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每经专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人民币升值与当前国际局势有关,国际资金开始转而购买人民币资产来避险,这是一个重要转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3-09 09:21:55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各界热烈讨论。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考虑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应如何沉着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这些话题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进行了专访。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星    

1049158799798851584.jpeg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各界热烈讨论。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考虑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应如何沉着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这些话题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进行了专访。


1641497956502281216.png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新的增长阶段

1641497956502281216.png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对外公布,在您看来,这份报告中有哪些重点值得我们关注?

刘世锦:我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很高,内容很充实,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22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的思路和重要部署。

其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如何看待2021年经济增速和新一年经济增长目标。

去年我国GDP增速以不变价计算是8.1%。用现价计算,2021年GDP约114.4万亿元,2020年是101.4万亿元,一年之内增加了13万亿元。

如果用美元计算,2020年中国GDP是14.7万亿美元,2021年达到17.7万亿美元,增加3万亿美元,这个增量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9051557262571680768.png

2021年中国GDP总量大幅增加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新的增长阶段。看经济增长,要看国内实际增长,也要看按现价美元计算的GDP。

我们前一段时间曾经做过研究,日本和德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的十六年里,他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现价美元计算增长速度都很高。但是从结构来看,只有不到一半是由实际增长实现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汇率升值实现的。

从中国的情况看,2021年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这个特点。如果我们按现价美元来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增加3万亿美元,增长20%,远高于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出的增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一年人民币出现了明显升值。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要实现高质量增长,也就是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微观经济富有活力、结构持续转型升级。

如何衡量经济高质量增长?那就要看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跟汇率有紧密联系。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后,汇率就能够升值。

简而言之,用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实际增长,另一部分是汇率升值效应。而汇率升值的基础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不是有些低了,但从刚才这个角度讲,如果能够达到和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相适应的增长水平,与此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收获汇率升值红利,那么其实我们的经济增速还是很快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三重压力”。我觉得,应对各种情况,宏观经济政策作必要的调整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如果要保持比发达经济体更高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增长动能并非来自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因为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持经济短期的平衡和稳定。

最重要的增长动能其实是来自于结构性潜能。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方面的结构性潜能,即城镇化、结构升级、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新动能。

具体来说,我曾经提出“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1”指的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中国高质量发展打开地理和动能上的空间。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范围之内可能能够提供中国经济大部分的增长动能。

“3”指的是实体经济要补上新的三大短板,也就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这三大短板。

“2”就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

简单说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这些构成了新的结构性潜能。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的结构性潜能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出口,但这些在近几年明显减弱,所以必须要挖掘新的结构性潜能,与中高速增长期相配套。

这些新的结构性潜能怎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认为关键还是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在于要素市场改革。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比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能不能有序在集体组织之外进行流转等。要推动城乡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二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现在我国人口流动的重点已经不是从农村到城市,而是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总的方向还是要提高人口聚集的密度。我们做的一些研究显示,人口聚集密度比较高的城市,生产率就高,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也是现在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发展的原因。

当然,要推动人口进行这样的流动,重点要解决好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特别是占比较大的农民工配套公共服务问题。这也是下一步劳动力市场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

第三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主线是其发展要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即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相协调相配合,以及如何为中小微企业有效提供资金,为中小微企业赋能。

四是在数据市场方面。数据是一种新型要素,要通过调整政策、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来提高数据流动和利用效率,使它们与实体经济融合,从而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实体化的进程。


503934208140506112.png

各项宏观政策应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503934208140506112.png

NBD:202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2500美元大关,接下来我们该如何继续发力,使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刘世锦: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保持一个能够达到但不盲目追高的经济增速,二是要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回报就是汇率升值,我们可以从中收获汇率的增长效应。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12551美元。2022年只要我们按照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保持高质量增长,同时汇率保持目前水平,那么中国跨过高收入门槛就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在提升人均GDP的同时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我觉得要扩大消费比重,还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民生倾斜。

从更大范围来说,提高居民收入涉及经济各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要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增加收入是一个关键。另外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方面过去对一些低收入群体有“欠账”,我们要把这个短板补上。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就业政策要更多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因为它们承担了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就业功能。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需要在未来实现收入增长的人群基本上都分布在中小微企业。

而中小微企业一般来说都是民营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以后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NBD:您多次提到汇率的重要性,我们看到,近期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走强的状态,但汇率走强会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在您看来,今年我们该如何实现汇率的相对平衡?

