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专访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百亿营收之后怎样“更上一层楼”?拓展汽车电子正当时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8-29 08:27:13

每经记者 朱成祥    

对于百亿级营收体量以上的公司来说,如何继续维持高增速似乎成了“通病”。2021年,百亿营收阵营迎来新玩家——共进股份。当年,上市公司营收达108.08亿元。

踏过百亿营收门槛,共进股份又会有哪些新动作呢?8月23日,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只见其一席笔挺的白衬衫,举手投足似有海归风范;脚踏传统的布鞋,仿佛又表明汪澜深深地扎根中国,扎根中国制造。

关于共进股份的现状与未来,汪澜侃侃而谈,从网通、数通谈到芯片,从传感器封测谈到汽车电子。其特别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来看,此时进军汽车电子可谓正当时。

共进股份副总裁汪澜

国内数通、海外网通

汪澜早年在美国攻读计算机和服务器方向,也在国外从事一段时间软件工程师。这也令其用全球视角,来看待共进股份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契机让他下定决心回国发展呢?

 

 

汪澜表示,他是1995年年底出国,到2006年年底回国,在美国待了10年。在美国期间,每年回国都会感受到国内巨大的变化。虽然汪澜身处硅谷,赶上了美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过,生活方面很少有变化,美国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平淡。反观国内,各方面发展都日新月异。因此,汪澜认为,回国的发展空间更大。

共进股份是全球领先的宽带通信终端产品制造商,汪澜也从他的视角给出国内与国外通信市场的区别。其认为,通信市场国内是大幅领先的,现在美国哪怕是普通民众,大部分用的也是DSL(数字用户线路,以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光纤也不是非常普及。相比之下,中国早就普及光纤入户。另外,在5G网络的普及方面,中国也走在全球前列。

2021年,共进股份境内收入54.20亿元,境外收入51.54亿元。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境内外收入基本相当。那么,共进股份在国内和国外的策略布局有什么差异呢?

汪澜认为,共进股份是从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起家,做了很多设计代工。然后,自公司2015年上市以后,很明显看到的变化是,国内的ODM越来越难做。这是因为,国内的相关产品越来越统一,而电信招标,各大通信设备厂商需要做出差异化。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商就开始自己做设计。所以在国内,共进股份主要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

而海外恰恰相反,国外的研发成本较高,很多中小型客户并不做研发。因此,这些通信设备厂会写产品要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要求共进股份来设计。所以在国外,共进股份以ODM为主。

反映到财报中,2021年共进股份境外业务毛利率较境内业务高5个百分点。那么,国内业务又该如何破局呢?

答案是数据通信业务。目前,国内5G业务的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企业网数据中心仍在蓬勃发展之中。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把业务迁移到云上,催生了数据中心需求的增长。

汪澜称,比如最近发展较好的字节跳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建设大量的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大规模建设的背景下,交换机产品增长是非常可期的。所以说,共进股份未来国内业务的增长,将依靠数据通信业务。

即国内看数据通信,国外看网络通信。

2021年年报显示,共进股份与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三方《项目合作协议》,入驻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华三信息产业园”,用于实施“年产网络通信产品和服务器IT产品”项目。

拓新路:传感器封测

而除了传统的通信业务,共进股份也在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汪澜表示:“当你的营收过了百亿,说明公司在这个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本质上,我觉得一个公司要大发展,一定要做出新的产品,或者去拓展新的领域。”

共进股份看中的,正是汽车电子和传感器封测。在数据通信领域,共进股份跟着客户一起“水涨船高”。现在,共进股份的目光落到汽车电子上和传感器封测上。

关于传感器封测,汪澜表示,目前而言,MEMS传感器还不是特别多,当进入万物互联时代,MEMS传感器的需求是海量的。就共进股份而言,就是先建工厂,从测试开始做起,工厂则位于太仓。

2021年,共进股份投资设立上海微电子,致力于促进公司业务向先进传感器封装、测试及应用等领域拓展。2022年1月,为实现共进股份战略布局以及传感器领域产业价值延伸,上海微电子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微电子,作为开拓传感器业务的生产基地,与上海微电子共同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加强在传感器产业的布局,以完善公司产品结构,增加新的价值点,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

太仓工厂拓展MEMS传感器业务,某种程度上也是“腾笼换鸟”,发展利润率更高、附加值更好的业务。而利润率较低的业务,则转移到海外。

汪澜表示,未来低端、低价值的制造业发展前景有限。因此,公司必须考虑怎么去转型。在汪澜看来,中国并不是没有人,但是愿意接受500~1000美元(每月)薪资的产业工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大中型城市附近,这样的产业工人越来越少。

其感叹道,像我们这样的电子行业中网通产品代工企业,一般净利率在3%~5%左右。搬到越南后,可能会多出2%的毛利率,若是相关费用控制得好,这2%的毛利率又可以转化为净利率。

汪澜也指出越南建厂的难点。一是越南的供应链不如中国;二是其经商环节不如中国成熟,需要企业慢慢适应。其总结道:“我觉得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企业要登上更高的台阶,未来肯定是要往海外发展。”

而共进股份的转型,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在越南建厂。通过向海外转移较为低端的业务,维持原有的业务产品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业务,比传感器封测,以及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风口上的汽车电子

共进股份曾在经营计划里表示,为了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2022年公司将紧紧围绕长期发展目标,聚焦现实业务、成长业务及种子业务三大方向,探索汽车电子核心产品研发和制造新领域,做强智能制造,做大新业务,启动“共进制造2025”。

可以看出,共进股份对于汽车电子业务的重视。那么,在2022年这个时间点进入汽车电子,是否恰逢其时呢?

