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致命真菌以惊人速度传播!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近一半感染者90天内死亡,专家提醒……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23 18:03:06

每经编辑 李泽东    

据央视新闻3月23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日前发布公报说,美国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数每年持续上升,其中2020至2021年在医疗保健机构以“惊人速度”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这种病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已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

美疾控中心介绍说,耳念珠菌不会对健康人构成威胁,但患重病、接受侵入性医疗设备治疗以及长期或频繁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它可引发严重的侵入性感染,包括血流感染、伤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容易在医疗保健机构中传播,并可能导致高死亡率。

据介绍,美国于2016年发现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此后临床病例数每年持续增长。2019年全美报告耳念珠菌感染病例476例,2021年感染病例达1471例,2022年病例数继续增加。2019年至2021年,全美共有17个州首次发现耳念珠菌病例。

美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家梅根·莱曼表示,耳念珠菌病例数的快速增长及其传播地域范围的扩大令人担忧,这凸显了开展持续监测、增强实验室能力、提高诊断效率以及加强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VCG111220715788

近一半感染者90天内死亡

据红星新闻报道,CDC称,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而且在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至70%的人最终会死亡。但CDC真菌疾病部门的医务官员梅根·莱曼说,该机构不清楚有多少死亡可以直接归咎于这种真菌。因为被感染的人通常还面临着其他多种健康问题,因此耳念珠菌既可能是直接死亡原因,也可能是与其他不良健康因素一起加速死亡的原因。

CDC的专家说,这种真菌传播范围的扩大表明,制定强有力的感染控制计划十分有必要。据悉,耳念珠菌能停留较长时间,并且能通过病人和被污染的物体传播。

“由于真菌会在表面停留很长时间,因此对医院进行彻底清洁具有挑战性。医疗机构常用的一些消毒剂对这种真菌不起作用。”莱曼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部门的医学教授威廉·沙夫纳说:“如果(真菌)进入了医院,就很难控制和消灭。就算感染防控小组和医院里的每个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它们可以持续存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造成感染。”

美国官员说,新冠疫情很可能加剧了耳念珠菌的传播。因为随着公共卫生部门对新冠病毒的关注度提升,导致对耳念珠菌筛查的重视程度降低。此外,耳念珠菌容易附着在护理服、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上。在理想情况下,这些装备应该经常更换,但由于疫情期间供应短缺,这些装备在经常被重复使用,可能也加速了真菌传播。据悉,该真菌也可以附着在呼吸机或其他医疗设备上。

如何影响人体?专家提醒

据央视新闻去年报道,耳念珠菌于2009年在日本首次被发现,其感染致死率高达60%,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真菌名单。据悉,耳念珠菌菌株最早是由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从一名70岁日本妇女的耳道中采集,并经米卡芬净此种抗真菌药筛选而得。后续的支序分析显示该菌株为念珠菌属的一个未曾描述过的物种。

近年来,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自2012年以来,美国、巴西、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等美洲地区国家均报告有此类感染病例出现。

据报道,大多数耳念珠菌感染都发生在医院和养老院等医疗机构,其感染途径通常是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或通过人际传播。

该真菌有两种影响人体身体的方式。

第一,这种真菌可以生存在人类皮肤、直肠或口腔等特定区域,这一过程被称为“无症状定植”。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会表现出感染症状,但可以将真菌传播给其他人。

第二,这一真菌也可能进入血液或伤口,导致严重的侵入性感染。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典型的感染症状,如发烧和发冷。

最近正在热映的美剧《美国末日》主要讲述了一种名为虫草菌(cordyceps)的真菌感染人类的故事。但在现实中,虫草菌并不会传播到人类身上,而耳念珠菌也不会像美剧里的虫草菌一样控制宿主行为使其变成丧尸。

尽管如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卡萨德瓦尔(Arturo Casadevall)仍然表示,耳念珠菌的出现是“可怕未来的前兆”。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传染病专家彼得帕帕斯博士(Peter Pappas)也表示,这一新物种可以在首次出现后不到15年后突然成为全球病原体——这非常值得注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红星新闻、公开资料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