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WAIC落幕后,大模型战事兴:“市场需求就是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发展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12 21:02:41

◎随着WAIC的落幕,越来越多的行业内外人士发现,与上半年多方势力争相入场相比,下半年WAIC圈内,“场景”“落地”成为热门。

每经记者 陈婷    每经编辑 刘雪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婷 摄

WAIC落幕,大模型战事进入了新阶段。

在刚刚结束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模型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据不完全统计,有24款大模型新品在大会上发布或宣布即将发布,发布最新成果的公司不仅包括互联网龙头企业,也包括通信运营商、创业公司和头部高校。

早在5月底举行的中关村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耕披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发布了79个大模型,从地区来看,北京和广东最多,自然语言处理是大模型研发最活跃的领域。

一时间,“百模大战”等新词流传开来,为这场当下最火热的竞逐贴上亮眼的标签。随着WAIC的落幕,越来越多的行业内外人士发现,与上半年多方势力争相入场相比,下半年WAIC圈内,“场景”“落地”成为热门。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迄今为止不过半年有余,无论是名人亲身入局还是知名投资人和科技大佬隔空对呛,抑或是大小公司积极卡位,国内大模型赛道已是百花齐放。

表面的喧闹之外,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消息也值得关注。

据多家媒体报道,根据网站数据分析工具SimilarWeb最新调查显示,在刚刚过去的6月中,ChatGPT网站的全球流量下降了10%。据悉,这是ChatGPT自去年11月推出以来,首次出现访问数量下降的情况。

此外,大模型国家队已经“定”了。7月7日,在WAIC上,国家标准委指导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宣布我国首个大模型标准化专题组组长,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华为、阿里、百度等企业联合担任,现场进行了证书颁发并正式启动大模型测试国家标准制订。

与半年前相比,国内大模型赛道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层次。

百模大战,“战”什么?

不久前,一场围绕着大模型创业的论战引发了外界关注。

论战的起因是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文章主要涉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对大模型创业的观点,傅盛在专访时表示:“硅谷一半的创业企业都围绕ChatGPT开始了,我们的投资人还能这么无知者无畏。”

朱啸虎没有对此视而不见,而是现身评论席与傅盛展开了一场辩论。朱啸虎称:“99%的价值都是GPT创造的,这样的创业公司有什么价值。”

傅盛则认为价值要看怎么定义,“如果只有底层原理才是价值,那企业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他认为:“今天的问题是大模型不能简单解决问题,这就是价值机会。”

“两位大佬说的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关键在于相关企业在创业生态中处于什么阶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傅盛关注的是基于核心创业能力的创业,如果有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那创业肯定是有优势的。”

而朱啸虎更关注商业模式,“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创业就很难,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其实很好迭代。”

在这场争论中,朱啸虎说了一句话:“我已经放弃BAT的创业梦了,那的确没机会。”此外,在与傅盛的辩论之后,朱啸虎又在朋友圈解释称,金沙江创投应该是国内投资垂直AIGC创业项目最多的早期投资人,而他的核心观点则是:“不要迷信通用大模型。”朱啸虎认为,对于大部分创业者,场景优先,数据为王。

从这场争论背后其实可以看出,在业内,有一个观点影响力不小,那就是,训练通用大模型的成本太过高昂,创业者很难获得机会。

观点与现实相互呼应。从今年的WAIC看,整个大模式赛道已经开始分为两派。

一派,具备实力的玩家不仅研发通用大模型,还提供配套服务。以阿里巴巴为例,WAIC期间,阿里云CTO周靖人在演讲中表示:“阿里云将把促进中国大模型生态的繁荣作为首要目标,向大模型创业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最强大的智能算力和开发工具,并在资金和商业化探索方面提供充分支持。”他称:“我们将努力把魔搭社区培育成中国最大的‘大模型自由市场'。”

具备实力的玩家不仅研发通用大模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婷 摄

而另一派,则扎根垂直领域,瞄准少量的应用场景。以个别公司为例,7月8日,闪马智能介绍了ATOM AI生产力平台,并公布了感知大模型SupreMeta。闪马智能官方表示,其感知大模型SupreMeta将检测、分类、分割多任务统一;将视觉、雷达、激光多模态融合,实现整体效果大于单一模态或单一任务分析。

“大模型存在的意义一定是需要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为人们解决问题,赋能社会发展。”闪马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彭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大模型本身,我们是理智的——不盲目投入极大参数LLM(大型语言模型),而是结合自身优势,基于视觉拓展做了感知大模型。”

大模型落地,走到哪一步了?

