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投基Z世代 | 大反攻!这次可能和以前大不一样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4-27 16:13:04

◎这一次市场的大幅杀跌以及今天的大反攻,和以往的调整行情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每经记者 曾子建    每经编辑 何剑岭    

Jeiuwlvobh1651046421251.thumb_head

图片来源: 摄图网_500826639

投基Z世代,Z哥最实在。

今天,大反攻终于来了,个股普涨,沪指强劲反弹超过2%,创业板指数更是大涨近5%。仿佛失去的一切,一天之内都回来了。

不过,面对如此行情,Z哥却迟迟难以下笔。因为,大盘刚一反弹,朋友立刻就都在问,反弹能有持续性吗?Z哥自己也在想这个问题,同时还在问另一个问题:这一次市场的大幅杀跌以及今天的大反攻,和以往的调整行情到底有哪些不一样。

首先,想说一说市场调整周期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回顾本轮市场的调整,调整周期已经长达一年。由于调整时间很长,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去年初到去年末。就沪深300指数而言,去年初见顶5930点,到现在3757点,累计跌幅已经高达30%。当时,公募基金发行过热,赛道股集体回调,创新药和白酒等消费白马股是主要下跌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创业板指数实际上还依旧表现较强。

第二个阶段,则是从去年末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而市场下跌的主要板块,是以新能源、半导体等为代表的高估值领域,尤其以创业板指数和科创50指数的下跌尤为明显。

这两个阶段的调整,受到重创的都是大型投资机构,比如公募基金等。伴随个股股价大跌的同时,权益类基金产品也都出现了非常大的回撤,从而导致投资者的损失也比较惨重。

和以往市场的调整相比,一方面,过去一般来说都是大盘见顶之后,市场一路下跌,并未出现这种分阶段的大幅调整。2018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基本上从年初一路跌到年尾,然后年底就见底大涨了。另一方面,2021年开始,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参与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随着基金净值大幅回撤,基民的损失也非常明显。

再说第二点不一样,今年初以来市场的急跌,让我们非常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来自于对突发利空因素缺乏足够的预见性。比如俄乌冲突就让人措手不及,包括Z哥自己在内,多数投资者都忽略了这一因素对市场的不利影响。又比如,疫情的反复也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而这些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让人担忧。

但是Z哥想说的是,正是因为这些诸多负面因素都存在突发性,那么一旦这些因素得到消化之后,市场的情绪和预期可能很快就会得到修复。

第三点不一样,我认为是今年调整过程中,负面情绪可能被额外地放大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如今随着自媒体不断发展,对于市场的信息传播和分析预测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同时也会出现很多不专业、不严谨,甚至是可以说是耸人听闻的杂音出现。

举个简单例子,前期大跌时,出现一个传播较广的数据统计。这个数据主要是说顶流基金经理2022年的回撤幅度,其中多位顶流2022年回撤幅度都超过50%。看到这样的数据统计,普通投资者如果不自己去求证,很容易就信以为真,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悲观情绪。

但是如果去简单算一下净值的阶段跌幅,如果从去年高点计算,跌幅确实有些大,但也并没有自媒体统计的那么夸张。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为例,从去年初的最高点计算,到今年最低点,最大跌幅44%,但今年以来其实只是跌了22%,这个数据,比很多基金经理还要“优秀”些。

所以,我认为这类不负责任的所谓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第四点不一样在于管理层救市的策略,和以前有较大的不一样。

这一次,我们在货币政策上是比较含蓄的,没有看到降息,降准也很克制。近期出台的经济领域的利好政策,也大多与实体经济,行业振兴有关。相对而言,我们没有看到以往那种动辄“降息”“降印花税”“暂停IPO”等强烈的救市政策。

但仔细向来,“简单粗暴”的救市或许只是治标,但并不治本。股市的根基还是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走好了,股市的反弹也才能有持续性。

另外,昨天晚上,管理层又出台了新的利好政策,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要求引导好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其具体内容还是直接针对具体的实体经济,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等。

另外,证监会层出台的最新政策,其目标也是直指公募基金: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募基金已经成为普通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在Z哥看来,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发展我们的“操盘手”,公募能力提高了,才能更有能力帮投资者赚钱。

好了,想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再看今天的反弹。Z哥的账户也回血了。虽然我也不知道反弹的力度能有多强,持续时间能有多久。但是,至少我们看到了止跌反弹的希望,今天晚上,都可以好好的轻松一下了!

(风险提示:权益基金属于高风险品种,投资需谨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本人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人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定投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或者服务情况、听取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市场,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股市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