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智慧农业风起,中科原动力带机器人走进田间地头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25 16:50:12

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赵云    

将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于最传统的产业,让机器人走进田间地头代替农民春种秋收,这样的设想正走进现实。

从病虫害探测、土壤墒情监测智能系统,再到耕、种、管、收等智能机器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智能产品开始出现在农业场景中。2019年,孵化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的中科原动力成立,创始人韩威博士希望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昼夜、自动化、具备精准作业能力的机器人。

大势所趋 农业智能化需求强烈

在农业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乡村振兴中急需破解的问题,韩威坚信,即便是在农业这个最传统的行业,机器代人也是大势所趋。“从我们的估算来看,当前国内智慧农业的市场潜力超过5000亿元,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更是一个万亿规模的新机遇。”他告诉记者。

据韩威介绍,目前在产业界,农业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创业主要有三股力量:一类是传统农机主机厂,他们在机械制造具备优势,但在智能化研发方面相对薄弱;一类是传统L2级农机辅助驾驶公司,这类公司在从L2辅助驾驶向L4无人驾驶进阶过程中,其面临的技术与组织升级的挑战也显而易见;还有一类是是掌握新技术的自动驾驶团队、机器人公司等,这类企业对于智能化产品的快速研发能力较强,但需要对农业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作为中科原动力的投资方,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十分关注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落地,在他看来,虽然我国农业市场规模巨大,但存在大而不强,效率低下等诸多现实问题,市场对农机智能化需求很强烈。“当下是发展智慧农业一个很好的机会点,我们看到不少创业者投入其中,帮助农民去解决如何用更少的人去做更多事情、人机如何配合提高效率等问题。”夏志进表示,“总体来看,现阶段国内农业机器人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离完全自动化、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具备智能化技术积累、且对传统行业有扎根决心的团队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更大的机会脱颖而出。”

事实上,当最前沿的技术遇上最古老的产业,想要让机器人走进田间地头并非易事,韩威向记者介绍称,在创业初期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人才的匮乏,做农业机器人需要既懂自动驾驶又非常熟悉农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此前,市场这样的人才储备几乎没有。其次,农业生产地域特色鲜明,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加之农业机器人工作的环境复杂多变,这使得产品的非标性强,研发面临的技术挑战很大。此外,农作物的种植采摘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窗口期很短,多数农作物只能一年种一季,今年算法的验证可能要等明年,实验周期长,这些因素都对农业机器人的研发、落地提出了挑战。

行业发展尚处早期 需多方共同努力

据韩威介绍,针对农业领域规模化生产者的不同痛点,中科原动力推出了三类智能产品:一类是虚拟机手系统,解决客户有拖拉机但找不到好拖拉机手的困难,该产品可后装于普通农机,使普通拖拉机具备全昼夜无人化的精准作业能力;第二类是智牛无人农机整机系列,满足用户对智能拖拉机的新增需求,该产品去掉了传统的驾驶舱,依靠360度全覆盖的传感器群和农田环境感知算法,可实现全昼夜无人化耕种管收作业;第三类是智农农业机器人系列,包括农田精准打药机器人、农田智能除草机器人、运输机器人,主要针对农场劳动力匮乏的痛点,实现机器代人,三类产品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农场耕种管收运解决方案。

谈及国内客户对智能产品的接受度,韩威坦言,从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小农户占据大部分,传统农业生产者出于求稳考虑,对智能产品还存在较多观望情绪,很多农作物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其面临的试错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现阶段愿意尝鲜的主要是对新事物感兴趣、痛点特别痛的大型农场和规模化生产者。目前,中科原动力产品已经在北大荒、新疆、河北、山东、四川等地累计完成无人化标准作业近百万亩。同时,跟随着国家政策,已经走入到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海外“一带一路”国家。

从精准农业到智能农业,未来要实现农业机器人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韩威认为,首先还需要技术的进步,目前国内很多科研院所的农业机器人产品尚处于演示示范阶段,其原因是农业生产环境特殊且复杂多变,需要创业者深入到细分场景、细分环节一一突破,必须要在实际生产中反复打磨,这也是中科原动力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原因。其次,智能技术要想真正落地还需要配套政策扶持,比如现在很多地区的农机购置补贴主要是针对成熟产品,这并不利好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作为从业者,他期待更多关于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的试用补贴。此外,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落地具有长周期、高爆发性的特点,一旦突破了某项技术瓶颈,其增长可能呈现指数级的爆发。因此,智能产品普及率的提升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167545373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