刘世锦:最近,人民币汇率出现相对升值态势,这和当前国际局势有关。一些地方局势紧张之后,国际上一部分资金开始购买人民币资产,这是出于避险需要。

8501510363531020288.png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这和当前国际局势有关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当出现地缘政治等种种紧张状况后,国际上的资金开始购买美元资产,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元具有避险功能。但现在有一部分国际资金开始转而购买人民币资产来避险,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增强,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这都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

当然,汇率升值和外贸出口之间是有矛盾的,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外贸出口会带来一些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能太快,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人民币已经迈入长期升值轨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切实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方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德国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货币升值状态,但是它的出口也一直保持增长,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德国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升值是相适应的,尽管汇率在升值,但出口仍然保持持续增长。我想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也要走这条道路。


1641497956502281216.png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1641497956502281216.png

NBD: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这是时隔两年后赤字率再次降至3%以下,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此次下降?

刘世锦: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赤字率是2.8%左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等措施的推进,企业的减税规模是提升的。

我们还要看到,赤字率有所下降,实际上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6121928719149638656.png

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NBD: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当前,我们应该如何立足国情实现“双碳”目标?

刘世锦:去年,我们在推进“双碳”目标方面有很大进步,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往讲碳减排、绿色发展,往往以环境部门或能源部门为主。但是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

当然,过去一年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这样的情况,能帮助我们把一些问题理得更清楚。

对中国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现将会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并且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这需要将长期规划和短期具体措施相结合。

我觉得,在短期内,减碳不能搞“单打一”“运动式”,指标不能搞错,要形成“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本质上讲,是用一套新的绿色技术全面改造原有技术的过程。新的一年里,这些过程都要继续推进。

除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很关键。要创造条件让市场起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要在碳核算的基础上普遍建立碳账户,这些工作在新的一年都可以推进。

NBD:从更长的一个时期看,您觉得未来我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对每年设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刘世锦: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我觉得政府在制定发展目标方面可以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正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不需要很久。但即使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我们的人均GDP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

因此在我看来,未来的关注重点应逐步由经济总量转向人均指标,包括人均收入、人均GDP等。

下一步,要让以物质资本为主的投资逐步转向人力资本为主的投资。目前从我们的消费和投资结构来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投资比重在逐步下降。

我们过去往往简单地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但换个角度看,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它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进入当前发展阶段,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比重要增加,这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从具体指标看,要由以数量指标为主转向以结构性质量指标为主。技术含量、附加价值、生产率、碳排放、基本公共服务等就是结构性质量指标。

(本文制图数据来源均为wind)

