的变脸绝技吸引了众多目光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tpWz4nT06Gnf6iaVlM14bgvPA67rGgicwWJpfmUiaLQCXfsUgiczjA9H3w.jpg

开幕式上的巨型川剧脸谱

作为川剧最为人熟知的绝技

“变脸”最神奇之处

在于能够不换场就变出多种脸相

不管喜、怒、哀、乐

或是悲、忧、恐、惊

都可以于一刹那间变化呈现出来

使演员能将角色的内心起伏

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左右滑动观看图片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ib8njvON2gDevRnRyqbBXC4m1VcmicVez0fTBKPYc5kUgzEp7cx9FJcw.jpg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T5umxQmVgibMFHh08UjYR0Rlha9tvjP9sJoQFKDWTGmFJT9yE5ZuTeQ.jpg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vd2icqXAkgiay80cqkcLeSDfnz1ycDmsLbHy5GIBic3lhvS9HhxJJ4cQg.jpg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SHROWnPaibPDDEJlhfk2BGRpnsDNtsZbhNH9SiaBRhicGbNYSibJUHY0tg.jpg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uARnWUG3718Xx2iaCFiaxkUicm4mWCvndRPTQe3icHIk1sQgibrjpxgzRZQ.jpg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NZYaIcu7avMKsj4nKl4zxrFkzO5NJiaHugFJanicrKW8V44lQgy3AUBQ.jpg

而川剧又称川戏

形成于清朝中期乾隆年间

有高腔、昆腔、胡琴、弹腔、灯调等五种声腔

核心特色在于极高的高腔

已于2006年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DlbU8xgdLHRLiaQjkWZjK9Ljfuhjyp4gfM4rH5kzGuy5fHegUNtvY1Q.jpg

川剧生、旦头饰 (王效 摄)

一尊东汉时的说唱陶俑,

既将蜀人先天的乐观气质表露无遗

更可视作深埋于地域文化中的川剧久远之魂

迄今为止

最能体现巴蜀文化特质

最能展现巴蜀民众精神风貌的传统艺术

仍然首推川剧

 

z86liadKMRfTRV3slnWxKQcUyiaqIBbYLz7icUREvrOssORjm5DicGYq0iaZz6F3rPDgY4lleEmz4jRBbgicicWrfAClQ.jpg

川剧花旦(段韵 摄)

千锤百炼,大俗大雅

锣鼓一响、水袖飞扬

俏花旦头顶的翎子上下翻飞

戏曲的魅力便充盈了舞台

如今又来到了成都大运会的盛典

……

 

诸多天府文化特色元素

令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

华彩遍地

熠熠生辉

 

蜀地文明

流芳百世

编辑|卢祥勇 易启江

校对|汤亚文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本文来源:红星新文化,文丨C70  制图丨霜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