对于AI实际的应用情况,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近期举了两个例子。

据公开报道,他提到,一个数字是从今年3月到5月,召开业绩电话会议的标普500指数的公司中,有110家公司的高管提到了AI,这是过去十年的3倍。另一个数字是摩根士丹利最近做了一个2000多人的调研,结果竟然是有80%的人没有用过ChatGPT或是谷歌的Bard。

就大模型行业模式的发展阶段,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行业尚处于发展早期,国内大多数大模型都在实验室阶段,甚至没有对外大范围的公测。

不过,任何行业都有成长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国内,不少创业公司正在产业落地上努力,而大模型也切切实实地在对各行各业产生影响。

张孝荣指出,目前,大模型项目产生了两条技术应用路线。国外侧重通用大模型,发展AGI;国内限于种种条件,厂商大多发展行业模型,进入了细分领域。

对此,彭垚向记者表示,随着ChatGpt这一产品的诞生,带来了类似于“下一代互联网”的逻辑,“大家可以以聊天式的、创造式的、对话式的方式去创造更多内容的结构和内容的生成。”

他认为,目前大模型对内容生成和机器人两个领域影响最大。此外,在传统交通领域,也出现了不少颠覆,“比如在无人驾驶、车路协同领域。”

今年WAIC期间,达观数据、容联云等企业也都发布了垂直大模型。

王鹏认为,大模型小模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大平台适合搞大模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还是要专注于垂直领域。”

在应用落地方面,今年下半年或是一个关键时期。申港证券研报提到,对下半年AI的行情持乐观态度,其中关键点可能在于场景融合下的AI应用落地。研报认为,应用可能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驱动整个AIGC飞轮的最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有价值的应用吸引用户,然后通过用户反馈迭代大模型提升数据输出质量,同时带动后台推理的算力需求,整个产业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称,6月,ChatGPT网站的全球流量下降了10%,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人工智能前景的一定质疑。对此,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兼国际业务部负责人、TMT行业首席分析师武超则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ChatGpt单月的访问量下滑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前期在非常热的过程中大家有猎奇心理,现在这部分用户(兴趣)消散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现在看OpenAI的商业模式,除了直接的应用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API的调用,这部分流量是没有被算在里面的。”武超则认为,目前流量不能说明长期的问题,还是要看其在下一阶段的稳定性。

“数据、算法、算力”三大基石

不过,大模型在国内的发展还存在多种限制。

张孝荣表示,一来,国内大模型基础不牢,大多数是基于国外开源算法模型进行完善,缺少完全自主独创算法;此外,存在算力不足的问题,“限于芯片禁令,先进GPU不能进入我国市场,厂商算力压力较大,每次训练还要耗费巨资,这个压力会进一步拉开国内外差距。”

数据质量不高也是一个问题,张孝荣提到,大模型需要大量公开语料训练,中文资料数量和质量要低于国外英文语料,由此训练的模型,也会存在一定差距。

对这些问题,业内也有许多思考。

“我们缺算力。”彭垚也在演讲中提及,最早性能的GPU是英伟达生产的,怎么在稀缺算力的情况下把手头的算力更好地利用起来,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沐曦创始人、董事长、CEO陈维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整个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基于大模型的新的智能有限,其实可以催生很多应用,反过来又需要很多算力去支撑,对GPU的需求会爆发式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市场对于高性能GPU的头部企业非常认可。

陈维良提到,对于算力的需求,过去我们最主要在于可视化的一些计算,现在拓展到了通用计算领域,“其中面临的挑战就是,成本非常高。”他提到,在算法、算力和数据三个轮子旋转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算力的成本非常高,“如果不降低成本,确实会限制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

事实上,业内也在寻找破局方法。陈维良认为,要找准瓶颈、持续创新。他对记者表示,针对计算需求,GPU本身有很多创新性的技术,不光是高效的数据通道还是计算能力,抑或是最优的数据格式,这些都可以提高计算效率。他提到,从最底层的硬件到最上层的应用,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有创新的需求,也有创新的空间。

在近期的演讲中,陈维良表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打造能够平替英伟达的高性能GPU产品,不管从生态的角度、性价比的角度还是性能的角度做到可以全面替代。”

即便还存在种种难关,已无人否认大模型市场的广阔性了。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石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国产业的作用下,大模型一定是有社会需求的,“市场的需求就是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发展方向。”

彭垚则认为,在定义好了问题且问题本身有极高社会价值的情况下,企业本身不应该存在盈利问题。他认为,大模型的赛道非常广阔,“其实人的大脑是极其复杂的,它可能是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模型的集合。这个产业的未来是极其壮大的。”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婷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WAIC 人工智能 大模型 创业 Ai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