记者:李可愚

编辑:陈星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星 马原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 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各界热烈讨论。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考虑是什么?该如何完成?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我国应如何沉着应对,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就这些话题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进行了专访。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新的增长阶段 NB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对外公布,在您看来,这份报告中有哪些重点值得我们关注? 刘世锦:我觉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很高,内容很充实,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对2022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总的思路和重要部署。 其中,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方面是如何看待2021年经济增速和新一年经济增长目标。 去年我国GDP增速以不变价计算是8.1%。用现价计算,2021年GDP约114.4万亿元,2020年是101.4万亿元,一年之内增加了13万亿元。 如果用美元计算,2020年中国GDP是14.7万亿美元,2021年达到17.7万亿美元,增加3万亿美元,这个增量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2021年中国GDP总量大幅增加 这些数据说明了一点: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新的增长阶段。看经济增长,要看国内实际增长,也要看按现价美元计算的GDP。 我们前一段时间曾经做过研究,日本和德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的十六年里,他们的人均收入水平按现价美元计算增长速度都很高。但是从结构来看,只有不到一半是由实际增长实现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汇率升值实现的。 从中国的情况看,2021年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了这个特点。如果我们按现价美元来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增加3万亿美元,增长20%,远高于人民币不变价计算出的增速。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去一年人民币出现了明显升值。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要实现高质量增长,也就是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微观经济富有活力、结构持续转型升级。 如何衡量经济高质量增长?那就要看全要素生产率是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跟汇率有紧密联系。从长期看,汇率变动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之后,汇率就能够升值。 简而言之,用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实际增长,另一部分是汇率升值效应。而汇率升值的基础就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不是有些低了,但从刚才这个角度讲,如果能够达到和现阶段中国潜在增长率相适应的增长水平,与此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收获汇率升值红利,那么其实我们的经济增速还是很快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三重压力”。我觉得,应对各种情况,宏观经济政策作必要的调整当然是有意义的。但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如果要保持比发达经济体更高的增长速度,最重要的增长动能并非来自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因为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持经济短期的平衡和稳定。 最重要的增长动能其实是来自于结构性潜能。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方面的结构性潜能,即城镇化、结构升级、数字化和绿色化的新动能。 具体来说,我曾经提出“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1”指的是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中国高质量发展打开地理和动能上的空间。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范围之内可能能够提供中国经济大部分的增长动能。 “3”指的是实体经济要补上新的三大短板,也就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这三大短板。 “2”就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 简单说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个翅膀赋能”,这些构成了新的结构性潜能。 过去三十多年,我们的结构性潜能是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出口,但这些在近几年明显减弱,所以必须要挖掘新的结构性潜能,与中高速增长期相配套。 这些新的结构性潜能怎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认为关键还是深化改革开放,重点在于要素市场改革。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比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能不能有序在集体组织之外进行流转等。要推动城乡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二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现在我国人口流动的重点已经不是从农村到城市,而是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总的方向还是要提高人口聚集的密度。我们做的一些研究显示,人口聚集密度比较高的城市,生产率就高,人均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也是现在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发展的原因。 当然,要推动人口进行这样的流动,重点要解决好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特别是占比较大的农民工配套公共服务问题。这也是下一步劳动力市场改革需要突破的重点。 第三是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主线是其发展要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即金融如何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相协调相配合,以及如何为中小微企业有效提供资金,为中小微企业赋能。 四是在数据市场方面。数据是一种新型要素,要通过调整政策、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来提高数据流动和利用效率,使它们与实体经济融合,从而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和数字技术实体化的进程。 各项宏观政策应向中小微企业倾斜 NBD:202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2500美元大关,接下来我们该如何继续发力,使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刘世锦: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保持一个能够达到但不盲目追高的经济增速,二是要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回报就是汇率升值,我们可以从中收获汇率的增长效应。 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12551美元。2022年只要我们按照设定的经济增速目标保持高质量增长,同时汇率保持目前水平,那么中国跨过高收入门槛就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在提升人均GDP的同时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我觉得要扩大消费比重,还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民生倾斜。 从更大范围来说,提高居民收入涉及经济各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要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就业创业能力,从而增加收入是一个关键。另外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方面过去对一些低收入群体有“欠账”,我们要把这个短板补上。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就业政策要更多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因为它们承担了中国目前大部分的就业功能。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要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需要在未来实现收入增长的人群基本上都分布在中小微企业。 而中小微企业一般来说都是民营企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提升人均收入水平,以后就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NBD:您多次提到汇率的重要性,我们看到,近期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走强的状态,但汇率走强会不可避免的对我国进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在您看来,今年我们该如何实现汇率的相对平衡? 刘世锦:最近,人民币汇率出现相对升值态势,这和当前国际局势有关。一些地方局势紧张之后,国际上一部分资金开始购买人民币资产,这是出于避险需要。 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这和当前国际局势有关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当出现地缘政治等种种紧张状况后,国际上的资金开始购买美元资产,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元具有避险功能。但现在有一部分国际资金开始转而购买人民币资产来避险,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 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增强,国内政治稳定、社会稳定,这都是促成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 当然,汇率升值和外贸出口之间是有矛盾的,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外贸出口会带来一些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能太快,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 人民币已经迈入长期升值轨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切实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方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德国曾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处于货币升值状态,但是它的出口也一直保持增长,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德国劳动生产率与汇率升值是相适应的,尽管汇率在升值,但出口仍然保持持续增长。我想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也要走这条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NBD: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这是时隔两年后赤字率再次降至3%以下,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此次下降? 刘世锦:虽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赤字率是2.8%左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等措施的推进,企业的减税规模是提升的。 我们还要看到,赤字率有所下降,实际上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 NBD: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当前,我们应该如何立足国情实现“双碳”目标? 刘世锦:去年,我们在推进“双碳”目标方面有很大进步,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往讲碳减排、绿色发展,往往以环境部门或能源部门为主。但是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动。 当然,过去一年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这样的情况,能帮助我们把一些问题理得更清楚。 对中国来说,“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实现将会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并且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这需要将长期规划和短期具体措施相结合。 我觉得,在短期内,减碳不能搞“单打一”“运动式”,指标不能搞错,要形成“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从本质上讲,是用一套新的绿色技术全面改造原有技术的过程。新的一年里,这些过程都要继续推进。 除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也很关键。要创造条件让市场起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要在碳核算的基础上普遍建立碳账户,这些工作在新的一年都可以推进。 NBD:从更长的一个时期看,您觉得未来我们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对每年设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进行调整,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刘世锦: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我觉得政府在制定发展目标方面可以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正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不需要很久。但即使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我们的人均GDP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 因此在我看来,未来的关注重点应逐步由经济总量转向人均指标,包括人均收入、人均GDP等。 下一步,要让以物质资本为主的投资逐步转向人力资本为主的投资。目前从我们的消费和投资结构来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投资比重在逐步下降。 我们过去往往简单地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但换个角度看,消费也是一种投资,它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进入当前发展阶段,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比重要增加,这就是对人力资本的培育。 从具体指标看,要由以数量指标为主转向以结构性质量指标为主。技术含量、附加价值、生产率、碳排放、基本公共服务等就是结构性质量指标。 (本文制图数据来源均为wind) 记者:李可愚 编辑:陈星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星马原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