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家卫健委回应“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提案:群众已转向少生优育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4-11 10:39:15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对于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早婚早育的提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3月30日公开了相关答复。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消息还登上每经热榜,并引发网友热议。

卫健委回应:群众已转向少生优育

国家卫健委指出,2015年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时,删去“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时也删除晚婚晚育的条款。《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也没有“鼓励公民晚婚晚育”的相关表述。当前,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5.7岁,平均初育年龄为26.8岁,均已远远高于法定结婚年龄,并有继续走高趋势,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三个方面,提出10条配套支持措施。同时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并增加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促进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婴幼儿照护支持与指导、积极促进优生优育等条款内容。

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配套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为适龄婚育、优生优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年轻人偏向晚婚晚育?专家解读

据央广网2021年报道,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年轻人晚婚晚育的原因很复杂,高等教育普及使初婚年龄不断推迟是原因之一。在毕业难、就业难、特大城市落户难等因素影响下,传统的“成家立业”已转变为“先立业后成家”。

在李月看来,一方面,企业的“996”文化、职场的高度竞争、高昂的生活成本,都严重影响了年轻人群体的婚育安排。另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使个体更加追求自身价值,不少年轻人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资于自身的发展,婚育被不断延迟。

这些都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现实问题。

李月表示,虽然能够理解年轻人的选择,但过度晚育也可能带来众多负面影响。“2016年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7岁,城镇达到28岁,大城市的平均生育年龄更高。医学上认为30岁之前是女性的最佳生育时期。”她解释称,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不孕症的比例也将持续提高,从20-24岁组的极低比例,提高至40-44岁组的5%左右,而高龄产妇还可能面临胎儿出生缺陷可能性提高、妊娠并发症增多等风险。

对此,李月建议,就业单位应加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婚育支持;国家应加强对婚恋公司、交友平台等的管理,让单身群体有更好的交友渠道。此外,还应调动社区、就业单位等各方力量,采用对青年人更有吸引力的多种措施,为适龄单身青年寻找配偶提供帮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委员贺丹:“发钱鼓励生娃”不要只关注二孩三孩

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分别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近期人口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低生育率是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人口过程,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的人口现象。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很多国家都已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人口负增长,还有一些人口大国比如印度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不可避免地经历人口负增长。

我国人口负增长符合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世界人口发展的总体态势相吻合。同时,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口减少的体量相对于总人口而言,还是相对微弱的,既不会根本性地改变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根本性地改变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更不会根本性地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王培安称,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人口负增长现象,但是也不必过于忧虑。

另外,据红星新闻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对人口负增长,我们不用过度焦虑,但要积极应对,充分挖掘人口变动中的积极因素。贺丹也对有部分地方“发钱鼓励生娃”的政策提出了她的意见,“不要只关注二孩三孩,也不要只发给户籍人口。”对于生育与性别歧视的话题,贺丹指出,如果性别平等更加进步,生育水平会回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国家卫健委、央广网、红星新闻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卫健委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