在汪澜看来,2019年是新能源汽车低谷之际,低谷期进入汽车电子行业,可能比现在机会更好。但如果站在2032的时间阶段看,从十年后看现在,此时进入汽车电子可谓“恰逢其时”。

汪澜以通信业务类比,共进股份是2002年左右进入通信行业,彼时同行公司已经有70多家。那么,是2000年进入还是2002年进入差别并不大,关键在于坚持。

传统燃油车,比拼的是汽车的三大件。具体指标方面,比如百公里加速等等。待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百公里加速已经不是问题。一脚油门下去,3秒钟就能加速到百公里时速。那么,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比拼什么呢?当然会比拼自动驾驶,但更重要的是在车的空间里进行更多的连接。

汪澜认为,很多人除了家和办公室,就属在车里待的时间最长。因此,汽车将会有大量舒适度的追求。这就是智能座舱的需求。

而共进股份进入汽车电子的优势在于,之前已有智慧家庭的业务背景。智能座舱与智慧家庭类似,都有大量的人机交互。共进股份的本业是制造,与电子行业相关的PCB板,以及后续封装、测试都是可以做的。

此外,共进股份另一大优势在于供应链。汪澜表示,汽车电子与共进股份原本的业务,80%的芯片供应商是重合的。

“通信的芯片也好,汽车电子的芯片也好,其实对应的都是同一个销售人员。只不过,他从不同的部门拿芯片卖给我。由于共进股份已经做了多年通信设备代工,所以跟芯片商已经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当我们跟芯片商说准备做车载设备,他们会非常高兴。”汪澜表示。

这是为什么呢?对供应商而言,发展一个新客户与跟老客户合作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相比之下,与老客户合作成本要低得多。因此,这些芯片商特别愿意与共进股份探讨进入汽车电子。

机遇:汽车电子的变革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汽车电子行业格局已然确定,新进入的难度自然大得多。而如今,正是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之际,也是汽车电子高速变革之际。

一大变化便是,从分布式向域控制器转型。传统的汽车电子是分布式的,车身各处分布着许许多多的控制芯片。当下,正好处于汽车电子从分布式向域控制器转型的当口。

汪澜解释道,原来造一辆车,研发周期大概是两三年。而现在,有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一两年甚至半年就发布一个新的车型。

也就是说,现在使用手机行业的打法去做汽车研发,快速迭代。而在新能源汽车厂商快速迭代的打法下,不少供应链企业渐渐跟不上。

“原来的汽车是什么呢?是一个艺术品。对引擎需要精耕细作,因为(机械)制造工艺都是无数的经验累积的,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够完全掌握,这里面制造工艺是非常难的。可是到了电车就不一样了,电车不是一套艺术品,而是一个电子化的产品。电子化的产品就是比谁快。就像手机、电脑,任何电子产品人们都喜欢新的。因为新的电子产品功能更全、耗电量更低。”汪澜表示。

汽车变成电子化产品后,就需要不断地迭代。而传统的汽车供应链,还是为“艺术品”服务的。那么,在新能源车时代,汽车电子的供应链便可能会被重塑。

变革的时代,便是新入局者的机会。那么,作为一家专业的代工厂商,共进股份的机会在哪里呢?答案是在于整车厂的自研。

在传统汽车时代,整车厂是大量整合的。即整车厂提供产品的总设计,而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外购的。现如今,整车厂越来越多地参与研发。

简而言之,原本的整机厂的Tier 1(一级供应商),其实就是ODM厂商。现在整机厂要自研,就需要OEM厂商。这就是擅长代工企业的机会,这就是共进股份的机会。

为什么,原本Tier 1厂商可能是25%~30%的毛利率,未来你跟他说只能拿15%的毛利,那Tier 1厂商肯定无法接受。这是因为,Tier 1厂商的企业机构、供应链都是基于原本毛利率水平搭建的。

“未来因为汽车产品的变化导致供应链的变化,可能带来很多新的机会,也会导致很多厂商离开这个行业,我相信是这样的。”汪澜表示。

不过,也有很多企业在汽车电子的赛道耕耘已久,也有许多企业试图进入汽车电子领域。面对竞争,共进股份如何脱颖而出呢?

汪澜认为,这是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这个市场足够大。没有所谓的“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大家一起水涨船高。我们对汽车电子的看法便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产品,一定要有自己过硬的质量控制,一定要有足够的韧性。

“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找到这种行业,市场空间足够大,自己又能搭上边,还能拼了命去使劲。我们将全力以赴去抓住这个机会,我们要拿出当年做通讯市场创业的精神来做汽车电子。”汪澜总结道。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共进股份 汽车电子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