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

每经网首页 > 区域 > 正文

提升功能品质丨成都市武侯区着力推动华西坝片区城市更新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30 13:44:12

每经编辑 苏娜

设计通过梳理城市界面,华西坝历史风貌区得以向城市开放

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紧临人民南路与华西校区东区大门,设计内容包括运动场地下停车场新建、地面体育场馆更新、接附四院通道等部分。

项目的主要目的旨在融入区域大环境的前提下,连接川大华西东西校区,为周边医疗服务行业、教育事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合理高效的人行、车行交通流线,更新区域内交通网络,尊重环境,与现有校园环境相结合,并打开华西坝历史景观,提升整个片区的空间品质。

实践经验

建筑设计层面

城市历史风貌区的设计动作,需尊重片区历史风貌。项目在保护华西坝建筑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印记的同时,提取华西坝沉淀百年的风貌特征,推陈出新,在保护的基础上革新,将其作为一种成都新时代的文化符号,重新展现新的生命力。

地处核心高密老城区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如何高效利用片区内碎片化空间是设计核心问题。设计通过新增的多条地下通道,缝合了片区内本被割裂的空间联系,并将原本容易被忽视的消极空间进行重新利用,转变成配套空间和运动场所,活化了整个片区的空间活力。

时代下的双碳背景,要求我们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设计全过程,项目通过设置导光管、采光井、采光天窗等设计手段降低建筑使用能耗。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作为活化片区,结合校园与城市街道的重要项目,项目的核心诉求仍是为校内人员及周边社会人员提供更方便更有利的交通环境,解决华西片区内就医难,交通不便、停车困难等城市问题。

技术层面

本项目中设计的三层地下车库,-2、-3层采用板柱-剪力墙、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使得层高降为3.3m的同时,仍保持了一定的净空高度,减小了地下室埋深和抗浮设计水压。

本项目含多条地下出入通道,分别穿越川大华西医学院东西两个校区,并接入城市市政道路,顶板上方地面使用情况及埋深复杂多变,其中西侧通道上方为人民南路主干道,下方为地铁1号线,施工期间需不中断正常使用,且采用盾构挖掘顶管施工工艺,从而对施工提出了特殊协同要求。

因场地限制,盾构顶管后座只能设置在新建地下室主体范围内,且与地下室主体同时施工,完全打破了以往顶管后背的常规做法,为此结合现场条件,在主体范围内设计了一个顶管后背墙结构,属于国内首例。


改造后地上田径运动场馆,与周边的华西坝历史建筑风貌和谐,且有现代性

主要成效

项目不仅通过梳理城市界面,释放了华西坝历史片区的传统风貌,同时严格控制周边建筑形态、高度和天际线的走向。

解决了片区内亟待解决的交通拥堵,就医困难、校内停车乱、旧城空间碎片化难以利用等片区内难以根治的城市问题,提供了区域内口腔医院、附四院和附二院三家医院以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所需求的1000多个停车位。

项目成果在11月9日的《人民日报》8版发表的报道《让医院停车不再难》中被点名表扬,重点指出项目对于调节片区内停车人数和停车意愿,并协调各部门多措并举以解决片区内停车难,实现快速停车和出车的方式给予肯定。项目解决医院停车难题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受到多个地方报道的宣传,其中封面新闻四川频道在2019年5月17日指出,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调研,发现项目所在片区拥堵指数下降近6成。项目在后续还由市交通集团免费投放的摆渡车进行定点接送,进一步人性化解决市民就医出行的问题。

新建联系华西东西校区的地下通道

成果亮点

1.以人为本,项目成果着重解决了华西片区内就医难,交通不便、停车困难等城市问题。

2.设计尊重片区历史风貌,提取华西坝沉淀百年的风貌特征,推陈出新,在保护的基础上革新。

3.梳理片区城市界面,使得整个华西坝历史风貌向城市打开。

4.高效利用片区碎片化空间,通过新增的三条地下通道,整合了片区内的交通网络,活化了整个片区的空间活力。

5.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设计全过程,通过多种设计手段降低建筑使用能耗。

案例所属机构

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文由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封面图片来源: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城乡规划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