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促消费政策显效带出节日市场“开门红”,推动消费长期稳定增长仍需在提高居民收入上下功夫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09 16:21:28

◎黄海认为,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恢复夜经济,允许商家摆摊等,对小微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扶持,这对活跃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消费预期将起到显著作用。

◎黄海强调,当前制约消费最主要的“短板”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全面复工复产、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一揽子综合措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能为扩大消费奠定物质基础。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作为防疫政策调整后的首个农历春节,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的消费迎来了“开门红”。

据商务部统计,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2022年春节相比增长6.8%,实现“开门红”。其中餐饮消费表现抢眼,有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5.4%,店均消费增长10.8%。

着力扩大内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其中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了优先位置。

从地方层面来看,为推动消费复苏,地方政府也是做足“功课”,出台了多种多样的政策。例如,江西各级地方政府在春节前后累计发放消费券3.1亿元;天津春节前夕安排了汽车消费补贴6000万元等。

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今年春节消费加速回暖?春节消费“开门红”是否是政策初见成效的体现?除了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等举措外,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还有哪些好的办法?

围绕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对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进行了专访。

黄海 图片来源:受访者

餐饮等接触性消费对春节“开门红”起到重要支撑

NBD: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出现了“开门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支撑今年春节消费加速回暖的因素有哪些?

黄海:首先,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防疫政策得到优化调整,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被抑制、被限制的消费需求和欲望在春节期间得以释放。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防疫政策的调整,今年春节出现了返乡潮,餐饮、酒店、线下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对春节假期期间消费回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次,各地方政府和商业服务业企业,为鼓励和促进消费,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鼓励“外摆经济”和“夜间经济”、发放消费券、打折促销等,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夜经济的回暖也营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第三个方面,国家控制疫情措施得力,全国和各省区市节日期间,基本都没有出现疫情暴发或反复,这也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NBD:有观点认为,今年春节消费迅速反弹主要在于“返乡潮”带来的旅游、餐饮消费爆发,总体上消费仍处于“温而不暖”的状态,对此您如何评价?

黄海:我认为不可一概而论。从今年春节假期的消费情况来看,根据商务部、文旅部的数据,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6.8%,其中餐饮堂食增长15.6%。

文旅部的数据则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国内免费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1281家,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其中62家5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票。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此外,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消费加速回暖的趋势是十分显著的。但我们也发现,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6.8%,其中,餐饮堂食增长15.6%,证明商品销售增长不算高。

从历年的消费结构分析,商品销售是居民消费的大头,如果这一块上不去,就有可能出现“温而不暖”的局面。因此,下一步,中央和地方仍然有必要出台更大力度的促消费举措,把商品销售拉上来。

消费券的重点是在居民消费欲望偏低时激发消费潜力

NBD: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拼经济”现象,出台各类举措促消费。春节消费“开门红”是否是政策见效的体现?政策层面的刺激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多大?

黄海:去年4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受到较大冲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此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一揽子稳消费政策的出台,5月份之后消费出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尽管11月因疫情反复再次回落,但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很快大幅收窄,这充分说明国家出台的一揽子稳消费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前月大幅收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为了促进消费复苏,全国多地也密集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比如旅游景区的重新开放、发放汽车消费补贴等。这些举措短期内对消费的刺激和提升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恢复夜经济,允许商家摆摊等,对小微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扶持,这对活跃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消费预期将起到显著作用。

NBD:您如何评价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作用?除了发放消费券,还有哪些好的促消费办法?

黄海: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放缓,消费预期减弱,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等倾向有所上升。因此,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地方政府和企业发放消费券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在短期内对消费的刺激和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但消费券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较难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业企业本来就利润微薄,让利幅度比较有限,这些都会影响发放消费券的数量和范围。

因此,我认为消费券是在群众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都处于低位时,在特殊时期内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欲望的一种经济手段。但地方政府还是要将更多精力放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和改造服务上来。

实践证明,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主体更能感受到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的温度。

比如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各地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允许外摆发展夜经济等,都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的体现。

推动消费长期恢复性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NBD:从政策层面看,除了一些短期的刺激举措以外,想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黄海:在国家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的新形势下,制约消费最主要的“短板”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

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9%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2.9%,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全面复工复产、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一揽子综合措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能为扩大消费奠定物质基础。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该纲要明确,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实际上为我们如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过半,意味着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增长仍然是稳定老百姓消费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NBD: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对于2023年的消费趋势,您如何预判?消费报复性反弹的时代是否到来?

