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每经热评丨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可从三方面着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9-13 23:18:06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评论员 李玉雯

日前,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19家银行入选,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个别银行的分组或排位相较去年有所调整。

被纳入系统重要性名单,意味着身上的“担子”更重,需要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在维护金融稳定中承担更多责任。而这也是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所决定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大,业务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雷曼兄弟等大型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乃至破产,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与蔓延,也让全球金融体系深刻反思危机教训,重视防范“大而不能倒”风险。2011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次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标准,金融稳定理事会自当年起每年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在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监管的同时,G20国家也在探索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体系。

当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逐步完善,从附加监管要求、恢复与处置计划、审慎监管等方面明确了监管要求。这其中颇受市场关注的附加资本要求,更是进一步发挥了资本对银行业务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促使银行提升资本使用效率,防止盲目扩张。短期来看,由于入选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均满足附加资本要求,无需立即补充资本,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中长期看,这对于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提升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金融与科技日益融合,商业银行纷纷加码数字化转型,形成全新的场景金融、开放银行、平台银行等服务模式,在此背景下,金融风险的诱因及特征相较以往也有所变化。

例如,服务场景化、交易线上化等业务模式汇集了大量敏感数据,数据安全保护对银行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技术应用而言,一方面技术自身固有的不完备性可能导致银行系统故障,另一方面相关设计者、运营者的过失操作或故意操纵也可能造成业务系统失控乃至崩溃。此外,网络攻击等外部冲击也可能带来数据盗窃、信息泄漏等巨大威胁。一旦暴露出这些问题,相关风险可能沿着市场参与者间的关联网络进一步转化、传染,进而加深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暴露程度。

鉴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压舱石”,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对此类风险的监控与防范,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强化监管:

第一,及时细化完善监管框架。金融科技繁荣促进银行创新业务不断涌现,但同时风险也更加复杂多变。监管层面在密切监测金融业务模式变化的基础上,应建立相应规范化的监管规则标准,使得监管有章可循,银行机构据此不断完善风险隔离机制。

第二,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监管应用中的优势,提升监管的自动化、实时化水平,妥善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监控、预警。

第三,由于数字信息传播速度快、关联广,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加强与其他公共服务部门的协调合作,打破信息壁垒,从而有效提升监管效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银行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