黄海:进入2023年,我国经济全面复苏提速,春节消费市场出现“开门红”,这是一个好兆头。我认为,今年的消费增长将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大概率会高于GDP增幅,将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考虑到疫情前的2019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今年与其说是“报复性反弹”,不如说是“恢复性反弹”,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有所不同。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作为防疫政策调整后的首个农历春节,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的消费迎来了“开门红”。 据商务部统计,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2022年春节相比增长6.8%,实现“开门红”。其中餐饮消费表现抢眼,有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5.4%,店均消费增长10.8%。 着力扩大内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2023年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其中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了优先位置。 从地方层面来看,为推动消费复苏,地方政府也是做足“功课”,出台了多种多样的政策。例如,江西各级地方政府在春节前后累计发放消费券3.1亿元;天津春节前夕安排了汽车消费补贴6000万元等。 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今年春节消费加速回暖?春节消费“开门红”是否是政策初见成效的体现?除了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等举措外,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还有哪些好的办法? 围绕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对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进行了专访。 黄海图片来源:受访者 餐饮等接触性消费对春节“开门红”起到重要支撑 NBD: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出现了“开门红”。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支撑今年春节消费加速回暖的因素有哪些? 黄海:首先,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防疫政策得到优化调整,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被抑制、被限制的消费需求和欲望在春节期间得以释放。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防疫政策的调整,今年春节出现了返乡潮,餐饮、酒店、线下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对春节假期期间消费回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次,各地方政府和商业服务业企业,为鼓励和促进消费,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如鼓励“外摆经济”和“夜间经济”、发放消费券、打折促销等,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夜经济的回暖也营造了更多的消费场景。 第三个方面,国家控制疫情措施得力,全国和各省区市节日期间,基本都没有出现疫情暴发或反复,这也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NBD:有观点认为,今年春节消费迅速反弹主要在于“返乡潮”带来的旅游、餐饮消费爆发,总体上消费仍处于“温而不暖”的状态,对此您如何评价? 黄海:我认为不可一概而论。从今年春节假期的消费情况来看,根据商务部、文旅部的数据,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6.8%,其中餐饮堂食增长15.6%。 文旅部的数据则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国内免费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1281家,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其中62家5A级旅游景区实行免票。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共9400余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40.92%,比2019年增长22.5%。此外,票房收入3.78亿元,观演人数约323.8万人次。各地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10522场。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消费加速回暖的趋势是十分显著的。但我们也发现,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与去年春节相比增长6.8%,其中,餐饮堂食增长15.6%,证明商品销售增长不算高。 从历年的消费结构分析,商品销售是居民消费的大头,如果这一块上不去,就有可能出现“温而不暖”的局面。因此,下一步,中央和地方仍然有必要出台更大力度的促消费举措,把商品销售拉上来。 消费券的重点是在居民消费欲望偏低时激发消费潜力 NBD: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多地出现“拼经济”现象,出台各类举措促消费。春节消费“开门红”是否是政策见效的体现?政策层面的刺激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多大? 黄海:去年4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受到较大冲击,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此后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国家一揽子稳消费政策的出台,5月份之后消费出现逐步回暖的态势,尽管11月因疫情反复再次回落,但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很快大幅收窄,这充分说明国家出台的一揽子稳消费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前月大幅收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为了促进消费复苏,全国多地也密集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比如旅游景区的重新开放、发放汽车消费补贴等。这些举措短期内对消费的刺激和提升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开始尝试恢复夜经济,允许商家摆摊等,对小微企业给予更多政策扶持,这对活跃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消费预期将起到显著作用。 NBD:您如何评价消费券对拉动消费的作用?除了发放消费券,还有哪些好的促消费办法? 黄海: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有所放缓,消费预期减弱,不敢消费、不便消费、存钱避险等倾向有所上升。因此,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增加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地方政府和企业发放消费券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在短期内对消费的刺激和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但消费券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较难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业企业本来就利润微薄,让利幅度比较有限,这些都会影响发放消费券的数量和范围。 因此,我认为消费券是在群众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都处于低位时,在特殊时期内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欲望的一种经济手段。但地方政府还是要将更多精力放到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增加和改造服务上来。 实践证明,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的关系以及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主体更能感受到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的温度。 比如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各地对小微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允许外摆发展夜经济等,都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的体现。 推动消费长期恢复性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NBD:从政策层面看,除了一些短期的刺激举措以外,想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还需要补齐哪些“短板”? 黄海:在国家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的新形势下,制约消费最主要的“短板”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 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9% 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2.9%,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全面复工复产、努力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一揽子综合措施,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才能为扩大消费奠定物质基础。 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要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收入分配领域政策统筹协调。该纲要明确,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这实际上为我们如何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提供了指引和方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5.8%。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过半,意味着现阶段工资性收入增长仍然是稳定老百姓消费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促进消费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NBD:202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对于2023年的消费趋势,您如何预判?消费报复性反弹的时代是否到来? 黄海:进入2023年,我国经济全面复苏提速,春节消费市场出现“开门红”,这是一个好兆头。我认为,今年的消费增长将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大概率会高于GDP增幅,将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考虑到疫情前的2019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今年与其说是“报复性反弹”,不如说是“恢复性反弹”,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性质有所不同。
商务部 大消费 居民收入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